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分析

2021-11-27 06:06寇琛吕虹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智慧信息化

寇琛 吕虹

(1.昆明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云南昆明 650216;2.昆明市测绘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

城市规划属于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实现对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全面分析,对现有土地资源科学安排,协调具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综合部署等[1]。随着新型技术的日新月异,智慧城市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目标。秉承着相关的建设理念,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城市的统筹安置,塑造出更为合理且高端的城市空间,将城市管理及服务力度明显强化,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城市发展寻找新契机。

1.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对智慧城市如何理解,还需通过从其基本内涵的解读着手。结合众多的观点,很多人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数字城市,将两种定义加以混淆,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别明显,不可同等而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重点是将信息技术和感知数字化等作为重要支撑点,但其仅仅是实现智慧城市的路径,并非智慧城市的本质。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对城市全面透彻的感知,完成泛在层面的互联,让多种智能融合应用相互结合,实现统一协调的发展。智慧城市属于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公共服务和行政效能等的全面发展尤为关键,这是城市化发展高端形态的展示[2]。

2.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发展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诞生,是因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诸多先进信息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和诸多可观成果所致,智慧城市也被视为对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遇到多项难题的根本解决策略,同时这也决定着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方向——智慧城市。由此可以得知,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是由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诸多先进信息技术共同作用而衍生了智慧城市。在以知识型为主流的社会环境的共同孕育下,智慧城市指的是整个城市都朝着生态化、创新性的方向进行发展。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脚步的日益加快,这也为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契机。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发展,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其一,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多种先进计算机技术融合到智慧城市档案管理工作中,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其二,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发展的主导下,创建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发展机制。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其核心内容可以说是对整个信息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全面开发,在政府信息部门中城市规划建设档案部门的构成是不可缺少的,而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多项新型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更是大势所趋,借助于智能化方式有效连接城市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内的诸多用户和相关部门,继而构建出一套新型的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内,广泛收集、统计建设智慧城市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智慧城市档案信息的共享。

3.城市规划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3.1 城市规划是基础

城市规划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涌现出众多的经典理论,在处理城市建设问题的时候,相关的规划理论也在优化和完善。城市规划理论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虽然部分理论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关观点的理论地位不可动摇。

3.2 智慧城市是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规划也能起到显著的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让相应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粗放型和蔓延式城市空间扩展至集约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定量化以及系统化等促使着城市规划的目标更加清晰,逐步的发生了显著变化,迈向可量化、可实施等层面。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度有效提高,公共权力透明化得以实现,城市决策公开且为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参考。

3.3 智慧城市给城市规划单位带来的改变

智慧城市的大力推进会给城市规划单位的业务类型带来重大改变。城市规划单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大大增加和智慧城市规划相关的城市规划编制、城市配套政策以及城市规划研究的多种相关内容。城市规划单位在智慧城市的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城市战略规划以及城市行动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和进一步拓展,以这样的方式来适应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单位在开展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智慧城市技术及其规划标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理论研究。

3.4 交叉存在

城市规划及智慧城市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可以相互影响,二者存在着交叉点。城市规划更加看重生态环境的考量,因此倡导城市经济发展和公众参与其中。智慧城市则是在此基础上融入新型技术,二者在规划理念及形态上存在着交叉之处。公众参与一般可以影响到规划决策和方式等,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公众参与和市民需求,这对于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均有重要作用[3]。

4.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4.1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

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提下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理解也有明显差异。比如,通常情况下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并以此角度为基础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下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去进一步规划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而区域政府领导则会从本城市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理解智慧城市。

4.2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现阶段,部分地区在基于城市规划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实行了一些重点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和建设,比如实施天网工程建设等,但是当前很多行业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行业甚至处于刚起步阶段。以城市旅游业为例进行分析,很多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绝对优势,虽然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某些城市的旅游业并不是十分发达,自身的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资讯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状态。现阶段已有的旅游资讯网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在速度更新方面十分缓慢,进而无法有效吸引游客,对促进当地城市发展也难以起到积极作用。

4.3 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

部分城市因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能人才的匮乏,导致本地区信息相关产业布局的极不合理,虽然部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大部分劳动力资源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效益和低层次的低端行业,而较高层次的信息化技能专业人才则十分匮乏,这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传统产业而言,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改造具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相关问题的存在就是导致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高级信息化专业技能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这会直接影响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因此,建议城市政府在开展基于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应该加大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有效完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全面培养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5.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策略

5.1 对整体建设方案合理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中,需要依照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展开分析,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由此指导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实际制定的城市规划应该体现出战略性和实施价值,依照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做好有效的部署。只有依照城市的基本发展情况展开详细的分析,依据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合理的判断,才能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符合预期。在制定相关建设方案前,需要对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加以判断,通过深入的调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依照实际问题制定出科学策略,寻找到适宜的解决办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5.2 针对现有资源加以整合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凭空想象,还需结合实际的情况展开分析,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判断,实现科学的规划整合。各个部门应该明确相应的分工,完成利益和资源的科学配比。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需落实到位,运用信息技术让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资源科学共享。尽管已经对城市建设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但是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依照各个单位、各个部门间的通力合作,确保相应的成果更加理想。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对部门实况加以判断,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落实好实际的行动,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逐步细化,整合有限的资源,推动智慧城市整体前进[4]。

5.3 提升相关技术创新力度

应该让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到位,扎实的推进技术创新的整体进程,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可靠地支撑条件。城市建设初期,需要高度关注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还需将多种创新技术广泛的运用至产业建设的实践中,将重点放置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层面,使得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保证建设的质量得以维护,推动产业结构向着更加明朗的方向前进,实现科学化和产业化的目的。系统化技术的开发及利用,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趋向合理及稳定,实现有效的拓展和控制,保证整个智慧产业得以迅速前进,在市场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的联系起来。智慧城市和城市规划均是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主张为市民营造并创设出理想化的生活空间。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规划现已趋向成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便要运用更为可行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综合统筹的理念指导,实现过程渐进,让规划的目标顺利达成,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稳步构建。

5.4 充分注重人才培养

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鼎力支持。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正确操作方法,熟悉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软件、硬件及其操作要点,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与之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团队在先进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来促使工作人员有效适应新的管理技术和工作环境。学习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技术,同时还要充分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吸纳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而有效补充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实施不间断的专业化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定期定时的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让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与时俱进的提高,避免在单一岗位长期工作中导致工作人员自我的信息闭塞与专业能力的退化。加大专业培训与专业能力考核的同时,匹配与之相对应的激励制度,进而有效调动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奖励方式可以根据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确定,可以对表现较好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荣誉表彰,提升他们的晋升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薪资福利和进修机会等。以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单位的忠诚度,充分激发工作人员自身的潜能。在专业化培训方式的应用方面也需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特别是当下非常流行的网络渠道专业化培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效利用工作人员的空余时间进行灵活的对应学习。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依据工作人员的相关岗位需求分析,以工作人员自身的实践能力需求加以确定,同时做好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之后为工作人员安排对应的专业化培训。

5.5 运用问题为导向的规划发展模式

处理城市问题,可以将市民的生活质量加以改善,还能有效的推动城市建设进程,使得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加顺利[5]。在问题导向的思路寻找到科学的切入点,将实际的问题加以发现,寻求信息化解决思路,运用可靠地方案机制,保证规划发展模式趋向合理。智慧城市的构建中,应该运用“看见”问题的巧妙思路,寻找信息化解决途径,让规划建设符合既定轨迹,在城市规划视野下建立起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建设应该结合实际的要求加以分析,通过将相应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智慧型的城市,确保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智慧城市的问题处理并非简单层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物联网终端设备堆砌部署,还应该是在城市问题的处理中,稳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效益目标。

5.结语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智慧城市是一项十分明确的目标,近些年凭借着自身的理想效应和功能价值受到关注。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让城市规划建设有条不紊的推进,真正的实现既定的目标,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可靠地信息化支撑条件,以多元化的途径推动相关工作的整体进程。通过本文的概述,旨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了解城市规划下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智慧信息化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