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历史文物的鉴定和研究

2021-11-26 20:37额日更达来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历史

额日更达来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能反映当时时代背景及文化,历史文物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物品,其种类繁多,有名人字画、朝代建筑和一些工具等,它们对人们了解当时的文化习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物鉴定的基本要求

文物鉴定是一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1.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文物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文物的真实性、科学性做出正确的鉴定。2.通过鉴定,力求准确判明文物的真伪、年代。3.通过对文物的综合研究,分析文物形式和内涵,力求准确评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4.文物鉴定者应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掌握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科技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做出准确鉴定。5.文物鉴定必须实事求是,鉴定者需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6.认真做好鉴定的各项资料工作,写出鉴定意见。

二、博物馆历史文物鉴定原则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古为今用”“百家争鸣”的方针,确定文物价值。2.掌握鉴定重点,对文物各方面价值要进行全面研究。特别注意文物的政治内容,同时对文物的时代早晚、遗存数量、完残程度、是科学发掘品或传世品、属于边疆地区或中原地区、中国或外国等因素做具体分析,力求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防止主观片面性。3.对传世品的真伪、年代,要求鉴定确切;对其来源与流传经过,力求考证清楚。缺乏科学记录的纪念性历史文物,要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确定其价值。4.对一件或一组文物,不要孤立地进行研究,而要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当时的生产关系。其他如有关的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也要加深了解,以利于做出科学判断。

三、博物馆历史文物鉴定重点

博物馆历史文物鉴定重点包括:1.有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2.有关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革命领袖,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文物。3.有关民族社会历史和民族团结,以及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文物。4.反映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文物。5.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文物。6.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文物。7.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物。8.具有极大揭露作用的反面材料和有关反面人物的重要罪证文物。

四、文物保护的意义

在历史文化收藏中,文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一方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帮助人民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意识、解惑古代精神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加强文物保护,不仅促进了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为研究中华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科研线索。

(一)教育作用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媒体,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每一件文物以特定历史文化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民族优秀品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人们从文物实物中增添更多直观生动的感受,了解文物的起源,学习文物的历史背景,解读历史时代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教育人民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人民的自信心,有利于人民群众继续遵循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挥文物爱国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具有鉴古知今的作用

掌握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一个民族。虽然时间具有不可逆转性,但从历史留下的文物中,可看到模糊的历史痕迹。通过文物鉴赏,可知道它所处于什么样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样的特定历史时期里又存在哪些历史知识。鉴赏文物就是读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文物从鉴赏古代文明到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使人民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可提供一些相关的科研资料

文物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是历史科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丰富的文物文化内涵丰富了文物考古研究的参考内容,拓展了思路,为再现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物在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史料、考证史、官史、非史和科研参考等都有着文物研究的影子。

五、博物馆历史文物保存现状

(一)历史文物保存方法不合理

走进博物馆,便是满满的灰尘扑面而来,那些历史文物被灰尘盖满,完全看不清楚其真实面目。另外,还有不少的历史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被损毁的悲剧。比如,一些历史文物书籍,被撕页或受潮蛀虫等,这些现象不应出现在博物馆。究其原因,除管理人员的责任疏忽外,最主要的就是保存方法上的问题。

(二)专业人才急缺

博物馆历史文物管理并不是看上去简单的文物收纳工作,其实它属于一项专业的技术性工作,管理人员在整个历史文物管理中必须具备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熟知文物保存环境,避免跟对它造成破坏性的物体放置在一起,全面考虑文物会受到损坏的可能性,避免文物受损的情况发生,面对已受损的文物,管理人员应知晓采取何种办法进行处理,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此外,博物馆管理人员还应具备随机应变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做到合理有序处理,进而促进博物馆高效有序运行。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甚至可以说专业的管理人才很少见到,参观者更多看到的是保安的形象,他们无任何的历史文物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资金投入匮乏

由于对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与管理问题的轻视,所造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博物馆资金紧张。由于资金的紧张,会有大量文物未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保存,甚至在文物未进入博物馆时被损坏。还有博物馆因资金紧张无办法更新更安全的安保系统,从而造成文物的缺失。此外,博物馆大多是供人们参观并不收取费用,国家政府对其提供资金帮助。但依旧会造成博物馆资金短缺的现象,以至于博物馆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所以造成这种问题出现,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需尽快给予解决办法,让博物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得以继续下去。

六、博物馆历史文物保存和管理策略

(一)学习正确的文物保存方法

在历史文物保存中,有些文物需用不同的方法来保存,绝不可千篇一律。对于博物馆历史文物的保存工作,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安全清洁文物里外两层,并做好防虫防尘工作。注意利用好空间,重视修缮养护工作。不同材料采取不同方法,比如木质要做防酸处理,使用硅胶、加湿器配合抽湿器来控制室内湿度或使用风扇、暖气来控制室内温度,还要特别注意消防安全设施及防盗设施。其次,纺织品和服装的保存。英雄人物的服装衣饰,需平直存放,最好是在地毯硬轴的中心放平并卷好。照片文件类的纸质文物,要先除去加字和金属装订,以免沾上锈迹,而且也要做好去酸处理。对于英雄人物的历史文物需做好定期检查工作,若发现有蛀虫等情况,要立即采取保护修缮措施。

(二)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一定要重视应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懂得历史博物馆馆藏细则和政策,要熟悉各种文物的保管方法等,而综合素质主要是要考察员工的职业道德,看是否热爱该职业,是否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是否耐得住冷清,是否能细心地对待每一件文物等。当然,除需引进这方面人才外,对于在职人员也需培训管理,藏馆可组织性地让馆员去外地参观其他地区如北京历史博物馆,并要经常性交流心得,同心协力做好馆藏工作。

(三)增加资金投入

尽管博物馆对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起到明显作用,但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物可展现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到落败,文物对历史的研究有着巨大作用。所以要重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政府需增加对博物馆资金的投放,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从而使文物更好的传承。比如对博物馆的参观可采用收取门票的方式,这样不仅政府可减轻资金压力,而且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人人都可贡献力量,从而博物馆对于推进社会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四)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层面应在宏观方面做好制度建设,完善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并逐级落实,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体传播方式宣传向大众宣传文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加强文物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促进文物管理建设。另外,博物馆的管理部门应承担起公众宣传的责任,博物馆内部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向公众普及有关文物管理常识,从全局角度规范文物管理。

(五)增强文物的保护环境

文物是历经朝代更替保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在进行文物保管工作时,要结合文物时代背景、铸造工艺、文物自身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再筛选出适宜的储存环境,从而尽可能地保障文物的完整性与不失真特性。不同类型的文物对储存温度、湿度、含氧量、光照等要求会有所不同,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分析,结合传统的文物保护经验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设计合理的保护措施。如针对温度和湿度敏感的文物,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温湿度系统进行调控,确保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免湿度过大文物出现腐蚀、生锈等现象。特别是借助网络技术有效地进行温湿度安全预警,一旦出现超高温、湿度差异过大等不适宜现象,将会产生电子报警提醒,从而强化文物保护水平。

(六)规范文物管理秩序

要想做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还必须规范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秩序。在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中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政治策略及法律法规,对馆内文物进行修复时必须遵循相关文物修复原则,不能随意调整文物修复顺序,防止保护性损坏问题的发生。注意高科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进程,及时更新馆内管理和保护手段。同时,文物保护人员在对文物进行修复前,需充分了解修复材料的特性,反复对修复材料进行科学验证,确保无误后方可运用到文物中,减小文物损坏风险,提高文物保护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七)加强文物预防工作

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格外重视,但对文物的保护通常是在文物受到损坏后进行维修,这样对维修增加了一定难度。而且历史文物受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始形状,这样会给博物馆甚至国家带来损失。所以在博物馆中要对历史文物做好提前预防工作,这样也会减少文物的损坏,减少博物馆损失。比如博物馆可安排多个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文物,发现状况及时上报,及时修补。这样做好提前预防工作,能减少文物的损坏。

总之,博物馆是收藏历史文化的教育机构,负责历史文物的收集、保护、陈列、研究等工作。历史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储存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对其的管理和保护责任。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历史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新历史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