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造林技术在长防林中的应用和推广分析

2021-11-26 20:37邹建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营林根部林木

邹建华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政府,江西 新干 331300)

引言: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重视,国家也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理念。但对于已经发展一阶段的长防林工程而言,其仍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科技的进步,营林造林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结合长防林的实际情况,应用更加实用的营林造林技术对其改进、完善,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森林环境。

一、营林造林技术在长防林工程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选苗

长防林的常规选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为适宜当地环境的林木品种,由于江西上饶市处于亚热带湿润区域,全年的日照十分适宜林木生长,并且热量丰富,雨水充足,霜冻期短,对于一些经济林木所需环境十分适合,并且存活率极高。而当地种植人员对于不同来源的林木品种,应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其中通常苗木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分为自主培育苗木以及其他地区外调苗木品种。对于其他地区外调苗木品种,种植人员应全面落实检疫与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进入种植区域前,及时消毒,提升外来苗木的成活率,这时可以选取波尔多液等催活消毒溶液,在根部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根部清洗干净,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林木成活率。而对于自主培育的林木品种,需要结合当地的土质条件与雨水情况等,认真管理林木树苗时期的培育、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苗木具备强大的生长势能。此外,在自主培育苗木时,使用容器进行育苗能够有效地保护苗木的根部,增强苗木的存活率,这种育种方式是各地区在冬季进行造林的第一选择[1]。

(二)根部处理

使用营林造林技术对苗木根部进行处理后,能够促使苗木的根部长时间保持在湿润状态下,极大地提升林木幼苗的生存效果。营林造林技术对根部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浆根法处理苗木的根部,对根部科学添加标准程度的肥料,并涂抹含有各类苗木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泥浆,控制苗木根部的水分挥发,延长外调过来的苗木生机。同时,苗木根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保障泥浆中的磷元素含量充足,可以使用水与磷元素相融合,均匀搅拌后涂抹在根部,可以增加根须的分支,在苗木根部的有效吸收,能够为苗木的后期生长提供重要基础。

(三)育苗技术

现阶段,育苗技术主要是进行容器育苗,而容器育苗也能够提升苗木的情况,种植人员在选取容器过程中,应结合苗木生长速度以及采伐的时间,选取合适的容器尺寸。配置苗木所需的营养土时,尽量选取成本低、来源大、效果强,营养成分高的土壤作为基础,同时,对于苗木的类型经常出现的病虫害进行了解,制备出有效的杀虫杀菌药剂,以此增强苗木对于根系的防护,避免病虫害对苗木的破坏,提升林木对于养分吸收能力,保证林木健康稳定。

(四)合理整地

合理整地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土壤中的害虫或病菌,降低在种植后的病虫害影响,同时,为苗木的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种植人员在进行苗木种植区域整地时,可以采用火烧、化学去除以及割除等方式,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地质地貌,对种植区域进行科学的清理。在合理整地的作用下,促使土地深层次的土壤翻耕上来,更好地为苗木提供养分。因此,在整地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技术,有序地开展整地工作。

(五)干旱处理

营林造林的实际工作中,抗旱处理是增强苗木成活率,保证苗木稳定生长的关键点与难点。具体来讲,在苗木确定种植后,起苗到定植过程中,需要选取墒情与温度适合的时候进行定植,接下来在扶直载正,深浅情况应结合苗木的根系大小相适宜,最终覆盖上土壤。在林木种植区域中,种植人员还需要重视土壤表面的覆盖情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使用植被、地膜或农作物秸秆对种植区域的地面进行覆盖,这样可以控制土壤水分的挥发,提升苗体的成活率。此外,种植人员还可以使用其他土壤水分控制技术,例如:化学药剂中的除潮剂、保湿剂等,以此达到林木抗旱目的,增强幼苗的成活率[2]。

(六)其他注意事项

将营林造林技术应用在长防林中的发展中,为了提升林木的成活率与质量,不仅需要掌握营林造林相关技术,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问题:

第一,需要选取科学的栽种技术。在苗木种植时,对不同的苗木品种,使用不同的栽培技术。由于苗木移植到种植区域这一过程直接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因此,需要结合苗木品种,选取针对性的栽种技术,以此促进林木快速在新的移植地区生根发芽。栽种技术大部分侧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将苗木的枝叶修剪放在首要位置,枝叶修剪后能够极大地提升林木的水分存储能力,为移植后续的生根发芽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若是移植的苗木品种为处于成长期的落叶品种,种植人员在修剪枝叶的同时,还需要金属对枝叶进行洒水和浇灌,促进苗木快速生根,提升存活率。另一方面是根据不同品种的林木特性,详细分析林木不同生在阶段的营养物质需求量,以此为林木在不同阶段提供充足的养分。其中主要以林木生长作为基础,科学的供给营养物质,防止出现营养过量或营养不足的问题。

第二,科学制定移植苗木的栽种时间。目前大部分种植是在秋季林木落叶后至下一年春季林木发芽前这段时期(通常为每年10 月末到下一年4月中旬左右,这段时期是林木休眠时期,能够提升移植后的存活效果)。林木移植栽培存活率还与林木的自身体内的水分相关联,因此,在这段林木休眠期进行移植栽培或是在每年的雨季前后进行移植,这时林木体内水分最为充足,挥发性最低,并且土壤的湿度,温度较为适宜,十分适合移植苗木的存活。江西上饶市具有早春、夏热、秋凉、冬温的特性,因此,大部分经济林木都可以选择上述时间段进行移植,尤其在每年10 月末左右最佳,这时雨季刚结束,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温度在日光的照射下较高,并且大部分经济林木已经暂停生长,体内的水分积累较多,然而根部缺仍处于发育阶段,这时进行移植栽培,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苗木能够迅速生根成长,有效的存活。

第三,为保障林木成活率,土壤条件满足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人工挖掘种植的方式,这样可以促进林木的根部快速恢复生长状态,适应移植后的环境,增强林木的成活率,不过这种人工挖坑的方式效率低,适合较大树木的移植过程,坑洞的深度与直径,应根据苗木根部的大小进行挖掘,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扩大10 厘米,以此避免根部在放入时发生磕碰。同时,挖掘的坑洞应科学合理设置行距与方位,实际距离应结合林木的实际情况开展。在移植前,应在坑洞内适当添加底肥,以此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回填的土壤应细腻无石块与土块,避免后期林木根部无法正常生长发育[3]。

(七)病虫害防治方式

营林造林技术应用在长防林工程中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病虫害的防治。一般的病虫害出现都会造成大规模的林木出现死亡或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长防林的发展,而营林造林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出现,其中主要的方式有下面几点:

第一,进行林木品种混交种植。在多品种的种植方式下,会增强森林林木生态的多样性,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大规模造成破坏的情况,即使爆发病虫害,也仅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在实际应用中,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林业地实际情况,详细分析易出现大规模病虫害的方式与种类,在选取不易受病虫害影响的林木种类,采用间隔式的种植模式,合理规划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再更换其他林木品种,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挡病虫害跨区传播,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发挥不同经济林木的重要作用,促使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病虫害的天敌生物不断栖身森林环境中,进一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让所有林木稳定健康生长,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

第二,定期清理病虫害的存活条件。当地的种植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清理工作,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季节中,种植人员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对病虫害存活的条件进行清理,这一环节需要种植人员对病虫害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清除各类病虫害,例如:引进病虫害的天敌生物,促使它们直接杀死,或间接采用寄生或破坏病虫害的生存条件的方式,进而控制病虫害数量,或是种植人员直接使用机械进行清理。例如:使用机械将蝗虫的幼虫进行灭杀,能够有效防止蝗虫大规模出现,这种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处理方式。此外,种植人员还需要定期对林木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易大规模发病的病虫害,并做出处理,例如:林木线虫病,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发病的林木,形成隔断带,消除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将病虫害控制在最小规模中。

第三,采用生态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治理病虫害主要是对林木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在此区域形成稳定的生物链,促使病虫害的数量与规模处于平衡状态,并不全面将病虫害消除,只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样对林木种植还能够产生促进作用,较为弱小的林木会自动淘汰,强壮的林木生长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种植人员的监管工作量,同时,还减少了化学药物杀病虫害时对林木的影响,保障了林木种植的绿色环保发展。

二、营林造林应用在长防林工程的推广方式

(一)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促进长防林的更好的发展,当地林业部门应积极推广营林造林技术应用,政府部门应增加资金的投入,以建立生态园林为目标,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建营林造林数据库,为长防林工程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以及各种成功数据的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长防林的效果[4]。

(二)网络技术推广

首先,需要重视在基层的营林造林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出基层人们的力量,借助与林木区域的距离优势,不断进入基层中进行宣传指导,在乡镇中作为营林造林技术推广中心,在此基础上使用网络等手段进行推广。其次,在乡镇构建推广服务站,同时,深入到长防林建设的一线中,详细调研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推广方式,保证营林造林技术的有效推广。最后,适当提升推广内容。在传统的推广方式上,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中,缺少足够的说服力,推广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其他内容,吸引当地人们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当地人们的认同力,进而促进长防林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人员能力

营林造林技术推广时,主要受到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限制,因此,当地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创新推广方式,依靠现阶段较为普及的信息技术,增强推广效果。例如: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在视频效果,声音效果,图片效果的影响下,全面推广出营林造林技术的优势。促使不断应用在长防林工程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长防林工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地实际自然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现状,采用科学的营林造林技术,建立科学的经济林结构,并且在合理的布局上进行严格的后期管理,以此达到标准的林木种植效果。改善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同时,增强当地人们的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种植。

猜你喜欢
营林根部林木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什么是碳中和?
修行
想露果实的马铃薯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我爱这样的清晨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