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若干建议

2021-11-26 20:37王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效果

王静

(南京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政策大环境下,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政策不断促进着低碳发展,那么风景园林在具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注重其自身的生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小生态,促进整个环境的大生态方面改变,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的要求,给予受众更多自然的感受。那么在具体实践进行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诸多的技术要点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然后再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技术方面的落实,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技术就是大树移植技术和草坪营造技术两种,需要对其技术要点充分认识。

一、生态风景园林的关键施工技术

(一)大树移植技术

生态风景园林的建造一般会用到较多的大型植物,比如较大的木本植物,在具体进行移植的过程中,往往对人力物力等方面要求较高,而且后续养护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如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操作标准及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则容易导致最终木本植物移植的成活率较低[1]。在具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这一技术应用相对较为普遍,而且相关操作占比较大,对于人力物力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那么为了更好地使用此类技术,进行大型的木本植物移植,首先要注意兼顾原本的土壤黏性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特点,根据木本植物的种类不同了解其地下根系的生长情况。不同的植物在地下根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现阶段主要所移植的大型木本植物还是以主干为中心进行挖掘的方式为主,然后将较粗的根系加以切断,使用较为锋利的刀刃将细根切断,然后形成一个土球,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移植。移植的过程中要着重避免土球出现破裂,散落等问题,要距离树干至少6 厘米的半径开挖,向左右两侧开挖,进一步保证最终植物移植的成活率。

(二)草坪营造技术

生态风景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用面积最广的就是草坪,而草坪营造本质上具备着一定的难度,在技术操作及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多的技术困难和技术风险,很容易导致最终的营造效果出现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其技术要点充分认识[2]。在具体进行技术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品质优良的草种,然后全方位地对水分和温度加以控制,从而避免这些因素影响到草坪的正常生长,也避免出现旱涝为主的一系列问题,要定期进行修剪和修理,维持其正常的外观功能。同时从生态角度出发,要注重风景园林之内草坪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构建一个自然排水的结构,以避免出现积水。在现阶段具体进行相关技术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条件而异进行相应的操作,保证所选的品种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够符合具体环境方面的需求,真正意义上根据环境特点调整相应的技术方案,保障其生态性得到优化和提高,避免单一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生态特点以及相应的生态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相关技术具体实际应用以及相应项目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实际性不足和客观性问题,带来了很多最终效果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技术应用成效和最终的建设质量,也让原本的生态性特点受到了严重的负性影响。为了合理应用其关键技术,还需要对相应的问题充分认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针对性干预,保障技术合理应用,提升技术应用成效。

二、常见问题

从目前来看生态风景园林在具体开展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其相关设计仍然缺乏应有的细节性,从而导致了这种生态建设的效果出现问题,生态性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缺乏因地而宜的设计理念,在建设的过程中,技术应用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影响[3]。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普遍的建设项目缺乏应有的个性化和因地而异的特点,在具体应用相关技术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特点,对所选的植物加以调整,单纯地追求其视觉方面的效果,对其生态方面的关注程度明显降低,也就导致最终的建设作品无法满足生态性方面的要求。而且设计成果千篇一律,最终由于所选的植物以及相应的布局不适宜性,也会导致养护的难度明显加大,而且最终的视觉效果相对较差。通过长期的实践也可以发现,生态性和艺术性二者是兼具的,如果无法满足风景园林方面的生态性要求,那么最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最终建设成效和技术效果也会受到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无法达到满意的建设成效。与此同时,这样的技术成果在后续进行养护的过程中难度也明显加大,容易出现养护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更多的投入养护方面的经费,才能够达到预期较为满意的视觉效果。普遍技术人员对于生态性方面的认知有所不足,也就导致没有正确理解其相应的设计意图,导致最终设计效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最终的技术应用成效。

由此可见,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长期进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与技术的具体应用呈现着高度关联性,生态性与艺术性二者是兼容的,一旦某一个方面无法满足实际建设要求,那么最终的技术成果就会出现不理想的现象,技术成品出现问题甚至技术的应用会出现不贴切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在后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问题充分认识,然后在对于相关技术应用时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加以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技术应用成效,规避常见的技术活动问题与客观性不足。

三、技术应用提升建议

(一)理解生态设计意图

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本质意义上的重点放在了生态性,也就意味着保障了生态性,才能保障最终风景园林的建设效果,避免出现施工方面的问题,因此正确的理解设计意图是后续技术开展的关键性基础[4]。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指导之下,相关项目的设计核心就在于生态性,那么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理解生态设计的意图,具体地进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都要加以注明,明确相应的设计具体价值和意义,然后促进最终项目建设,满足生态性方面的需求。技术人员要正确理解图纸,如果对相关项目的设计存在疑问,需要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具体的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图纸,同时要契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结合在建设过程中局部位置的温度,气候,土壤,结合所使用的植物等方面特点,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预期设计与实际情况有无明显冲突,从而避免在后续技术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如果原本的设计意图和实际情况出现了相冲突的现象,则还需要进一步与设计人员沟通对其相应的设计图纸加以调整,从而避免后续技术落实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为总体项目建设带来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技术活动的关键性基础就是理解相应的设计意图,明确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相应的要点所在,只有正确的理解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技术活动,保障技术活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技术活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除此之外,由于技术活动的根本核心就是技术人员,那么现阶段还需要加强生态技术理念的贯彻落实,所有技术人员正确认识到风景园林建设技术应用生态性的关键价值和实际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途径,提升技术人员自身能力和素养。

(二)贯彻生态技术理念

方建园林建设项目,本质上对于相关技术的要求与其他项目存在着特异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该类技术具体操作是各位对象都是具备生命的,对于气候温湿度等方面有着自身明确的要求,因此还需要让相关技术人员正确掌握生态技术理念,更好地将相关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5]。这部分内容具备着一定的关键性,那就需要对于技术人员加以合理的管理,明确在技术操作时要按照预期设计要求进行相应技术操作,并在技术规范的约束之下进行相关活动,同时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的绿植其自身特性,然后进一步按照预期生态设计的理念,合理地进行技术操作。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方面的管理和管控,促进其正确认识到在进行生态建设时的重要性价值和实际性意义。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之后,才能够让相应的设计理念更加贴切地加以实现,让施工技术按照实际的预期要求加以落实,避免出现技术活动方面的问题与客观性不足,保障最终技术活动的成果能够满足预期实际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最终各类绿植移植之后的成活率。在具体技术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对绿植和土壤等方面进行评估,尽可能减少对于原本生态方面所带来的伤害,再进行技术操作,之后还需要评估现有土壤成分等方面情况,按照预期所设定的植物对于土壤养分需求加以合理的生态性养护。

(三)契合生态需求进行技术操作

园林工程所使用的植物需要根据其环境特点合理的挑选,并在这基础上增强后续的修剪及养护的力度,才可以保证最终的技术应用效果,保障总体项目的建设效果[6]。首先在植物选择方面要注意其选择的多样性,而且要应用较多当地的本土植物减少外地运输,从而保障最终幼苗的成活率,如果在保证多样性种植的情况下,需要引进外地的品种,则需要尽可能选择短距离运输的植物或者运输时间较短的植物,根据当地土壤特性,结合具体种植方面的特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保障其植物的多样性,也避免后续出现病虫害之后,所有植物都因同一种病虫害而产生大面积的扩散、传播。后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植物养护,通过有效的养护方法促进最终相关效果的提高,持续进行养护干预。通过这一系列方法之后,相关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应用技术操作的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对项目建设和后续保养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如上所述,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要点相对较多,需要对其技术充分认识,应对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正确理解生态设计意图、贯彻生态技术理念和契合生态需求进行技术操作等措施,合理的对相关技术加以应用。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植物效果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抓住“瞬间性”效果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