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广西壮锦英译分析

2021-11-26 20:37王艺程陈世键关光辉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壮锦纹样译者

王艺程 陈世键 关光辉

(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一、广西壮锦的介绍

广西三宝之一的壮锦是广西壮族的特有的纺织工艺品,也是广西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壮锦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但是宋代的“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才能被称为“锦”,这才是早期的壮锦。宋代的《桂海虞衡志·志蛮》中记载:“椎髻跣足,或者木屐,衣清花斑布”、明代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女子华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桂林风谣九首》中记载:“水东街最盛,游女曳罗裙”、清初的《柳州府志》中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绚丽,近视则觉粗粝,壮人贵之。”历朝历代的书籍中都有壮族服饰的身影,可见壮锦的历史悠久。汉代的壮人们可以织五彩斑斓的布,唐代壮人做制的布料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宋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锦,明代壮锦的样式增加,有龙凤图案,清初壮锦有花鸟状。壮锦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名锦之一,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制作壮锦的技术独特,包括机器和手艺;二是壮锦的图案包含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制作壮锦的工艺繁琐复杂,多达15 道工序。一个正常难度的壮锦的制作时间长达160 小时。壮锦以面纱为经,五色丝绒为纬的方式织就而成,质地结实耐用,颜色绚丽多彩。壮锦的传统纹样有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具象纹样主要是二龙戏珠、水纹、花卉、动物等。抽象纹样比较常见的是莽龙纹、太阳纹、菊花纹等。

壮锦在壮文里被称为mbaw laiz fax,意思是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壮锦主要在广西的宾阳县、忻城县、靖西县。但是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壮锦已经慢慢淡出了现代生活,壮锦的传承人和宣传越来越少。

二、生态翻译理论介绍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2011)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的思想是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既“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生物进化论思想。生态翻译理论指出翻译不是死板的,译者应该将自身融入于翻译的环境之中,按照翻译的环境灵活使用语言来作出更适合的译本。

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翻译过程即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原则即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评价标准即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目前,该理论共涉及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即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事后追惩(胡庚申,2011)。本次壮锦的案例分析中,主要强调译文与原文在文化、语言和交际这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平衡的效果。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壮锦英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

(一)语言维的转换

语言维。语言维的转换(胡庚申,2008)指出译者中心的语言维转换即译者发挥主导作用,对原文本进行语言形式的移植,使译本尽可能忠实原文内容,同时适应目的语翻译生态环境,从而得以生存生效。英汉分属不同语系,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意味,这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别需译者敏锐感知并选择性地采用增减词、词性转换、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来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和阅读风格。

例1:

ST: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服饰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如艳阳光芒般炽热;纺织工艺传统古朴,世代传承,如灿烂星空般不朽;它们为中华服饰添加了无限光彩,展现出百变多样的服饰特征与文化特色。

TT:The 12 ethnic groups inhabited Guangxi for generation boasts diverse and gorgeous costumes which look like the brilliant sunshine,primitive and old-line textile techonologgy which likes the everlasting stars.They add infinite color for Chinese garments and showcase various gar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eatures.

汉英的句子结构和语言的选择都是有很大差别的,译者在翻译时则需要进行语言维的转换。例1 是关于“广西世居民族服饰”的介绍,句子内部之间几乎没有连接词,但是句子的意思很清楚,逻辑性也很强。“如艳阳光芒般炽热;纺织工艺传统古朴,世代传承,如灿烂星空般不朽”这两个比喻的句子,译者则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进行翻译,使得译文衔接紧凑。原语中的四字结构“传统古朴,世代传承”,译者则用“primitive and old-line”来翻译,简单明了。

例2:

ST:盘筋绣又叫盘线绣,先把彩线绕在一根粗线上做成轴线,再把轴线盘绕成纹样花饰,同色轴线如有筋骨,绣出的纹样流畅细腻,柔中带刚,立体感强。此侗族背带绣了凤凰,花草,铜钱绶带,蝴蝶,鱼等多种吉祥纹样,寓意富贵绵长,吉庆有余,家族兴旺。

TT:Twining embroidery needs to prepare for a thicker thread first,then color thread are twined along this thick thread to form an axis is embroidery into smooth and delicate patterns with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effect.Many auspicious patterns such as phoenix,flowers and plants,butterfly and fish are embroidered on Dong People’s baby sling,implying wealth,auspiciousness and prosperity.

例2 是关于“二盘筋绣”的介绍,句子内部之间几乎没有连接词,但是句子的意思很清楚,逻辑性也很强。但是英文中就很强调句子的完整性,一个主谓宾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译者在翻译时进行了处理,第一个英文句子中则加入了连接词“then”.汉语文段中四字结构文笔优美,而在英文中则几乎没有对应的四字成语,译者把“富贵绵长,吉庆有余,家族兴旺”则意译为“wealth,auspiciousness and prosperity”,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处理,符合英语读者崇尚简洁的审美习惯。

例3:

ST:壮锦以棉纱为经,五色丝绒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织就,质地结实耐用,色彩绚丽,各种花纹图案精美别致。式样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样、艺术字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主题性纹样,如今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TT:Zhuang brocade is produced by weaving cotton yarn horizontally and five-colored velvet threads vertically.While horizontal threads are continuous,vertical ones are cut off repeatedly.Overall,Zhuang brocade has a firm and endurable texture,bright colors,and exquisite flowery patterns.Zhuang brocade’ Spattern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geometric shapes,artistic characters,plants,animals,and diversethemes.Zhuang brocade is widely applied to daily life,carrying forward the preeminent cultures of theChinese nation.

例3 主要描述的是壮锦制作的材质,该译文主要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但为了符合西方人的表达,译文进行了有层次的切分和断句,在“样式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样”的译文上,补充了被省略的主语 ‘zhuang brocade’,而在后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译文采用的是 ‘carrying’ 这样一个动名词来表达,在三维转换中的文化维达到了平衡,使得译文忠实于原文,在表达继承和弘扬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文化维的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胡庚申,2008)

例4:

ST:鱼龙狮子打籽绣背带

TT:Seed Embroidery Baby Sling with Fish,Loong and Lion Patterns

龙在中国象征着“权势,高贵,尊容,幸运和成功;而龙在西方则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如果译者把”龙译为“dragon”则无法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意思,而且会给西方读者带来误会,无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出去,故在本句中“龙”翻译为符合汉语文化的“loong”而非西方文化的“drogon”,避免了文化的曲解。

例5:

ST:天下郡国利病书

TT:Merits and Demerits of kingdoms and Prefectures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一个书的名字,其中的利病并不是平时的生病,所以翻译时没有翻译成ill 或sick 等词而是Merits and Demerits 优点和缺点的意思。然后结合当时的年代,郡国并不是现代国家的形式,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所以比起翻译成countries,kingdoms 更符合文化背景。

(三)交际维的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8)

例6:

ST:苗族桃子龙纹辫绣

TT:Braid Embroidery of Miao Nationality

在中国,桃子象征着吉祥,寓意生活可以越来越好;服饰中的龙纹象征着和平与统一。此句翻译时省略掉了桃子和龙纹的英译,把交际的重点放在辫绣上,所以只把Braid Embroidery 译了出来,直观地告诉读者这是属于苗族的辫绣,此译文能够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如果按照原文句子翻译出桃子和龙纹,整个译文显得很繁琐,不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本读不懂译文。

例7:

ST:传统服饰根植与民间,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努力,获得了发展空间,产生了新的活力。

TT:Enjoying a good foundation in the general public,the traditional costume has obtained development space and new vitality with concerted efforts of all walks of life.

这个句子表述的是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这句话中没有跟enjoy 相关的中文,但是译者还是用enjoy 去翻译这句话。“Enjoying a good foundation in the general public”表明了译者想向读者突出传统服饰很受大众喜爱的事实。外国读者通过阅读译文,都能感受得到壮锦服饰是很受欢迎的,向目标语读者传达了有效的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总结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分析广西壮锦的英译如何达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一个新生的翻译理论,它要求译者更多地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三维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到最佳的译文。然而,广西非遗文化壮锦的外宣翻译,这一特定的民俗元素,也给翻译提高了翻译的标准。民俗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交流,因此,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去翻译民俗文化仍需努力。

猜你喜欢
壮锦纹样译者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一幅壮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