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思考

2021-11-26 20:37马盼丽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考核院校

马盼丽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培养素质优良的幼儿园教师既是保障幼儿园正常教学需要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又是培育幼儿身心、智力和情绪情感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幼儿教师每天都在面对儿童林林总总的行为表现,通过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一般都会总结出对待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经验。但作为刚出校门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能力恐慌的时候,在了解儿童行为上,以及在如何对待儿童的行为上,常常有困难[1]。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讲述如何帮助准入教师或有待提高职业能力的幼儿园老师适应岗位的需求以及幼儿园摆脱用人方面的窘境。

一、精准职前职后培养规划,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管理体系

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继续教育属于一个整体系统连贯的过程,理应进行长期规划分阶段实施,持续发力。实际上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主要由高等大学承担,以学历教育为主,而职后继续教育主要到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乃至企业等去培训,二者往往由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缺乏联系,这使得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继续教育缺乏呼应,没有内在的连贯性和层次性,造成了教师教育的脱节[2],使教育合力的时效性降低。

据研究发现,幼师职业能力较好的幼儿园,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符合幼儿园实际的职前职后教师培养规划和管理办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幼儿园普遍缺少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规划,没有独立的培养体系,市场上的培养也是参差不齐,很难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方向,这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发展带来了冲击,要想解决好这个难题,必须立足全省实情,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取长补短创造出一套适合幼儿园教师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管理体系,不仅有理论讲授更有实践训练,不仅有职业生涯规划,也要有相应阶段教师提升计划,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制定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个人培养计划,配合幼儿园培养计划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双向度提升自身本领,为日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创作机会。

二、精细职前职后培养内容,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幼儿园教师培养内容直接决定幼儿园教师“学什么”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内容与目标,要根据园方和幼儿园教师内在需求,既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重新定位理论与实践,强调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出适宜性实践的培养内容,也显示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来自师范生,有来自非师范生,还有的来自企业等等,来源不同,他们教学能力相差悬殊。要针对教师的来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能力培训内容,从而实现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二是职业领域知识的培养。职业领域知识的培养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内容的核心。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也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专业技能的关键是会观察儿童行为,能读懂儿童行为,明白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要,并能采取正确的指导策略,才能帮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培养内容中,必须强化职业领域知识。三是保育技能培养。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特色模块,也是完成培养目标的有效渠道。保育技能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基础,在培养目标体系中,要强化此项培养内容,使幼儿园教师真正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创新职前职后培养模式,构建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

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的是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要求决定的。根据实际情况,下面三种模式可供参考。

(一)职前职后培养分阶段持续发力,凸显培养增值性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大部分选择的是跟岗、顶岗锻炼,或是在职培养和职后培养等等,这些培养模式确实带来了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但也有种种弊端,相比之下,现在很多高质量发展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幼儿园,越来越多地注重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职前职后培养。通过与企业一道,有针对性地制定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和内容,让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前职后进行系统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从而在源头上把好了幼儿园教师入门关。

(二)校企合作,推行“双向嵌入”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必须坚持以市场服务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企业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形成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企业行业偏重实操能力的兼职教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鼓励本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与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交流互助,分享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双赢目标。从而实现共同培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幼儿园教师的目标。

(三)跨地区合作,培养优质人才

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已迈向了卓越幼儿园建设的步伐。需要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上,注重学习和借鉴外来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经验,加强合作,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两种战略,采取在高职高专院校、幼儿园中选出专业教师赴省外优秀的学校或幼儿园进修,也可以与国外知名的职业院校展开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可以引进外来优秀的培养人员来校或幼儿园讲学,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指导与经验交流,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水平。

四、建立园校共管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良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说明幼儿园和高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考核与评价是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聘用、晋职,调整工资待遇以及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考核与评价是伴随着幼儿园教师职业成长的全过程,决定着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状况,起着风向标的作用。所以,园校必须共同建立透明公开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让这种制度激起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调起幼儿园教师奋进的动力和决心,让幼儿园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提升幸福感,荣誉感和安全感。

(一)实现职前职后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幼儿园教师的考核与评价环节中,考核主体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所做的工作有审查检视之责,也是考核评价工作的最终执行者,对考核评价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因此,在实施考核工作时,应真正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实现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化。首先,是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评价。幼儿园教师作为考核与评价的对象,有权利也有必要先开展自我审视评价,主要通过对自己任职期间所做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评判,查看优缺点。要注意的是: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摆正态度客观的评价,站在客观的角度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审视和评价,这种评价工作追求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对待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其次,是行业企业主体的评价。这是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部分,也是决定幼儿园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借助企业行业领域内专家的专业眼光和标准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可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透明化,这也一种普遍认可的评价主体。再次,是幼儿园教师同行评价。同行在进行互相评价过程中,就是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可以形成相互比赶超局面。最后,是来自学生的评价。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有着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在幼儿园教师的考核评价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而,在对幼儿园教师考核时可把学生的评价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

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内容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建设质量。因此,在对幼儿园教师设置考核评价内容时,既要体现教师的基本要素,也要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特殊要求,这样才能在考核过程中坚持正确的考核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考核评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到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实践环节,在上述考核评价标准不变情况下,也将幼儿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表现作为其年度考核的一部分,与其职称评定和福利津贴挂钩。同时,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将其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的工作表现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部分,是其职务升降的依据之一。所以,幼儿园教师考核的评价内容,是将幼儿园教师在园内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在企业挂职锻炼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中。

(三)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客观化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始终上不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或标准,无法对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不利于培训方法和内容的改进,带来流于形式的培训和为了培训而组织培训的现状,同时实效性不足,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系统性,培训效果缺乏实践检验,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2]。

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考核与评价起着定性的作用,是用来评价培养对象水平的高低标准。过去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中主观性因素占主导作用,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使评价的结果也因此受到这种影响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可信性。要想真正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客观公正透明化的考核评价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建立客观公正透明化的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评价过程中杜绝主观因素的介入,保持原有数据的真实度;二是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园教师自评、校企评、互评、学生评等多元考核评价主体,力求做到考评过程的全面性;三是在考核方式上,运用问卷、调研等量化手段,在后续分析统计工作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考核评价结果以客观的、真实的、透明化的数据呈现,增强结果的真实性说服力也使考评过程更加客观化。

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制度的建设是幼儿园和高职高专院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也是幼儿园和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开展幼儿园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研究,即是完善教育政策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客观诉求。提出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策略,必需要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本文虽提出了一些制度建设的策略,但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这将是本研究后续的关注点。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考核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