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基因·炼内涵·融时代·践产业”
——论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创新发展之新途径

2021-11-27 04:25
黄河之声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传统

孟 猛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56 个民族孕育着各自独特且丰富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从民歌到民间歌舞,从说唱、戏曲音乐到民族器乐音乐,其中都有它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总共有四万五千多首民歌、六百多种民族民间器乐、四百多个说唱音乐种类以及近四百个戏曲。如此庞大的中国民族音乐资源,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何发展?如何摆脱消亡的命运?成为民族音乐当前面对的问题。

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经济形态,在当今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而民族音乐产业则是音乐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来势汹汹的文化产业潮流,体量庞大的民族音乐,二者相结合所催生出的民族音乐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态。随着国家对民族音乐产业的重视与扶植,加之人民对于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的民族音乐产业雏形逐渐形成,但发展相对迟缓。据《2020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统计:直至2020 年,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达3950.96 亿元,同比增长了5.42%。①然而对于民族音乐产业而言,由于受到大众对于民族音乐认知程度较低、当代主流音乐——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双重冲击等原因的影响,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并不乐观。如何促进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如何提升民族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播与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与反传统”并存的中国民族音乐产业

谈及中国传统音乐,我们不妨想到那些早已尘封已久的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在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发展并积累下来的音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和各民族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界定而言,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指的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是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②从中国民族音乐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已难以让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按照原有的形态延续传承下去,只有极少数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当代得到妥善地保留与传承。而绝大部分的中国民族音乐则是一种既保留传统内核,又体现反传统表演形式的艺术形态,并与当代文化艺术产业紧密相连。

中国民族音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素材。中国音乐学家将民族音乐作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资料库,这是因为它们认为民族音乐中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美学、人文学及民俗学等内容。提到中国民族音乐时,人们常常将它归类为传统音乐,笔者认为在这种传统意识下所形成的当代音乐产业,被称为传统的民族音乐产业。这种传统的音乐产业是建立在尊重传统音乐原生性基础上的,尽最大可能保留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以传承与传播民族音乐为根本目的。传统的民族音乐产业主要涉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传统音乐表演、传统传承教育以及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

与传统民族音乐相悖的则是反传统民族音乐,而反传统民族音乐是建立在时代科技与当代文化艺术大背景下的与传统民族音乐特征相结合的音乐发展模式。一方面,反传统民族音乐是受到当代先进的传媒科技(比如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的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单纯使用原始的音频进行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需要全新的一体化传播媒介,比如无线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在此背景下,全新的反传统民族音乐全视角的媒体传播形态出现,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信息传播的全新媒介,这种全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新型音乐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传统民族音乐产业失去了原有生存与传播的语境,同时传统民族音乐的受众体也进一步有所拓宽;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代人们对于音乐文化、音乐审美的新需求,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得以重新定位,当代一大批传统民族音乐被包装、改编后呈现出一些新形式,例如新民歌、民族交响乐、新派民族交响乐作品等新型民族音乐。这样,就形成一种与传统民族音乐相背离的产业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就是反传统民族音乐产业。这种反传统民族音乐产业是新时代民族音乐产业与时代相结合的新形态,是建立在科技与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产业。

二、“荆棘与机遇”并存的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产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各地区经济繁荣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所生存的乡土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核心——传承者,正面临老龄化的趋势,而作为传统民族音乐也正走在消亡的边缘,在传统民族音乐整体衰亡的情况下,部分民族音乐形态融入了市场元素,走上了一条荆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当今传播民族音乐传统的媒介就是音像设备。当代民族音乐与音像制品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可以说音像制品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重要的载体,主要包括唱片、磁带等系列实体物,将这些实际的物体作为制作载体,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包装传输到各个音像制品店贩卖,或者上传到各大门户网站上供人们下载,也是提升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音乐实际发展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借助该方法可提升民族音乐与音乐文化产业的融合度。

民族音乐与数字音乐市场的关系是受当今科技影响的结果。数字音乐市场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兴音乐产业,这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产业来讲,其实是巨大的产业颠覆。民族音乐当代的数字音乐市场,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对于数字民族音乐市场作品数量和类型的充实,做了诸多非常必要的工作。结合目前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民族音乐重视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民族音乐与音乐商业演出相结合,是当代重要的民族音乐产业形式。我国民族音乐商业演出的主要形式包括各类民族交响乐、民乐,以及大型歌舞剧节目。对于将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改变之后用于商业演出的模式,是当今中国民族音乐产业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可以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传承发展。在民族音乐商业演出中,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民族音乐作品的择取一方面需要体现出其整体的效果,同时,也需要为具体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所以对于演出中的民族音乐作品的类型和表演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部分的民族音乐商业演出都有结合流行乐的形式,这是符合时代特色的行为,但如果过多相同的演出,也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可以在商业演出中加入适度的民族音乐表演,不仅可以加深整体商业演出的文化底蕴,也可给观众带来不同感受,达到共赢的效果。

三、“自力与借力”互影下的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创新发展新途径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中,中国民族音乐正面临着时代的“大洗牌”,正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在流行音乐占据主流音乐产业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音乐产业一方面需要突出民族音乐的特色,主动发力发掘民族音乐自身独特的音乐艺术元素与风格,以民族音乐的特有文化为背景,将其与流行音乐、主流文化相结合,运用当代多元的新媒体传播媒介展现自己、宣传自己。同时,利用好国家对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良好政策,借助一切外力,将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起来。

(一)深挖民族音乐基因,运用至新民乐创作中来

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具备丰富的音乐元素,并且有多样化的民族音乐呈现形式,在漫长历史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歌、曲艺、戏曲等音乐表演方式。直至今日,一方面这些艺术都被多次改编,逐渐发展至成熟;另一方面,当今的作曲家、演奏家更喜欢将传统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元素进行深挖,与当今的流行音乐、西方的作曲技法、表演者个性化表演融合在一起。这种把民族音乐元素运用至当代作品的想象屡见不鲜,成为当代新民族音乐创作的主体形式。对于当代音乐民族产业而言,音乐演出市场以及民族音乐教育产业,首当其冲离不开当代音乐家对于民族音乐融合作品的大量创作,优秀的当代民族音乐作品,不会对传统音乐造成影响,反而会促进传统民族音乐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传播。当代的作曲家或音乐表演者已创作和表演了大量的新民族音乐作品,为了更好地传承,新民族音乐作品在课堂及文艺舞台已经形成规模并大放异彩,部分优秀的新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及表演形式在全世界都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和传播,也开拓了海外民族音乐产业的市场。

(二)提炼音乐文化内涵,建立民族音乐话语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产业离不开对音乐文化的深入提炼。中国的民族音乐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过程中产生、发展及积累的音乐,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各个音乐学家将民族音乐作为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资料库,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美学、人文学及民俗学等内容,能够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充分展现出来,包括民俗及民风等历史文化,因此备受人们的重视。而对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而言,虽在创作或表演形式上有很多跨界、时尚的元素,但其骨子里还是传统的。提升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促进民族音乐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中华民族独有的音乐话语体系,不仅要从创作、表演方面确立体系,更需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及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建立中国民族音乐话语体系,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发展形成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引导民族音乐产业健康、有序、创新发展。

(三)融新媒体时代技术,以新媒体传播民族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产业发展必须要以新媒体传播为重要途径。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优势和功能。新媒体的传播,不需要电波及纸质等介质,主要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等方式和技术进行传播,主要构成为文字、语言、图像及声音,这些介质相互融合,成为全新的产品,这就是传统媒体时代未曾出现过的传播形式。民族音乐产业中的演出转播、视频影像资料的存储、音乐教学、讲座,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媒体形式进行传播;其次,新媒体属于多媒体、多传播及多平台相互传播的一种形态,其在传播及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有数量,更需要有速度,一种民族音乐需要共时性、多途径的迅速传播,以便帮助民族音乐宣传与交流;其三,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要基于便携式的平台,例如手机、计算机等。民族音乐被大众接受与认可,需要更加便携的工具呈现。现在手机的APP 或者计算机的便捷式音乐、视频工具,让观众随时随地就可以关注到喜爱的民族音乐,使得民族音乐产业深入人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四,新媒体社会主要强调大众文化及精英文化,重视主流文化,人们能够利用新媒体将自身的开发及建议充分地展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和不同意见的人们相互交流。新媒体不仅是全新社会中流行媒体的相互结合,也是传统媒体及数字化媒体相互升级、融合的产物。民族音乐作为当今边缘文化,通过新媒体可以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融合发展,还可让不同人对于民族音乐的不同理解进行深度交流,发现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从而为民族音乐的优胜劣汰提供客观的评价,为构建科学的民族音乐产业提供依据。依靠新媒体的这些优势,来传承、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聚集人们对民族音乐产业的关注,以促进民族音乐产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践行文化艺术政策,促进民族音乐产业发展

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民族艺术产业的扶助政策。中国的民族音乐产业起步晚,规模相比较小,程度发展相比较弱。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重视,投入逐年加大,而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则为重点扶持对象。一批鼓励民族音乐产业的基金与文艺汇演纷纷落地,例如“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一批批项目资金纷纷投向民族音乐产业。通过艺术基金和文艺汇演,当前中国产生了一大批符合当今审美观念的新型民族音乐作品,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完善与创新。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产业执行者或从业者,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践行到民族艺术政策的实施中来。

结 语

当前,民族音乐产业作为当代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形式,虽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极具发展潜力。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尊重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民族音乐产业发展在选择路径时,务必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借助外界一切有利之势,勇于革新,走出民族音乐特有的产业之道。■

注释:

①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组:2020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

② 百度百科: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传统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