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6 20:37杨志红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

杨志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一、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一)中国职业教育全球规模最大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2 万余所中职学校、1200 多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1100 万人,全国在校职业学生将近3100 万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共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毕业生,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和培训了数以亿计的城乡劳动者。

(二)职业教育贡献巨大

我国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极大地改变了劳动者队伍的素质结构,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现阶段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高素质、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二、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类型不明

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的生产服务型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对比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应偏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教育?国家和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才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教育体系的一种类型。从这开始才明确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

(二)职业教育发展层次不畅

尽管一直以来中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平稳,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始终超过90%以上,连年跑赢本科,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很大的偏见和歧视:第一、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是“次品教育”,2018年以前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层次只有大专,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不畅;第二、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鲜明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已经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规划和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而职业院校教育按照职业需求为导向来设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实验等,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二)服务的区域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员要求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高级的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指导、将设计图纸转化为所需实物和运用设计理念或管理思想进行现场指挥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随着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定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产业结构变化,所以职业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内在的价值和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三)办学的产教融合性

对比普通教育偏重学术性知识的传授,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用型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群对产教融合要求更高: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及办学规模与产业调整升级的需求相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融合;职业教育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与生产装备水平相融合;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与生产工艺流程相融合;职业教育教法与企业的项目和案例相融合。

(四)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以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只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属于断头教育,职校的学生基本没有向上拓展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学生需要具备未来所需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整体的且跨学科的方法、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正是瞄准这个目标来开办,使学生能够以符合文化和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决策和行动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五)学习的终身性

当前院校的学生面对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和社会生活。与之相适应,职业院校学生要提升自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终身教育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特点,它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它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接受教育,时刻保持应变能力。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促使教育者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新问题,也要求受教育者不断学习来满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能使受教育者职业发展得到更大的空间,实现自身价值。

四、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打通职业教育纵向发展通道

目前职业教育在大众的认知中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没有被打通,受教育者毕业后不能进入到更高一层次学习,要提升职业教育在大众认知中的地位,打通职业教育上下纵向发展通道是必由之路:首先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探索向上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下要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第二,要按照职业教育的性质,将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所有概念应确立为“类型+层次”的形式,要明确职业教育不是教育层次而是一个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体系层次是指各层次职业教育、多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等;第三,要纵向贯通职业学校体系建设,使职业教育学生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向上发展。

(二)重构大众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内横向衔接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探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普通教育是以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实践应用和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构建大众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内横向沟通机制,探讨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界限,形成按岗位和职业定义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一套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等值融通(如1+X 证书)的整体性框架,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学相互沟通的局面。

(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要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必须汇聚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两极-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同时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机制。政府和市场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两大不可缺少的助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首先既要尊重市场在产教融合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第二,要设计学历教育与1+x 证书制度并重的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和实践。

(四)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指南,职业教育需要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充分条件,更是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要求“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二是要倡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推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三是进一步明确公共基础课实践性教学要求,强调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并对课时安排与实习形式做出具体规定,强化实践教学课时保障,同时职业教育在学生实习时要强调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岗位工作内容与专业学习内容对口;四是职业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

(五)打造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职业素质、具备宽厚的企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二,既要能很好的教书育人,又要具备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三,要求双师型教师能根据行业特点对职业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能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知识等方面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具备专业开发和改造能力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需要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行动规律,具备企业、行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五、总结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发展通道,实现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打通职业教育纵向发展通道,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更多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