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1-11-26 20:37赵盈科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思政

赵盈科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课程思政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2016年12 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形,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党中央对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专业课教师作为专业课程的授课主体,是高校育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

一、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

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在高校的所有课程中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丰富呈现课程思政的手段方式,对为国为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可以将高校的课程分为思政教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指思政课程,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课程。而隐形课程主要是指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从“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角度出发,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从专业课,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获益匪浅。

二、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程思政理念认知不清

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有“重专业知识,轻思政教育”的特点。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教学围绕专业知识进行设计,科研围绕专业知识辐射展开,这本身并无任何问题。但是,在新时代下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形势,高校教师如果仍然固步自封,不肯积极了解治国育人理念的变化,不愿努力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能主动适应专业人才培育的要求,则无法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与价值,无法在专业课中展开课程思政,无法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专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且落后的。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专业扎实、品行端正、修养高尚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每一门课的教师都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二)课程思政设计未成体系

专业课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和三观。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素质和三观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专业课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和搭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许多专业课教师只以传授知识和锻炼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性地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和制作教学资料,并按照设计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实现。但是,由于忽视对学生素质和三观的培养,专业课课程设计中缺乏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的统一融合。导致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存在课程思政元素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体系,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进行课程思政。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对课程思政要求的考核,在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引入生硬,还出现了“运动式、喊口号”这类“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使得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效果大打折扣。

(三)课程思政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考核方式一般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本学期专业课的重点和难点,考核的形式一般是通过试卷或者是学科论文进行。对于专业课中涉及到的课程思政内容,通常不会涉及或涉及很少,且考核手段比较单一,不能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考查,也无法考查素质和三观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应对措施施

(一)育人先育己,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前,应当坚持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与统一

第一,在不改变根本目标的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是人才是教师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应当积极接受新的思想政治理念,了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变“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将学科专业知识和科研课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开展富有中国特色专业课程思政。例如,在讲授专业课历史发展时,可以将专业发展史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相结合,将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在不改变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改变对课程思政的误解,明确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培养德才兼备、品行优良的学生。专业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专业知识,但是,不能只扮演传授专业知识的角色,而应当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相结合,提升专业知识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丰富专业知识教学的内容和内涵,提升专业知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课程思政设计应“神形兼备,润物无声”

专业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堂,在教学设计上应当内容上“神形兼备”,形式上“润物无声”,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统一。

第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发挥教学团队的团队协作精神,结合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厘清课程思政思路,挖掘课程思政素材,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做到“神形兼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和三观上设计两条教学线索,一条线索是专业知识线索,另一条线索则是思想政治线索,力求在教学资料中同时体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例如: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课程组组长的作用,组织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师集体备课,不光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合适的专业知识授课框架,还要从更高立意和更广角度出发设计和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坚决不用,要努力做到从课程设计初始就能够巧妙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杜绝思政元素零散、生硬、不成体系的问题,还可以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育人育己。

第二,要在专业课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呈现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在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或“对分课堂”的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下融合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点评学生的成果,为学生升华知识主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考核应“形式丰富,草灰蛇线”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不应仅仅局限于课程设计和授课形式,课程考核也是课程思政落实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的考核应当“形式丰富,草灰蛇线”。

第一,“形式丰富”是指课程思政的考核应当引入更多的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例如,可以在平时成绩中融入案例分析或者是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组队协作完成,视学生团队协作的结果来给予学生评分。这样可以不进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进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草灰蛇线”是指在考核过程和考核内容中也要尽量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观察学生是否在素质和三观上有所提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或者是否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客观公正精神等高尚的思想品质。例如,考试中经常会有案例分析的考核,可以在案例分析中引入与本专业相关的正面人物事迹、尖端科研成果或优秀企业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阐述自己在学科之外、思想品行方面收获的一些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些正面思考,培养学生成为品行端正、思想高尚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