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11-26 20:37杨财鹏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美术课创造力创造性

杨财鹏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罗定 527200)

作为一名山区城市的美术老师,虽然教的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了九年的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同学真的犹如“一张白纸”。大部分同学的美术基础为0,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透视等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子呢?原因有很多。例如美术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观念的停滞不前、美术的重视度不高、学生的想象力缺乏等等。中置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面临的岗位大部分是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艺术教育机构等的老师,他们毕业也想到大城市工作,他们也必须跟上潮流的发展,认识新的事物,跟一二线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认识相对不够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该如何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教学中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的匮乏,整合乡村美术教育资源

有一些孩子,城市人认为很普遍的一些美术手工材料,比如油画棒、刮画纸等,别说使用了,也许他们都是有可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的。乡村具有大城市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乡村美术资源丰富,对孩子来说,美就在身边。要培养孩子有发现美的能力,发掘、整合乡村的美术资源的创新能力。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成本,在手工课上,可以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用一些唾手可得的一些材料来开展美术手工课程。树枝、竹子、旧衣服,鹅卵石、松塔、塑料瓶、纸皮箱等都可以成为手工课的材料,上这样的课是特别有意思的。

二、改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美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由于可能在中学、小学的时候,美术学科的不重视,所以,在他们还是一年级新生的时候,应该一开始的时候就阐明美术课的地位和作用,美术跟钢琴和舞蹈等都是同等的重要。美术课的安排和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愿意倾听你的课,与此同时,应该始终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形式和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的引导和熏陶,真正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很多老师都是先讲解后示范,接着让学生对照临摹。这样的模式过于严肃、死板,会导致学生画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难易不同三四个作业,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学生的个性又得到了发展。

三、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创作灵感,发展美育的契机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而有效的。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向学生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在学习剪纸课程的时候,第一节课可以先教授学生剪“囍”字、“春”字、以及简单的窗花,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都应用在什么场合上。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堂的动手能力,还在课堂上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授学生基本的剪纸技法的同时,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技法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体会剪纸的独特魅力,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当中,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这样做能够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动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方说,在教学当中,不能够让学生对一个问题只能够从一个方向去看待,要从各方面去思考一下,在发散性思维当中,我们也要配合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要相互的融合去培养学生。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创造出之前没有的东西,这个时候想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象能力,从外表来看,这个人没什么生气,而从他的内在来看,他向上去发展就很难了。

(四)要经常组织创造性活动,比方说,外出去实践一下,不要老是困在课堂里面,光靠老师一张嘴,光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子去想,他们想的东西,要实际去做,看能不能酝出来,在创造性活动当中,教师们要注意的是要评价,对学生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们也要进行及时评价。

(五)对课程要提出要求,要对创造性课程的开设。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

(六)最后一个是大家都很容易忽视的,就是结合各类学科特点,就是经常讲的就是文科和理科,很多人会把他两一分为二,其实不是的,在学习文科的时候,适当学习一些理科的知识,学习理科的时候,适当接触一些文科的知识,对这两科的发展起一个促进的作用,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五、在教学中,我们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力?在已有的形象基础上,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培养想象力最重要的就是扩大认知范围,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后经过大脑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美术课堂除了技法和美学素养以外,也要注重扩大孩子们的眼界,比如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节日、风俗,艺术品建筑、自然环境,当今时尚潮流等等。通常想象力和创造力相辅相成,如果只有想象力也只是空想而已。

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地去感受,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六、美术课怎么培养创造力?是很多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嫦娥奔月是想象力,那么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则是创造力,创造力是发现创新事物的能力,在绘画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也是绘画材料,技法技巧,表现的形式和种类,创意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变通和灵活,这也是走向社会最宝贵的品质,从小就要开始积累。其实创造力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给予,他接触感知到的东西越多,那么他相对的创造力大,面就会更大,那么相对一部分学生可能就局限跟狭窄了。如何可以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更愿意去转化和翻译内容,去表现相对的内容了。这样,在给学生的课堂引导过程当中,教师们可以多注意在一个宽度范围内给与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然学生们就不会跑题,且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翻译美的能力,当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这个范围内提出更多奇思妙想的观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赞扬表扬他,让他更多地去展现自己对于美的翻译创造的能力。

(一)巧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放式提问、突破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猜测式提问、比较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推动学生向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想办法去解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想象,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不限于课本的知识内容,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等。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创造力。

(二)试验和探索。学生需要有机会去尝试,发现自己独创的颜色构成或者是形状,比如鼓励低年级学生混合颜色,或者探索材料新的使用方法。怎样创作出一幅优秀的海报,确定独特的思维角度,以这次疫情为例子,首先要选择一个独特的思维角度拉开区别,最常见的角度无非是自身为出发点,疫情对自身的影响这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起因:为什么?中期:防止传染预防疾病的方法。后果:大家要怎么做等等。第二个以病毒为出发点,病毒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会发生哪些事情,进行联想。第三个以动物、地球、大自然的角度创作环保主题。各种职业哪怕是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一个视角。确定好角度后,选择大的构图方式、创作材料、表现形式、对比关系。构图分为对称式、三角式、s 形、椭圆形、放射式等,其次是平视、仰视、俯视的角度等,表现形式又分为平面绘画、拼贴、光影结合、雕塑、立体装置等等,绘画方式又分为国画、油画、水彩版画、漫画、素描等。选择合适的绘画语言:形体、色彩、明暗、材质、空间、肌理,接下来就是不断完善调整和优化。

(三)计划和决策,允许学生选择材料,比如从马克笔、蜡笔和彩铅中挑选,教师提供指导建议,比如色彩的相识和对比,或者画面的风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决定,而不是听从安排,美术课应该是探索和试验性的课程,学生只有战胜自己的独创性,才会越来越自信。小年龄段的美育更多的让孩子们体验艺术的广度,而非深度,最终目的,出来可以让孩子们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欣赏者,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世界,用艺术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节优秀的美育课程不能只关注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知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的,有没有新的领悟。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育美术是让人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最基本的一个起点和因素,是培养和开发他的智力和兴趣,所以不要把美术单独的拎出来,如何培养孩子的画画,不要以培养艺术家那种想法去培养学生画画学美术。美术课是开拓想象力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是很可怕的。

猜你喜欢
美术课创造力创造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美术课
找蜡笔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