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

2021-11-26 20:37武慧荣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儿童幼儿园

武慧荣

(土默特右旗阿勒坦幼儿园,内蒙古 包头 014100)

前言:幼儿园阶段对儿童进行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由于这个阶段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间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性格特征,也会直接关系到儿童未来是否可以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儿童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出现的原因

(一)幼儿园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当下家庭组成中,单一孩子的家庭数量较多,这便造成家里长辈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认知。这也就造成孩子不会分享,见到喜欢的东西便会索要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关注对方的情绪,导致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无法适应集体教育生活。部分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在课上学习和课下表现方面都存在抵触现象,并且在和其他儿童交往中,自我为中心的儿童标准便是自身需求,表现为严重的自私行为,要求教师只关心自己等。

(二)幼儿园儿童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对于上述幼儿园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一,家长的溺爱纵容,由于家庭中孩子地位较高,家长在儿童教育中没有原则的迁就儿童需求,导致儿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知;第二,儿童自身的心理发展程度不足,对于自身的情感表达较为直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下生活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得到了提高,但也造成儿童和外界的联系减少,儿童缺乏和同龄人进行交互的机会,产生了初级的孤独感,长此以往造成儿童性格的孤僻情况[1]。

二、培养幼儿园儿童良好行为习惯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当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关注,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儿童的文化成绩,导致儿童教育中重教育轻养成的情况过于严重。并且大部分幼儿园对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过程没有重视,设置不合理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没有制定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形式化严重,不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而且幼儿园也缺乏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系统化方法,制定的教学内容形式化严重,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对儿童的要求过高,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没有共同协作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部分教师将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教师的主导教育作用得不到发挥,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没有良好的教育引导,造成“家园合作”儿童教育方式落实不足[2]。

三、培养幼儿园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

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进行九年义务教学前的一项系统性教育工作,只有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教育目标相同时,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对于儿童而言,其主要会受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种不同的环境所影响,所以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引导儿童的良好发展。若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不统一甚至矛盾的情况,则会导致双方对儿童的教育效果产生排斥,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同时还会造成儿童在不统一的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中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

在新时代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的关键点便是“家园合作”,这需要家长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地定位,充分认识到对儿童的教育不单是幼儿园教师方面的任务,而是需要家庭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双方相互配合,共同进行的工作。家长需要通过和幼儿园教师交流学习的方式,了解幼儿园在儿童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使家长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可以进行配合,让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并且,家长还应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的相关知识,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基础上,革新自身的儿童教育观念。

部分家长在实施儿童的家庭教育阶段初始积极性较高,但是后期出现教育散漫或者松懈的情况,使得儿童的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良好的落实“家园合作”教育模式。基于此,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和教师进行沟通,将儿童在家的行为习惯反馈给教师,给教师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支持。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各项亲子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儿童的优点和不足,并和教师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而有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积极性不高,认为只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导致“家园合作”教育无法顺利地开展,同时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所以,家长需要基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进行思考,主动且积极地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

2.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会直接在生活中影响到儿童,这是儿童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养成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有意地传授给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持之以恒地引导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希望儿童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家长便需要在儿童面前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同时对家庭环境的整洁进行保持;希望儿童养成友好待人,礼貌文明的习惯,家长便不能在儿童面前吵架,保持互相关心且尊重的状态,以此为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并且,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起到的榜样作用不光是有意识进行的,还有下意识的行为也会影响儿童,家长的全部行为习惯都会对儿童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应在任何时间都保持着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的思维方式,在小事上也充分重视对儿童的引导作用,作为儿童的最初教育者,需要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事情上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牢记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榜样引导作用。

3.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

部分家长对于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存在误区,其认为儿童在幼儿园已经接受了应有的教育,儿童在家里就应该放松自己,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幼儿园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都是结合儿童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的,儿童在幼儿园中学到的行为规范以及习惯要求并不是对儿童的死板教学工作,而是合理的教育引导工作。所以,家长应重新定位幼儿园的职能和教育本质,让儿童在家中也能良好的践行基本行为规范,以此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以及实践能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秉承着不溺爱儿童,不会过于苛责儿童,保持合适的教育力度。

儿童每天不管在家里还是幼儿园中的活动是由很多内容共同组成的,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吃饭、睡觉、洗漱以及游戏等内容。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具体活动内容的要求,使儿童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以此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规范,提高儿童的认知体验感,并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进行儿童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强化。例如:家长可以要求儿童自己整理书包、自己起床穿衣服、自己洗漱以及自己吃饭等,并在接送儿童上下学的路上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儿童对遵守交通规则产生初步的认知[3]。

(二)幼儿园教育

1.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中家庭的重要程度

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的主导者,因此儿童可以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必要前提便是家长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思想上存在松懈不足的情况,并且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其认为儿童的教育和自身关系不大,还有些家长觉得儿童长大就懂了,以这些作为推卸教育儿童责任的借口。基于此种情况,幼儿园的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其明白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儿童未来的良好发展不是单靠幼儿园教育便能奠定基础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进行儿童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和纠正,家长也需要在家里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并将儿童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达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并且,为了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应保持相互信任,和谐统一的关系,幼儿园通过家长会以及幼儿园公告栏的方式,将自身接下来的教育工作计划、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通知给家长,使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予以配合。但仅有这些措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和教师间需要经常地沟通和交流,利用当下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及时地交换儿童成长中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方法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儿童教育专家讲座或者家长交流会等活动,为家长普及儿童身心的特点以及科学的儿童教育知识,使家长在进行儿童的家庭教育时可以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全方位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

2.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幼儿园儿童的个性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因此给儿童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情境氛围,是确保儿童产生足够安全感,保持情绪稳定,形成儿童自信心理的重要方式。幼儿园儿童的年龄段是其智力发展的最佳时间段,在此阶段中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儿童养成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家长应充分观察儿童的兴趣爱好方向,为其兴趣爱好的发展创造条件,以此培养儿童的兴趣,例如:儿童喜欢图书故事,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培养儿童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爱好等。此外,家长还应给儿童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在整理过程中让儿童做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比如让儿童自己去收拾玩具和书柜等,以此培养儿童的规范和整洁的行为,使儿童养成有规律生活,爱护物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3.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积极程度

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是促进家长和幼儿园加深对儿童合作教育层次的重要措施。教师需要在此类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儿童的教育模式,以此解决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出现的问题,使家长掌握更合适的儿童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家长,使家长深入了解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现阶段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参与程度较高,这主要归功于家长可以在亲子活动中加深和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和教师沟通渠道,进而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使儿童在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更为连贯[4]。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但需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配合。家长应切实以身作则的为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情境,在生活中进行儿童的教育活动。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和教师进行沟通,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儿童的家庭教育,使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儿童幼儿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