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聚微光:提亮“微课眼”启创多维视网

2021-11-26 08:0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沈思思
青年心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微课课堂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 沈思思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微课的应用与发展正以中小学教育为中心逐步向社会辐射展开,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记录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开展精炼、完整的教学活动。其类型多样,可以穿插在课程中的各个环节,发挥助力教学的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微课都如“微光”,让人眼前一亮。

一、微课不威,课眼不亮

好的微课能够生动完整地启发引导、驱动任务,这取决于教师的“微设计”,而随着制作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工具的种类繁多,越来越多微课“重技术、轻应用、缺整合、少创新”。

(一)课眼不亮:缺少课程设计

由于微浪潮的火热发展,“炫目多彩”的微课频频出现在美术课堂上,但“看完热闹”,却挖掘不出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层次扁平化,不能更深地挖掘微课的增值效用,用视觉元素、加工美化向学生展示,成为了众多微课的通病。

一节优秀的微课包含内容组织、教学策略、演示方法,向观赏者渐进式地讲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注重融合“教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的多重设计,才能发挥微课的“课眼”威力。

(二)课眼不精:缺少资源整合

目前,微课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整合,构建一个权威的微课资源库。以美术学科为例,按照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应用设计”“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教师在建设资源库时可以将微课分类规范,例如从三年级的《对印版画》到六年级的《用各种材料来制版》,都是“造型表现”版块关于版画技艺的知识。通过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工,进行补充制作与拍摄,极大程度节省了教师精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张整体学习网,达到真正的多维视网功效。

二、蓄聚微光,点亮视野

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无序的组织绘画、艺术实践空泛的情况;缺少情感表达的画面让学生找不到美术的乐趣,做不到课堂内外的连结与沟通。而借助微课,即课前教师的完善准备、对重难点的抽丝剥茧,可以拓宽课堂的广度与教学内容的深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序、无物、无理”的问题。

(一)聚焦前情:寻趣渐进、学之有序

翻转课堂由课内和课外两个学习部分构成。而微课是课外自主学习的核心,教师通过微课清晰地呈现课堂知识的前沿,帮助学生预习;又以其因材施教的优势,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多样性与差异性的需求。

1.微课启行——导学型微课

微课启行,从导学开始,学生可以根据预设的“前情概要”,进行相应的课前预习和准备。有时,美术教师虽然课前反复强调下节课要带的工具和材料,但总会有学生空手而来,一节需要动手、动脑的综合探索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难以发现其乐趣。如果我们利用微课导学(如图1),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达学习方向,就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与准备中发现课程的趣味。“画之有序”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顺序,教师利用简短的微课在课前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走进生活,进行科学的搜集、归纳、删选,建立多维的可利用资源和自己的个性素材库。

图1

2.微课启创——示范型微课

示范类型的微课也直观地向学生传达了绘画有序的原理。而示范类型的微课不仅仅局限于课中,在课前就可以下发,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掌握技法。

“画之有序”不是依葫芦画瓢,要时刻注意“启发”,教师的“启”要富有创意,极具典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后期的“发”才能出效果。微课替代教师现场示范环节能够让学生看到教师展示技法的全过程,比课堂上直接范画准备更充足且画面表现形式更丰富。但示范型微课一定不要一镜到底,展示技法也要为画面内容留有余地,不能扼杀学生自主发挥的想象力。

(二)渐入佳境:启发思维、画之有物

画物是抒发情理的表现基础,借物言志是创作者对于物象理解的升华。王冕画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画心中之竹;白石老人的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大师都在用生活中简单的物象去抒发心中志趣,在美术课堂上常常出现千篇一律的画幅,学生们懒得去思考、钻研物象背后的情感。

以六年级上册《家乡的小吃》为例,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用苍白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可是注入了微课这种“新鲜”的元素,《家乡的小吃》立马“热腾腾”地展示在他们的眼前。

1.微课启情——导入型微课

这节课开始我导入了一段自制微课,视频的素材源自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视频中的母亲扣扣患有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医生说她最多只能再活15年,每天早上扣扣都会为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早餐,在孩子眼中母亲做的早餐就是最好的家乡美食,孩子也用画笔画出了妈妈烹饪的一碗简单的面条。

我用这段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学生观看之后,不禁想起了亲人,有些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开始绘画、运用彩泥进行“美食制作”。但一个引人入胜的微课导入不仅是一段简单的视频,《扣扣的故事》很长,慢节奏的讲述会让学生分心、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制作导入型微课时要注意将最精华的部分直观展示,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步步引导,走入创作的天地。这个过程真正发挥了微课教学的能动性,达到启创视网的作用。

2.微课启趣——游戏型微课

同样是《家乡的小吃》,在观摩前辈的课堂时,教师采用游戏型微课让这节课妙趣横生、充满活力。教师将朗朗上口的《小苹果》改编成武汉的小吃,带领学生合唱,师生互动非常热烈。

简单的一个游戏型微课,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也使得美术教育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教师在改编歌曲时精炼总结武汉的小吃,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头脑风暴予以拓展、创作和消化,进而拥有更多的学习收获,使学生达到画之有物的层次。

(三)延展课堂:描绘生活、以艺育德

学生的美术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是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与提升。要真正打开学生对于美学的兴趣,教师利用精炼的微课来传达博大精深的美术学很难,但可以找到一个兴趣点突破,反复整理加工,将最精粹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微课启智——欣赏型微课

在六年的美术学习中,教材上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元知识点,这些精湛的非遗仅从课本图片、文字介绍、PPT等方面很难体现,利用微课这种直观生动且高度融合的新媒体方式,可以更加高效地捕捉学生的专注力,更全面地展现非遗精华、民族文化以及其中的中国故事。

微课不仅能跨越时空,不仅为学生打开了多维度的眼界与视网,更加深了他们对于民族艺术的学习,还可以“借古创今”,作为聚美之眼,让学生通过物象升华到情与理的共情,才能达到美美与共的美育目的。

2.微课启德——学科综合型微课

在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上输入“绘本”为关键词,共有368个相关作品,其中结合此次疫情,帮助学生立德树人、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微课占据着网站浏览的榜首,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融合学科知识相关的综合类型微课,在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使美育的渗透和各学科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三、不断创新、点亮课堂

目前微课资源应该如何系统开发、微课如何更好地帮助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微课在校本研修方面的应用等都值得教师们去学习研究。只有充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作品与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做到蓄聚微光,让微课之光照亮新时代的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美术微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美术篇
嘻游课堂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