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宣传看地市广电融合传播的影响力

2021-11-26 20:37杨荣干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邵阳广播力量

杨荣干

(邵阳广播电视台,湖南 邵阳 422100)

脱贫攻坚是全面决胜小康路上最重要的攻坚战,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媒体就是精神力量的重要塑造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在这场攻坚中,邵阳广播电视台作为地市党媒,高举旗帜、融合创新、铿锵发声,讲好邵阳故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不断提供凝聚人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完美体现了新时代地市广电融媒体全面宣传脱贫工作、营造氛围、团结鼓劲中强烈的使命担当。

一、融合传播为脱贫攻坚装上“扩音器”与“阳光台”

(一)融合传播助推政策、信息的到达率

融合传播平台是宣传党委、政府战略决策的传导者和解释者,是社会力量的激发者和社会信任的重构者。作为覆盖基层地区的高效传播媒介,地市广电台及其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显著提升主流舆论传播效能,以融合传播新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促进脱贫政策和信息在基层的宣传推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单一的传统媒体相比,融合传播的内容可以以多媒体形态、多传播渠道、长时间展示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扶贫政策解读、与基层群众沟通、传播普及扶贫信息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要想快速、快捷地让党委、政府的声音,从中央传递到地方,从市到县,从县到乡镇到村组,文件是主渠道,融合传播的“扩音器”作用不容忽略,也不可或缺,融合传播充分发挥了“轻骑兵”“播种机”的效应。

(二)融合传播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发展

脱贫攻坚,仅靠政府的大包大揽是不够的,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最终效果。而媒体的融合传播作用就是,一方面将外部的成熟经验引进来,实现由外而内、借人所长、补己之短。一方面要将基层的经验挖出来,实现从下到上、双向进入,发现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拓宽精准扶贫的思路。同时通过公开报道,让政府的运作展示在公众面前,提升社会能见度,最终形成融合传播和脱贫攻坚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成为当地居民获取新闻信息和公共服务的“阳光台”。针对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的某些重视度不够、举措不务实、聚焦不准确、心态比较浮躁、将扶贫与发展视作两张皮等问题,邵阳广播电视台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委的有力支持下,推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新闻舆论监督性栏目《电视问政》及《民情通道》等,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发现问题、廓清认识、纠正偏差,专家领导的权威分析解读,充足而有针对性地信息供给,富有精准冲击力的内容呈现,让广大受众真切地感受到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新路子的希望和信心。

二、融媒体传播矩阵唱响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

决战脱贫攻坚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是各种舆论传播的热点话题,也是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宣传任务,作为地市广电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一)“六端一体”,奏响脱贫攻坚强音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融合传播模式下,宣传的主体与对象之间不是自上而下、相互分离、彼此割裂的关系,而是基于功能利益、精神追求以及情感归属的“共同体”关系。充分调动全民共同致力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融媒传播的责任与使命。

2020年,邵阳广播电视台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行业特点优势,强化组织策划,全面发挥广播(声)、电视(屏)、报纸(报)、网络(网)、客户端(端)、微信(微)“六端一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通过高层设计,以新闻综合频道力量为骨架,整合全台新闻力量优势,成立了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统筹传统媒体《邵阳新闻联播》、网络媒体“邵阳传媒网”、新闻客户端“爱上邵阳”,并对机构、编制、职能、人员、设施统一划归,提供政策倾斜,形成阵地和传播的绝对优势,让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同频共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相助力,运用符合不同媒介特点的表现手法,抖音、快手、慢视频、H5 等齐上阵,打造可视、可听、可阅、可感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振,汇聚形成了重大主题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关注脱贫攻坚一线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全媒体融合传播,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二)策划有序,彰显媒体担当与新闻力量

一年来,邵阳广播电视台将媒体深度融合作为邵阳广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移动优先、内容为王”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投资700 万元,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打造新型平台,建设全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该平台主要包括融合资源库系统、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融合采编平台等七大部分,真正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建成了以“爱上邵阳”新闻政务客户端为龙头,以邵阳传媒网为基础,以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央媒账号为延伸,以官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账号为补充的新媒体矩阵,全网粉丝超过两百万,构建了声、屏、报、网、端全媒体传播体系。“爱上邵阳”新闻政务客户端设置了《首屏人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专栏,创作的多个短视频被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转发;各新闻矩阵在脱贫攻坚舆论引导中彰显新闻力量、体现媒体担当,聚焦主线,分阶段、有节奏地推进“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接力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记者在脱贫一线》《产业兴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行时》《最美扶贫人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脱贫攻坚群英谱》等专题专栏或者系列报道,“爱上邵阳”客户端在重点位置推出专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邵阳很给力》《听最美扶贫人物讲述最美扶贫故事》等。

这些矩阵式的新闻报道,通过不同的视角、多维的叙事方式、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大版面、持续性、立体化构建宣传阵势,全景式展现邵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努力和担当,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广泛好评。台党委书记台长胡光华还荣获了2020 传媒中国年度融合创新人物,被湖南省广电局通报表扬。

三、守正创新 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何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运用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脱贫攻坚”深入人心,一直是媒体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把握好“时度效”,让邵阳故事有张力

邵阳广播电视台一方面坚持“新闻立台”理念,积极落实“全国扶贫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基层,贴近民生,聚焦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报道扶贫、脱贫的典型案例,传送脱贫经验,展现脱贫成果,关注成果背后鲜活的“人”和故事。另一方面,积极推出、创新各种报道栏目,作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重点栏目《扶贫印记》,聚焦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事件和优秀典型,专栏记者主动践行“四力”,从小切口入手,走进全市的各个“扶贫点”,通过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案例,挖掘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成功经验,从一个个贫困村如何“脱贫奔小康”的小故事中,去感受“脱贫攻坚”给村民们带来的大变化,带领群众领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复工复产”等邵阳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在“高度、速度、广度、深度、力度、温度”上下功夫,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增强吸引力,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

(二)打造精品爆品,让扶贫榜样有魅力

“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伟大进程中的一场硬仗,是篇大文章。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之后,我们面对的矛盾更加尖锐、困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榜样的力量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致敬榜样,以榜样力量追寻脱贫攻坚初心,凝聚脱贫攻坚奋进力量,显得格外重要,引人关注。

邵阳广播电视台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推进节目精品工程,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壮举,展现好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汇聚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强大力量。一年来,邵阳广播电视台以扶贫干部为主体宣传对象,制作推出《扶贫干部在基层》《最美扶贫人物》,讲述扶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和艰辛历程,传播榜样的力量,为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舆论引导,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营造浓厚氛围等等,这些完整地构成了系列主题宣传又一次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创新。

(三)凸显融合优势,让直播带货有战力

融合传播除了宣传,还赋予更多的功能与传播效应。邵阳广播电视台发挥行业优势,精心策划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一年来,通过“直播带货+微信公号推广+纪实真人秀”,搭建电商平台,丰富消费扶贫形式等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抗疫助农,共克时艰”直播带货活动,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成为推介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重要渠道,有效解决了各地特色农产品的滞销难题,为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贡献出了地市广电融合传播的应有力量。

四、结论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地市广电融合传播以及运营不断呈现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面对新的时代使命,邵阳广播电视台将继续履行广电职责使命,有力发挥地市级媒体“领头雁”作用,牢牢聚焦主题主线,守正创新,立足自身优势,融合资源,做大做强融媒体中心,大力提升“爱上邵阳”客户端的传播力度、宽度、广度、深度,多维度拓展融合互动,全景式展现邵阳地区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汇聚更多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猜你喜欢
邵阳广播力量
乡村振兴下的湖南邵阳茶园村农产品包装设计
寻梦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