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视域下高校管理者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1-11-27 19:12刘奠美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管理者师生音乐

刘奠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音乐的主要功效是教化育人、传承文化和陶冶情操。而作为专门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学科,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审美情趣,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新形势下,在高校教育中,音乐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我国自1927年创建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之后的几十年,我国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开始步入正轨,音乐教育开始不断纳入各个综合院校和各师范院校中[1]。新形势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全面化和多元化。而音乐教育管理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由此可见,培养和输出音乐教育人才的有力保障,就是音乐教育管理。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视域下,探索了高校管理者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通过无缝对接人才需求和人才管理,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顺利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具有重要的德育教育作用和独特的审美功能

因为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对广大师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并引发情感的共鸣。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还能对良好的品性进行塑造,德行素养的重要表现就是审美意识,而音乐教育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涵极其充沛。音乐技能是古代社会的六艺之一,古人认为音乐艺术能够引人向善、教化生民。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高雅的现代音乐,还是优秀的传统曲目,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能对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心进行鼓舞,督促学生笃行向善、树大志立大德,由此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2]。

(二)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习生活

音乐是高校师生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载体,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音乐中增进沟通和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音乐还能调节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张弛结合,以真正放松身心,激发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促进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与学生兴趣和学校学情相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对音乐教育更好地推进。同时,通过雅致浓郁的校园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心理素质

提升学习和工作能力,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高校广大师生自我娱乐和日常消遣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音乐。利用音乐平台,能对学生自身才艺更好地展现,并使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高校管理者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参加歌舞表演活动中,展示自身才艺,并得到观众的充分认可,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增强自信和自尊[3]。并且促进师生参与人际交往和学习交流活动,对自身的才能和特长更好的表现,能对校园生活快速融入,由此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音乐素养视域下提升高校管理者职业素质的策略

(一)培养高校管理者音乐专业素质

首先,具备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具备音乐审美能力。为此,需要高校管理者能将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督促教师不单单能对更多优质的音乐进行创作,同时还能对音乐正确教授,以更高层次的发展素质教育。而作为高校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管理素质必须优良,音乐学习背景深厚,能对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全面了解,由此才能对音乐教育管理的相关工作作出人性化和灵活的安排。

其次,了解音乐学科本质。作为艺术学科门类之一,纵观音乐的学科本质,其内在规律比较特殊,涵盖大量的艺术实践课和常规的理论专修课。所以高校管理者应立足于科学特征,合理安排课程。要对广大师生的脑力和体力负荷问题充分考虑,对最佳的学习方案进行安排。例如,如果学生是舞蹈专业的,可将舞蹈专修训练安排在上午前两节课,下午对于用脑多的音乐理论学习不适宜安排。因为舞蹈节目排练强度较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很难完成那些和声、复调等费脑力的课程[4]。

对于同样的问题,在安排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课程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例如,如果课程比较耗费脑力和体力,则不宜对多个节数进行安排,中间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便于体力和脑力的快速恢复。同时,还要对一些课程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如需要在安静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练习,不适合在排练厅安排。音乐厅声音比较嘈杂,不适合安排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合唱指挥课等。当然,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室是与施工现场靠近或者与马路相邻,则噪音也会对正常的课程教学带来干扰。为此,高校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音乐专业常识,才能科学缜密安排课程教学,由此对音乐教师教学环境的良好安静提供保障。

最后,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高校管理者,既要深入了解音乐的专业性质,同时,还要对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征深入了解。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不循规蹈矩,往往有着非常开朗的性格,并且活泼好动。而授课的教师多半是从事音乐表演艺术的艺术家,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日常生活的多数是在排练厅、舞台和课堂上度过的。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在对这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应立足于专业的视角,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灵活地处理各种评价机制和教学形式。

(二)培养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目前,在一些综合院校、师范院校或专业音乐院校中,从事音乐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很多都不具备管理专业的背景。随着目前高校不断增加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很多非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都将原来的专业放弃,而选择留在本校工作,或进入本专业或其他专业院系中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由于缺失管理背景,势必会限制其今后的提升和发展,并对音乐学科教育的长足发展带来制约。为了走出音乐教育管理的瓶颈,高校管理者应重视自身管理素质的不断提升[5]。

首先,具备良好的管理心理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管理者,不仅需要自身的管理知识结构完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能够冷静地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和难题。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具备不拘一格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能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于双一流学科的发展大力支持。为此高校管理者更需要具备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音乐学科的发展。

其次,拥有谦和的管理人格魅力。音乐教育管理隶属于管理学科,作为现代管理者,从事音乐教育管理的教师们,也要具备谦和的管理人格魅力。大部分音乐教师和学生一样,往往具有活泼直率的外向型性格。为此,需要管理者和蔼可亲,具有谦和的性格,能和外向型性格有效互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高校管理者拥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增强教学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为高校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提供保障。

最后,具有较强的规划能力。作为一门感性艺术音乐,如果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过于随性,就会对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为了能对随性管理出现的问题有效规避,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规划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严密规划目前的管理工作及未来的工作。

(三)加强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开拓管理者视野

高校管理者往往拥有双重身份,相比于普通的教师,他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教育者。所以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者,其教育理论常识必须丰富和多元化,能对教育理念及时更新,对自身的管理视野进行开拓[6]。

首先,掌握丰富的管理学知识。作为高校管理者,即便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音乐专业学习背景,但如果很少了解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那么也不利于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为此,高校管理者应加强日常工作和学习,能够对音乐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掌握,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灵活运用管理学知识和音乐学知识,更好地解决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服务音乐人才培养工作,为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发挥协助作用。高校管理者应不断拓展自身的学习路径和手段,既可以在高校管理学专业课堂上学习相关课程,也可以在网络和相关书籍上,对相关管理学知识进行获取,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加强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7]。

其次,拓宽管理视野。为了构建世界先进的管理团队,就要将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的束缚彻底摒弃。管理者只有拥有开拓的教育管理视野,才能建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应立足于本校音乐专业发展特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要以开阔的教育管理视野,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高校管理者可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如到国外高校以访问学者的形式进行学习,或者观摩国内高校。同时,为了不断完善和改进当下学校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教育管理者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多征求广大师生的建议,针对自身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由此为顺利开展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三、结语

在音乐素养视域下,也逐渐提高了对高校管理者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育学理念,能对音乐管理知识深入学习。通过管理视野的不断开拓,以更好地协助音乐学科的发展。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应从所在高校的音乐专业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这样才能与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适应,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并对学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者师生音乐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窗口和镜子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音乐
麻辣师生
音乐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