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器乐化音响效果的演奏法
——以《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为例

2021-11-27 04:25闫鹤文
黄河之声 2021年5期
关键词:拉威尔圆舞曲伤感

闫鹤文

在和声的体系当中,拉威尔积极进行了尝试,在音乐色彩层面上,也始终坚持个性化的气质,不仅对家拉莫和库普兰的典雅风格进行了继承,也对浪漫时期的柏辽兹所具有的绚烂色彩进行了发展。在此基础上,拉威尔对相关的曲子进行了改变,呈现出拉威尔独特的风格,展示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概述

(一)拉威尔与新古典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威尔和与斯特拉文斯基正式开启了新古典主义的浪潮,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在20 世纪的初期阶段,欧洲古典的乐坛掀起了对上个世纪德国的浪漫主义风潮予以反对的浪潮,以勋伯格为典型代表的群体开始对无调性与序列的音乐风格进行宣传。但是以拉威尔以及德彪西为典型代表的印象主义派创造出了法国特殊的和声语汇体系。拉威尔还把奏鸣曲、组曲等相对古典的形式融合到印象派的和声体系当中,由此可知,新古典主义并不代表一种风格的回归,这是由于曲目的创作方法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对现代化的音乐语言进行了运用。例如在高贵并且伤感的曲目当中,拉威尔将圆舞曲的节拍、和弦等元素进行叠加。以上创新性的和声形式都是建立在圆舞曲自身节奏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变化,这使得人们逐渐对这类音乐作品着迷。

拉威尔所创作的最为关键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是《库普兰之墓》,其创作于1920 年,也是最后一首钢琴独奏曲,其对上个世纪的羽管键琴组曲风格进行了借鉴,然而在此之前,其很多作品都涵盖着清新与纯净的古典元素。在拉威尔的自传中,他表示高贵而且伤感的圆舞曲对应的风格是相对简单与清晰的,和声部分会更为坚硬,旋律和线条更为突出。将高贵且伤感的圆舞曲作为时间分界线,在这一时间节点前,其所创造的作品风格基本上能够分为回归古典倾向与印象派倾向。在他的作品当中,呈现出印象派特征的曲目标题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词汇与语句,而与古典主义相悖的作品标题基本上都是以体裁进行命名的[1]。

(二)循环的曲式和调式

拉威尔所创作的作品所具备的结构是坚实的。《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是由8 首风格完全不同的圆舞曲所组成的。前七首圆舞曲都各自具备自身的风格,速度对比相对鲜明,对段落的划分比较清晰。第八首是对曲目的汇总,由前七首中的每个主题组合而成的。事实上,第八首是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当然也是最为神奇的一首曲目。作曲家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对曲子尾声进行了创作,将风格以及形式各异的旋律片段在一首作品当中进行穿插,对圆舞曲对应的速度以及风格进行有效提示。由此可知,这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对古典乐派当中的循环曲式进行了延续,关键是拉威尔对这一曲目的调性也进行了相同的安排。

(三)古典曲式的运用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是对维也纳古典圆舞曲所具有的风格进行了借鉴,同时逐渐回归到古典曲目当中。圆舞曲的Ⅲ与Ⅴ均是使用了相似度比较高的主题材料的ABA 三段体,第四以及第六首都属于风旋二部的曲式。相比较之下,第四首和声关系更加复杂。圆舞曲VII 属于有前奉的ABA 三段体,A 段涵盖着2 个打情以及双剧化的内容,无论是在和声还是在织体上,B 段都与A 段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织体更为轻盈,站在和声角度上进行分析,双调性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站在整体结构上进行分析,这一曲目更像是延伸拓展的圆舞曲目。

圆舞曲Ⅰ与Ⅱ都是采用的奏鸣曲式,第二首的曲式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拉威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呈现出利都奈罗特点的小奏鸣曲式,句子的结构是运用了八小节分句。

利都奈罗的每一次出现都是被用作八小节的前置句子,对主题性的后置句子进行引导。显示部的中一与主题问所形成的对比、主调到属调所进行的和声转换过程都对奏鸣曲的典型特征进行了遵循。尽管第二主题一在初始阶段处在转调阶段中,并未以属调D 的大调形式呈现,再现部的2 个主题都逐渐回到了主调上[2]。

二、演奏效果和方法

拉威尔音响世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状况,其非常关注配器所呈现出的音响的效果。站在配器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他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创建出了个性化的管弦乐配法,从而使得不同乐器所具有的表现性能进行充分彰显。拉威尔具备自身独特的构思与技巧,所使用的音色主要是和,思想呈现出协调一致的状态,和节奏是相对应的。拉威尔个人的管弦乐作品都具备着相对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对精美多彩的音响效果进行表达,在《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当中,所使用的乐器有双簧管、小号、长号、三角铁等。在聆听乐器的演奏时,丰富多彩的颜色与变换性的音效能够为作品的演奏带来一定的想象与启示,对于钢琴家而言,对乐队效果进行模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器乐化的弹奏效果与方案

拉威尔所创作的管弦乐类的作品广泛运用木管这一乐器,一般情况下,其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四舞曲的中段由英国管、双簧管以及长笛等进行演绎,时而哀伤、时而明媚。魔法性的色彩能够为不同声乐音色的处理提供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圆舞曲II、III、V 对应的主旋律是由双簧进行演奏的。圆舞曲II 呈现出“音乐意”的状态,双簧管这一乐器的演奏旋律能够传达出纤细与精巧的风格。借助连音与雪音结合的方式,对传统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予以改变,需要在极弱力度中才能够模仿出类似的音色,运用短促的腕部动作来对两个连奏性的四分音符进行表现。右手的第三拍上具有的跳音与票音更加关注指尖上的短促有力的波动,需要强壮收支与切分的踏板积极进行配合。在对踏板进行切换时,脚下力需要轻,每次释放四分之三,并不是全部进行释放,这样的演奏形式能够与曾乐中所具备的平缓绵长气息更为接近,实现更加理想的音色表现效果。

双簧管所表现出的音色为第二首圆舞曲赋予了神秘同时吸引力极强的力量,所表现出的淡淡忧伤深入人心,在平静中彰显出精巧细腻的音乐画面,拉威尔对主鹏和插段进行了标注,赋予作品更加缓慢以及自由的节奏,旋律开头在C 音上捧,彰显出更为哀伤的情感,长笛所具备的透明音色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更加自然,装饰音与四分音符两者之间所进行的过渡需要借助手腕部的轻盈柔和动作进行呈现,从而传达出细腻的音符。

在长笛这一乐器的支持之下,第四首圆舞曲的主题得以被牵出来。跨越小节对应的附点节奏借助弦乐器当中常见的演奏法进行表达,键盘乐器在进行敲击后无法表现出渐强减弱的效果的强狂下,内心需要具备更强的张力对并连接音与音的联系。右手借助轻弱的演奏对优美旋律进行演奏,触键深而柔软,乐齐奏呈现出低声部符合节奏的特征,能够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在3/2 拍与3/4 拍共同出现时,双手独立更为关键。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左手需要保持平衡,从而进行精准演奏,右手旋律可以自由地进行处理[3]。在八首乐曲当中,这首华尔兹的风格作为浪漫,拉威尔曾经为其起名为“威尼斯的圆舞曲”,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节奏特征上,其与拉威尔在晚期所创作的圆舞曲《鲍罗丁的风格》有着异曲同工的相同之处。圆舞曲VII 的主题对另外一种具有着弦乐技巧的演奏方式进行了模仿,与跳弓相似弓子触弦后,借助其弹力跳起之后离开琴弦,速度不可以太快。手指在与键盘接触之后轻轻弹起,在空中形成一个抛物线,使得余音或者是泛音能够在空中逐渐飘散开来,手腕放松之后自然下伏。

(二)乐队全奏的效果与演奏的方法

在第一首圆舞曲的开头,乐队运用了大齐奏的演奏方式,音主要是被放置在第三拍上,在对乐器进行敲击的过程中,所传达出的声音相对明显,有时会尖锐和刻耳,为了追求这种演奏效果,在进行弹奏时,需要准备直接性的力量,和弦需要安排整齐,力量需要顺畅无阻,音色需要强而不粗,坚实而不硬,所以右手的小手指需要突出自身的线条,力量逐渐朝着小手指进行靠拢,勾勒出一条旋律线条,在重音第三拍不能对踏板进行踩踏。

在进行辉煌开场之后,乐队借助弦乐所演奏出的悠扬旋律过渡句进行音色表达,柔和有致,不同的声部逐渐减弱,旋律短暂随着音阶逐渐上行,这时需要借助手指来对连贯性的乐句进行弹奏。随着手指的不断移动,手腕会带动着手臂,触键相对柔和,左手轻轻进行点缀,演奏出弦乐拨奏这样的感觉。之后旋律能够被第二主题素材节奏所打断,之后乐句能够呈现出渐强的效果,开始时,乐队当中融入了三角铁、铃鼓,精巧可爱。右手对触键缓慢进行接触,呈现出清晰明亮的音色效果,中间声部时,左手和弦音能够被优雅唱出,节奏比较精准。尽管乐队当中所敲击的声音不容易被模仿,但是也需要对律动的关键性与重要性进行提示,右手会跟随着左手变化逐渐增强下键力度与速度,三个非常果断和干脆,有力量的和弦能够将音乐逐渐带入到高潮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便是呈现出令人惊悚的音乐,逐渐拉开新的畜牧,这一次所进行的强奏会比开场时的辉煌更胜一筹,尖锐的小号声会逐渐冲破耳膜,气势相对浩大,所以,和弦体系的第一个音需要借助腰部进行发力,运用大臂力量使得左右手一齐呈现出惊人力量。圆舞曲VII 借助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达到高潮部分,也呈现出了一样的音效[4]。

三、层次与对比

在《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中,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这几首圆舞曲都呈现出一定的对比性,这也是其层次更为鲜明,使得听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加享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对《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背后所蕴含的音乐价值与效果。

(一)旋律与伴奏

拉威尔更加关注旋律体系的作用与价值,其曾经表示在音乐体系当中,都具备了含蓄的旋律与轮廓。所以,拉威尔作品的旋律呈现出功能式的状态,句子长度相对较长,呈现出古典主义的特征,具有相对明确的节奏以及清晰的结构。例如,在第五首圆舞曲当中,右手所演奏出来的清幽的旋律往往带着美妙的情思,在整个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其对旋律体系的处理相对微妙,借助轻微的半音变化来对乐句进行移调,色彩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效果,左手运用持续以及半音色的不协调伴奏形式实现和声延留的效果,所以,在小姐内不可以对踏板进行切换,需要对和声效果进行保留,全曲略带着惆怅与隐晦,缓慢分解和弦,创造出诱惑力更强的氛围,对歌德时代进行了回忆。

(二)鲜明与朦胧

拉威尔对鲜明与朦胧进行了强调,呈现出明与暗对比的效果,第二首以及第五首圆舞曲都呈现出色调相对暗淡、朦胧与鲜明的旋律。第二首圆舞曲导奏是笼罩在朦胧色彩当中,具备着拉威尔所特有的冷峻,导奏呈现出不和谐的效果。运用圆号进行演奏时,左手声部会比右手更加惆怅,多了一份镇定的色彩。色调时明时暗,在进行演奏时,对这些变化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色彩想象力,意识到色彩的变化。第七首圆舞曲对应的导奏呈现出迟疑的效果,是对问句进行了反复,程度逐渐减轻,语气逐渐加重,触键比较轻,音色相对柔和与梦幻,整个作品的导奏就像是在襁褓当中所存在的物体,呈现出朦胧平静的效果,直到优雅圆舞曲破茧而出,逐渐将人们带入到明亮世界当中[5]。

第七首圆舞曲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比较强的主题旋律和前几首圆舞曲当中所具有的相对鲜明的形象互相交织,就像是对记忆片段进行了充足,在不同人物以及回忆当中进行穿梭。此外,拉威尔也对持续性的低音进行了设置,这使得整首乐曲都具备了记忆的面纱。由于拉威尔意识到仅仅借助有限的和声,钢琴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为了实现更为鲜明的效果,就需要进行创新。在谱曲当中,对延音踏板进行了标注,其指的是对音用的踏板进行适当延长。拉威尔所选择的第七首圆舞曲当中的主音A 呈现出持续低音的状态,在经过转调后,第四十一小节能够到达乐曲的主音G,在一切新加入的音色当中,低音G 持续在曲目当中存在,无论是和声还是在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起承转合的效果是非常优异的。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在弹下低音之后再继续将延音的踏板踩下去,在对低音的色彩进行保持的基础上衬托出其他声部对应的主题。

结 语

拉威尔所适应的音乐词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音响的效果也是充满变化的,和声语汇相对奇幻,与传统意义上的调性以及旋律进行了脱离,是独特的思维形式。《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是拉威尔所创作的古典性质的音乐作品,彰显出来拉威尔的个性,在其中,拉威尔进行了很多的尝试。通过分析作品对应的结构曲式会发现,器乐化音响效果、和声色彩、音色层次变化呈现出来鲜明的对比性,这些研究活动的进行有助于相关学者对作品风格进行正确把握,对演奏的灵感进行激发。■

猜你喜欢
拉威尔圆舞曲伤感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节日圆舞曲
扑簌扑簌
师院圆舞曲
告别季
名师不收高徒
咏与叹
独自一个人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