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

2021-11-26 20:37仝璐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思潮精准思政

仝璐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当前我国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思想方面等,呈现出了日益开放、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导致了社会思潮在内容和传播途径上更加多样化,从而多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为了使大学生具备先进的思想,以及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就必须将社会思潮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此保证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精神,进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出力量。

一、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社会思潮主要反映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的利益或者要求,以及会到社会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的思想趋势。由此可见社会思潮对当下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性,当然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社会思潮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就表明思潮还具有流动性和阶段性。因此,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针对当前社会所形成的思潮,并且有效预测社会未来将形成的社会思潮,以此给予大学生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用以探明如何运用社会思潮,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精细化。

(一)全球一体化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社会生产方面,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例如,在社会生产方面,很多国家之间已经达成了合作模式,往往生产出一个产品,要在多个国家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又如,在文化交流方面,国与国之间会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课题,旨在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1]。因此,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通合作下,必然会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思潮。基于此,高等教育应该跟随社会发展趋势,结合社会思潮对教育方式、理念等做出合理科学的创新和改进,才能保证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中。如果,高等教育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养成,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也就面临着被社会所淘汰的局面。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思潮下,大学生的三观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如果思政教育不能有效的认识,全球一体化思潮的利弊,就不利于大学生构建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体系等,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形成违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全球一体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社会思潮,以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思政教育的形式,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化,进而保证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

(二)网络信息化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使得社会形成了网络信息化社会思潮,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之处是信息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效地缩小了世界的广度,促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等,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利之处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爆发出了一系列不良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思想。例如,网络信息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错误引导[2]。尤其是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辨识网络资源中的信息,就会对自身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意识形态。此外,网络信息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这就直接增加了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导致存在于网络信息中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继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造成影响。因此,网络信息化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如何开展精细化的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改革开放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时也是形成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方针,但是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具有极强的伪装性,其可以借助多样化社会思潮泛滥的机会,渗透在我国价值领域中,以此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例如,享乐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阶级的,在主张享受和逃避痛苦的思想下,会使人民群众从理性消费走向极端,并且促使人民群众形成过度奢侈、超前消费等行为,此种思想与我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相违背。如果大学生不能真正的认识到,此种思想的可怕之处,就会在思想上沦陷致使人生走向发生改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社会思潮下,形成的弊端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基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精细化探究

(一)从模糊到精准,发挥思维的先导作用

思想意识是付之行动的先决条件,更是影响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重视思维引导的重要性,用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继而帮助其养成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思想品德[3]。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从模糊教育转向精准教育,要从笼统教育转向系统教育,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思政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精准思维,使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具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在处理事情时做到既重视整体又重视个体。其次,在教育模式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形式,尤其是笼统性的教育方式,进而采用精准化、系统性的教育。如此一来,大学生就可以获得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更具现实意义的道德品质。例如,全球一体化社会思潮下,思政教育不要仅抓住培养学生的大局观,而是要使学生养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在明确目标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思维。

(二)从小独奏到大合唱,发挥一盘棋的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此种教育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转变教育模式,从独奏转向合唱,促使思政教育形成“一盘棋”的新型教育模式。首先,思政教育要渗透到每个学科中,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和精准度。其次,思政教育与各学科的有效融合,还要凸显出思政教育课程的带头作用,以此保证思政教育在每个学科中的渗透,都能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一致,如此一来才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形成精细化的教育新模式。

(三)从共性到个性,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过程的针对性

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具有张扬的个性,还具有超前的思想,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影响下,要想保证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就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当下社会的思潮,改变思政教育的方向和形式。基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思政教育可以从共性转为个性,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首先,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以便通过分析当下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和生活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做出针对性的引导。此外,从共性教育转向个性教育,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防思政教育的方式无法引起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针对此,教师应该在开展普遍性思政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政教育方式等。另外,从共性到个性化思政教育形式的转变,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次教育方式,以便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四)从“成绩”到“成效”,增强思政教育评价的精准性

成绩的优秀与否并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所以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想达到精准性目标就必须从“成绩”转向“成效”。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建立精准和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用以摆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态度,进而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首先,高校要秉持以分数定优良的传统评分考核机制,继而打造适应多元化社会思潮及发展的科学考核体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时,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而是要将评价和考核的内容与方向,设定为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如此一来必然能够形成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化评价考核体系,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砥砺前行。其次,为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的长久性和实效性,还需要制定长效性的评价考核体系。例如,针对高校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制定分主体、分类别和分阶段的评价总结体系,从而使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和阶段,都能得到最为适合、高效和科学的评价与指导,最终使学生在众多阶段性成长和收获中,养成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的能力、品行、思想和素养。由此可见,要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化,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并制定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才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思潮,以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出更加高效、系统、精准的思政教育形式,以此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思潮精准思政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的打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