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工作中汉译蒙的翻译策略分析

2021-11-26 20:37萨仁高娃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汉译缩略语原文

萨仁高娃

(新疆日报社,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1)

前言

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的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或文字享受。做好汉蒙新闻翻译工作,要精通汉蒙两种语言,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汉蒙翻译技巧外,还要掌握汉蒙两个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文化信息对等[1]。作为新闻翻译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关于汉译蒙的相关翻译方法和技巧,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翻译质量。

一、汉蒙新闻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闻翻译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汉蒙新闻翻译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给人们传达相应的新闻内容,而且还有利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技术。对于新闻翻译工作者而言,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国际形势,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道德,确保新闻翻译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准确翻译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重要信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做出积极贡献[2]。

(二)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国土面积广阔,涉及民族种类较多,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民族历史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民族之间交流越发频繁。加之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不仅包括习俗和历史,还包含社会环境,汉蒙新闻翻译工作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加以学习和交流,使得不同文化之间实现沟通和共享。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新闻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人员,还能根据不同地域环境,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传播,让人们感受文化交流带来的利益,避免文化出现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发挥不同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3]。

二、汉蒙新闻翻译特点

(一)政治性时代性强

新闻翻译具备较强的政治性和时代性[4]。在我国新闻工作承担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的任务,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是宣传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新闻翻译工作的性质。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要把内容准确无误完整地翻译出来,既要译出原语新闻的深层含义,又要保留它的基本结构和风格,不能随意删减更改、不能添枝加叶、任凭想象,否则将会犯政治性差错,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

(二)翻译内容广泛

我们知道,新闻种类繁多,有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等。汉蒙新闻翻译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具有广泛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农商各行各业、国内国际、城市乡等个个领域。把最新鲜的新闻资讯准确无误翻译传播,能够让少数民族群众开拓视野,了解众多领域的新闻资讯,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养。

(三)缩略语使用较多

缩略语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概括性、简明性、规律性、时代性、便捷性等特点,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新闻翻译中,常常遇到政策、理论、经济、生活上的缩略语,如:“三农”“放管服”“四风”等。因此缩略语的翻译直接影响着全文翻译的准确无误。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语,既要知道缩略语的全称,还要理解其意义,翻译时关注缩略语的字面意思,结合语境,采取直译、意译、解释性翻译等方法灵活翻译。

三、新闻翻译工作中汉译蒙的翻译策略

(一)准确把握原文内容

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新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新闻翻译工作中汉译蒙翻译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准确理解把握原文内容。既要理解原文字面含义也要理解引申含义,才能准确把握原文真正内涵。理解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原文上下文,还要注意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译文内容才能准确无误。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对原文内容进行略读,将新闻内容的中心思想加以确定,之后可以根据中心思想内容,对细节部分进行翻译。比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牛鼻子”字面意思是牛的鼻子,但此句中并非指牛的鼻子,而是表示“要害或关键”。再如“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要想准确无误地翻译此句,对“放水养鱼”的理解尤为重要。不能只从字面理解,而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其引申含义“培植财源”。作为翻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原文内容,这样才能为翻译工作增光添彩。

(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概括总结得来的。一般而言,翻译工作者在具体翻译工作中,需要根据内容灵活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直译加注释等方法,不同题材内容有着不同翻译方式,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翻译技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翻译技巧,否则可能造成语句不通顺、语境不恰当的问题。其次,由于汉语和蒙语语法结构不同,还应根据语法特点进行转换,保证内容符合原文同时,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另外,还要突破语言翻译思维定式。长期从事汉译蒙新闻工作人员,往往会形成固定思维习惯,不管是在遣词造句,还是在具体翻译工作当中,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将汉语思维运用到蒙语句式翻译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突破思维定式这一现象,确保翻译具有灵活性。

(三)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在新闻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要结合两种语言特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确保翻译准确无误。这就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热爱新闻翻译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新闻翻译人员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新闻翻译工作的声誉。翻译工作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使命,加强责任心,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翻译工作,忠实准确翻译原文,不得任意更改增删。二要精通汉蒙两种语言,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便无法透彻理解原文,高质量完成译文。尤其要具备较好的中文修养。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汉语新闻中经常会出现成语、谚语、典故、诗词等。因此,做好汉蒙新闻翻译,不仅要有深厚的现代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和诗词的知识。还要掌握汉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特点和互译规律,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拥有快速、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三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新闻翻译涉及内容广泛,因此翻译工作者要掌握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军事、历史的丰富的的政策法规常识、国内国际时政常识、风土人情、百科知识等,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努力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另外,还要跟踪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风土人情、科技发展等等。因此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大量获取各方面信息,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成为“杂家”。懂得的知识越多、越广、越深,越有利于做好新闻翻译工作[5-6]。

(四)规范统一使用名词术语

要想提升汉译蒙新闻翻译水平,就需要规范使用名词术语[7]。作为新闻翻译人员,要对汉语和蒙语两门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对两种语言发展历程、其中所蕴含内涵和民族历史进行深度把握,确保翻译中能够实现名词术语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重点可以深入到当地现实生活环境中,去体验文化内容和文化环境。同时,还应对每个“字”“词”进行深度挖掘,正确对其内涵进行挖掘,面对把握不准确的名词术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提升翻译水平,确保名词术语使用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工作中,实现汉译蒙的有效翻译,能够将新闻覆盖广度加以提升,不仅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对经济和政治有着一定推动作用。作为翻译工作人员,就需要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有效联系,分析其特点,从而将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加以掌握,融入到具体文章翻译当中,让文章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实现翻译者和新闻读者之间的共鸣,达到良好翻译效果。

猜你喜欢
汉译缩略语原文
关于缩略语的要求
关于缩略语的写作须知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常用缩略语汇总
英美人名的含义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
汉译莎士比亚第十八首所遗失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