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建设成就与展望

2021-11-26 20:37蒋春艳杨文辉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科教教科书改革开放

蒋春艳 杨文辉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合隆镇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原有的教科书教材已经没有办法较好地满足现在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教育情况,因此,要不断推动教科书和教材的改革发展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能够体现国家价值观,并且为此提供中间媒介的一个有效载体。中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入手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处于“国定制”阶段。1985年以前,我国的教科书教材大多数都是根据中央集权教育体制来编写的,编写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该编写单位还和国家教委以及国家教育部共同合作,前前后后编写出了八套中小学教科书教材,并且还制定了相应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并且将与资本主义道路相关的书籍都被批判销毁。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关于教育改革举措的第一步就是全国统一修订教材,并且将修订好的小学教材向全国统一推广使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教材的推广使用,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修订,并制定出一些相对应的学制转变的新规定,还编写了两套教材,一套10年制的一套12年制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纲多本”的情况出现。在改革开放早期,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行中小学教材科教书由国家统一编定的管理模式,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文件,为“国定制”中小学科教书教材的管理模式作坚实的后盾支撑[1]。

第二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处于“审定制”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中小学教科书所涉及很多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复杂。比如编写、实验、审查出版,甚至是发行等一系列环节中都会出现因地域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一些复杂问题。因此,一九八五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一九八六年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这两者的出台推动了我国教科书教材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教材的编制由“国定制”阶段转向“审定制”阶段,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满足地方教育的不同,推动了教材多样化的情况出现。

第三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处于“部编制”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样化教育方面的管理面临的更加复杂的情况,比如教科书教材的编写是否足够专业、教科书教材管理配置是否足够优化、教科书教材的内容编写是否足够适应切合现在人民群众的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所要面对的复杂情况,我国在2017年向全国统一推广使用部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这样可以有效的整顿“一纲多本”教科书教材的情况,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的管理。

二、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成就

第一,对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的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改革开放的40年中,社会大众越来越清晰的了解了教科书教材的重要性,对教科书教材的研究也越来越完善。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关键词为“科教书”的相关研究,学术期刊达到6.81 万篇,学位论文达到6167 篇;检索关键词为“教材”的相关研究,学术期刊达到23.15 万篇,学位论文达到5.17 万篇,并且还处于上升期。不仅如此,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从内容本身到结构分析再到价值取向,并且还涉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比较。相关的研究这方面的主体人群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仅是停留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还有一些师范类的高校教师以及相关出版社的教育研究人员,推动教科书教材的编写和研究的群体队伍越来越壮大,推动着研究成果的增加。

第二,中小学语文科教书教材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科书教材观念是以教材至上的,对教材的内容不去做更改,认为教材就是真理的载体,是学生必须去掌握,甚至去背诵的,不容置疑。这样的科教书教材观念完全的和现实的联系毫不相干。在这种观念下,教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对社会现实产生一种质疑求疑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变化,对于教材教科书的观念也在转变。传统的“教材至上”的观念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抛弃,而他们认同并且接受使用的科教书教材观念是“用教材教”,将教科书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料,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并不会对教材本身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在现阶段,教师还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2]。

第三,教科书教材的价值属性上的转变。传统的教科书教材的价值属性只有一种工具性,教师将教材当作一种工具,将这种工具生搬硬套的教授给学生,一心觉得教科书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未来所会用到的重要知识,让学生不要抱有质疑的态度,并且将它通篇背诵,足以用来应付考试,然而,语文的教科书教材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其一,它是一门人文性比较丰富的学科,其二,它是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中小学语文科教书教材的这一个双重属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周边的事物,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并且他本身所具备的丰富人文性也是语文教科书最基础的价值。所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工具性只是它的一个附加价值属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语文教科书中的人文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是现在这个阶段的部编制教材中所能体现出来的。

第四,教科书教材的编写质量逐步提高。40年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教科书教材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材的内容不再是关注政治意识等方面,而是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本身这一个主体,更加追求和强调去培养学生的素养。教科书教材里的内容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在编辑科教书教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科教书教材本身的内容可以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比较好的融合,并且能够与生活有所联系,不脱离社会现实,培养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上、培养学生价值观等等方面进行探索。不仅如此,我国的一些教科书教材通过翻译之后,被国外的学校引进使用,还受到了国外的肯定好评[3]。

三、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展望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编写教科书教材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成了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的展望方向。

(一)在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的编写和排版上,要更加注重其内容是否恰当,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相贴

中小学语文科教书教材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教材是他们能够接触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所以在对教科书教材进行编写和排版上,要注重选择我国的精粹文化,选择优秀的部分作为精华内容,在教科书教材上有所展现,让学生可以在使用教材教科书学习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得到这些精华文化的熏陶。不仅如此,在编写和排版上还要注重平等公平,不要出现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倾向,也不要出现对城乡发展的偏颇,同时也要做到适时的调整教科书教材的内容,对于那些已经陈旧落后的内容及时删减,及时补充增加紧跟时代脚步的先进的创新的内容[4]。

(二)在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延伸出相应的电子产品或者是“互联网+”形式的教科书教材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向中小学生展现语文科教书教材里的内容,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的编写中,加入二维码的印刷或者是网址链接的方式,实现局部电子教科书教材,利用“互联网+”,给语文的学习带来一些新的活力。

(三)在教科书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在编写和排版中小学生教科书教材上,适当引用国外先进的优秀教育经验及教学理论,丰富和充实我国的教科书教材,但是在引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这些国外先进优秀的教育经验及教学理论本土化,这样可以有效的抵制国外文化的侵蚀。与此同时,还要与我国友好合作并且有所需要的国家共享我国教科书教材的建设经验,共同进步。

结语: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成就还在不断深化到我国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经济上,还在教育上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继续推动国家人才培养的发展。在现阶段,好好享受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带来的成就,积极建设,努力实现对中小学生语文教科书教材建设的美好展望。

猜你喜欢
科教教科书改革开放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