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1-11-26 20:37徐艳红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优秀生法治道德

徐艳红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452)

我国逐渐转向法治国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这也能提高我们的素质。同时教学中也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环境,通过学习,来培养分析事物的能力。学习道德与法治促进我们的思想和思维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不能脱离实际,要同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在了解该门学科的学习重要性之后,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目的有很多,但是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系统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的相关内容,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实质性的教学建议。

一、当今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一)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的学科,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对其中的知识点有些难以理解。知识点理解不清晰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体会到其深层含义,自然也就无法抓住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核心,成绩上不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在该门学科上有所突破,学习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像“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节的内容,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阐述知识,没有结合具体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掌握其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是没有办法得到提高。而知识点的不清晰理解,也会导致学生再往后的学习中没有太大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越来越不积极。

(二)学生无法掌握对应学科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是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学科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道德与法治学科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并且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新闻来一一记忆,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初中阶段刚接触该门学科,一时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进度有点慢。像“我国基本制度”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如果只是去进行知识点的背诵,没有理解背后的意义的话,在往后的学习中,就会慢慢忘却这些内容。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时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度慢,掌握得也不牢固,学习成绩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的。

二、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教师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该教学的实施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其重要性的情况下,才能够在利用的时候找到其优势,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结合完整,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身为教师,可以发现课堂氛围搞起来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一定的激发。课堂氛围的活跃,对于学生而言,用处非常多。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爱玩的时期,教师让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会充满好奇心,并且在学习的时候积极性非常大,彼此之间能够加以配合,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非常不错,激发学生的能力,辅助学生的知识掌握。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陪同学生一起学习,自身也能够得到进步,教学上也能够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网络,相信学生比教师了解得更多,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是先进的,所以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常常是和网络所接轨的。将学生分组,让其讨论在网络发达的现今社会中,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着什么样的好处,又有着什么样的坏处。整个班级环境都是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大,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性作用,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同样的,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使得这个班集体更加友爱,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的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构建良好的友谊。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将知识点一一阐述,但是没有给学生时间去消化,所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一定时间的积累,导致学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不会有太好的成绩。如今的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多给学生去探索问题,去研究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教师通常情况下都将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保证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简单地讲述本节课的重难点之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之间探讨对于公民,应该如何守法,是否应该建立一定的法律意识。之后小组之间进行探讨,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说出自己小组的观点。整个课堂使教师在主导,但是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也能够找准学习方向,更加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虽然知识点比较多,并且都是十分专业化的,但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影响自己的三观塑造,并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叛逆的时期,很多时候,他们不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指导,但是同龄人之间的想法能够对自身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之间的思想相互碰撞,彼此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更多,自然也就能够慢慢沉住气,来更好地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勇担社会责任”这一部分内容时,小组合作学习其中非常能够体现“责任”二字,能够让学生知道,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是在负责任,体现自我的价值。而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就会专注地去听,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保证了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去听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建议。而轮到学生自己去表达想法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上的想法说出来,学习上的建议也能够互相分享。这样就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明确地说出来。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促进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如何实施科学实施小组合作

(一)科学安排小组

在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应该科学安排小组。比如在学生小测之后,观察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可以将优秀生分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后进生为一组,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优秀生,教师就可以多设置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习题也应该布置一些拔高的题型,让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中等生,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些拔高类的题型,保证他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下,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提升他们的能力。对于后进生,教师就主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多锻炼。当然,也有其他的分组方式。将每组中设置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只有学生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适合学习,所以优秀生可以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后进生如果在学习上有需要提高的地方,自然也会在其他领域有高于优秀生的地方,彼此之间互相探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互相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等。科学安排小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创设有趣的学习任务

如果想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师就需要创设有趣且有文化底蕴的任务,不能设置一些非常简单的任务,这有些浪费时间,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太大的帮助。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也能够在探讨的过程中不那么枯燥无味。而这些有趣的任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在小组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教师分配任务,比如让学生结合自由平等这一知识点,去创造一个小故事,用以以后的知识理解,看哪一组故事的设置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学生发表学习感言

在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对此学习方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抽取一部分学生说出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讲出来。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建议,以学生为主体去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教学。通过学生的学习感言,教师知道了目前学习中仍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能够知道学生自身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学习,学生自然也是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借助这个环节说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辅助解决。

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无论是一些问题的探讨上,还是说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些都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性的影响。教师也能够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施以对应的解决方案。相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学习,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猜你喜欢
优秀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基于数据和统计证据的初中体育优秀生成才路径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