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路径探索

2021-11-26 20:37郝生荣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党校咨询

郝生荣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一、引言

习总书记同志曾经指出,党校应当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我国各级党校不但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亦是党和政府的研究机构和智库。因而,党校不是普通的教学组织,它的培养对象不是普通学生,研究范围也不属于普通领域。党校应当坚持“教学中心、科研基础、咨政支撑”的原则,促进教学咨的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对各级党校工作的明确要求,亦是党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党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职能

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亦发挥着学术机构和智库的重要职能。党校不仅要通过教学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要开展学术研究以创新理论、回应现实问题,承担辅政咨询的重要职责。因而,党校应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探讨现实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向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建议。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校就要建立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模式,发挥教学科研队伍的智力优势、学科优势以及来自于不同地区、部门的学员优势,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促进不同领域成果的相互转化,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推进党校事业持续发展

新时期,党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这就对对党校办学提出了较以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愈来愈高,对党校的师资力量、培训形式以及培训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党校是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阵地,只有把教学建立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资源基础上,才能真正满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而在这一方面,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显然是拓展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开展学术研究时,应充分利用党校的优势,掌握基层动态,搜集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发现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1]因而,促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实现这三个领域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党校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促进党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高素质教研队伍的重要途径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是党校办学的核心力量,亦是评判党校教研咨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素质能力决定了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咨一体化要求党校教师自觉应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基层进行实践和调查,掌握社会、经济、民生的丰富资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党校教师才能更敏锐地发现问题,精准把握问题的脉搏,实现党校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通过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教师将更注重与学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学员资源,探索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将更注重从理论视角回应现实中的困惑,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而通过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党校的决策咨询工作将更为注重贴近社会实际,为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提供鲜活的资源。因此,通过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发展,能够培养一支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研究队伍,提升党校办学水平。

三、当前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统筹推进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党校尚未建立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学员管理部门以及决策咨询部门共同参与的教研咨一体化推进机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而且,学校对教学专题、学术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共享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学员结业考核、评优评先方面也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积极参与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主动性不足,教研咨之间的互动较少,各自为政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尽管部分党校已经开始探索将教学、研究、决策咨询结合起来,但统筹推进力度有待提高,尚未产生聚合效应。

(二)具体实施路径不够清晰

目前,部分党校仍然存在教学安排、科研评价、决策咨询融合路径不清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整合、内容整合以及参与主体整合等多个层次。一些教师尚未具备教学专题、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咨政成果的相互转化意识和有效手段,不关注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只按照个人偏好开展研究,造成学术成果不易转化为教学和决策咨询的成果。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平台不多,学员的资源优势尚未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中得到充分展现。教师未深入分析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困惑,而学生的实践经验教训转化为教学案例的比例也不高。

(三)运行工作机制尚不明确

虽然各地党校贯彻“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建议进决策”的发展理念,并在实践中探索多种方式以实现教研咨的一体化,但不少党校尚未构建明确的运行机制来促进这方面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安排、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决策咨询之间关系不密切,教学专题缺少学术研究成果、决策咨询成果的支撑,而且学术研究成果、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比例不高,学术研究重点、决策咨询研究重点与教学重点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三者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四、完善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教研咨一体化的功能定位

第一,在学校层面,要注重体制机制设计,明确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为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学校内部不同部门要注重配合和协调。教学、科研、决策咨询部门是一体化发展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同部门要强化协作意识,摆脱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教务部门在安排课程时,应适当偏向具有相关学术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成果的教师。科研部门在开展考核评价时,应当适当提高教学专题和决策咨询课题所占的比重。而决策咨询部门在组织咨询研究时,应吸纳具有相关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参与。[2]第三,党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具备承担教研咨一体化工作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做好学术研究,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关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大力提高决策咨询水平。

(二)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

一是通过教学专题与学术研究课题的相互转化,从而拓展咨政选题的广度和深度。在党校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学专题与学术研究课题存在密切的联系,教育培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其中不少理论和实践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这就能够与学术研究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相互转化,再结合党校决策咨询工作的需求,通过教师的实践调查和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决策咨询课题。二是通过学术研究成果与咨政结果的相互转化,改善党校教学质量。对于党校教师而言,学术研究是教学的基础,而决策咨询则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党校教师取得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专题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教师通过深入的实践和调查取得咨政成果,则能够为教学专题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三是通过咨政要点与教学重点的相互转化,突出科研亮点。咨政报告中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可以适当引入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做出理论创新。当前,各地党校的大量优秀教学专题和决策咨询报告已经成功转化为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就说明了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意义。

(三)推进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第一,加强科研式教学,有效发挥学术研究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支持作用。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党校教师应当深入学习、探讨党的思想理论,紧密围绕课程要求,持续开展研究,取得更丰富的成果,引导学员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推动实践领域的发展。二是加强咨政式教学,实现教学工作和决策咨询之间的良性循环。党校要重视这两方面工作的齐头并进,重视发挥广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常而言,重大会议精神、方针政策宣传、经典作品解读等内容适合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而涉及能力提升的内容则可以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手段开展教学。[3]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有充足的学术成果支持其教学活动。通过探索和实施咨政式教学,使党校教育培训成为广大干部坚定信念、提升素养的场所,借助分析解答和咨政成果展示,拓展学员的视野,聚集他们的智慧。第三,加强咨政式科研,促成学术研究与咨政工作的融合发展。党校要履行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职能,就必须有扎实的学术支撑。党校教师在开展决策咨询时,要解放思想,拓展视野,丰富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咨政成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努力将党校打造成为党和政府的新型智库。

五、结语

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遵循党校办学规律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党校办学新理念的重要发展。推进这一方面的工作,不但能够提升党校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改善学术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决策咨询水平。为了构建完善的教研咨一体会发展模式,各级党校应当明确教研咨一体化的功能定位,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并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党校咨询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