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 引导禽畜饲料添加剂企业开拓市场未来

2021-11-27 23:58肖永清
湖南饲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预混料禽畜酶制剂

肖永清

(湖北十堰市张湾 442001)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禽畜的营养需要,强化饲料的饲养效果,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禽畜产品品质,促生长,预防疾病,增加日粮的适口性,提高禽畜的食欲和保证饲料的质量。 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如防霉剂、抗氧化剂、保健剂、黏合剂、分散剂、着色剂、调味剂、促生长剂、杀虫剂、酶制剂等)。 我国现在已把一部分中草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饲料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饲养生产水平的提高, 未来禽畜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广受社会的关注。

1 禽畜饲料禁用抗生素与促生长添加剂

众所周知, 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疾病的爆发,对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已有多年历史,相对于注射和口服给药,动物对饲料给药的应激最小,而且 准确、方便,具有其它给药途径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防病促生长方面抗生素被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但是人们近些年来发现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 抗生素导致了细菌耐药、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抗生素要引起的人类疾病菌株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抗生素会引起微生物菌群失调,有益菌群减少,体内原有的耐药性病原菌占了优势,引起疾病爆发即内源性感染。 同样有益菌群的减少使许多微生物附着位点空位, 外界的耐药性病原菌侵入,造成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动物免疫力降低,一些终生坚强免疫的疾病时有爆发。还会导致抗原质量降低,降低疫苗的使用效果。如上这些负面影响都会通过禽畜产品最终影响到人类,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排除兴奋剂、 类激素, 而且还要排除抗生素残留及金属超标。 所以美、 欧等国在饲料中开始有步骤地禁用或限用抗生素。

目前世界上作为饲料添加剂还在使用的抗生素有不下二十多种,我国批准使用的有十种,包括: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维吉尼亚 霉素、泰乐霉素、土霉素钙、莫能霉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钠。 欧盟实施禁令以来,对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 药物残留和药物使用程序等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如氯霉素的残留标准由10 μg/kg 调整到目前的0.1 μg/kg,硝基呋喃的检测标准由5 μg/kg 降到1 μg/kg。 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将成为我国养殖业、饲料行业当前首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但是慎用抗生素原则和限制抗生素促生长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必定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中国已禁止饲料中以促生长为目的长期添加药物抗生素。 在后抗生素时代, 饲料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寻找无抗的方案,另一方面在现阶段要合法、顶量和药物组合三个方面使用抗生素。

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 养殖业主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目前任何添加剂尚无法像抗生素那样能有效地提高禽畜生产性能、 改善饲料转化率。 饲料中不使用抗生素一般会导致饲料消耗增加、禽畜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和疾病治疗费用增加。

欧洲在开始禁用抗生素时, 禽畜的养殖效率大大降低,荷兰在禁用后饲料效率降低了5~10%,由于氯霉素残留曾经导致欧盟禁止进口中国所有的动物源性产品, 养殖业要符合欧盟畜禽产品的生产程序和规定。除了产品的卫生检疫(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指标)、药物残留等一般指标合格外, 还要执行欧盟关于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的规定。 药物残留和禽畜疾病是中国禽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但是最难克服的困难是法律制度上和监管体系上的缺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养殖基础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不高, 监督力度不够,禽畜养殖量多而分散,禁用抗生素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寻找抗生素替代物和新的途径,消除或减轻禁用抗生素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是禽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替代品包括益生素、低聚寡糖、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高锌、高铜和抗菌肽。

益生素是指摄入禽畜体内参与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具有直接通过增强禽畜对肠内有害微生物群落的抑制作用, 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 而间接起到促进禽畜生产作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活性微生物培养物。 世界上进行益生素研究较早、研究成果较多的国家是日本。我国农业部公告公布了可直接饲喂禽畜的微生物名单有15 种,即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双岐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目前国内用量较大的有乳酸杆菌、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产品有单一菌种的剂型,大多数是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剂型。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是形成优势有益菌群, 与有害菌争夺附着位点、营养及氧,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群扩大,并且代谢产物含有机酸和溶菌酶等, 使消化道pH降低,不利于有害菌群生长,从而起到防病抗病的效果。

在我国禽畜养殖业中滥用抗生素现象极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大多数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多出现在中小型养殖户身上,他们对饲料的选用、养殖方法、禽畜环境治理、病发紧急处理等方面, 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作为辅助,对药品、药量、药剂的调配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规范, 致使在购买使用药品上一味地注重效果快,忽略了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所滞留的问题,还有过量使用、不合规范使用、不对症使用等,直接导致禽畜死亡的现象。 对残留在禽畜体内的抗生素成分,在没有被降解的情况下流入市场,消费者食用这样的禽畜制品,轻者会出现不适,重者则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给健康食品卫生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强制禁止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行动刻不容缓。

2 禽畜饲料微量元素有机化

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禽畜胴体品质, 降低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中维生素的分解和减少微量矿物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微量元素常指占禽畜体重0.01%以下的矿物元素,添加到饲料中的矿物元素一般有铜、铁、锰、锌、硒、碘、钴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不一。 长期以来,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均以硫酸盐的形式添加于配合饲料中, 硫酸根的存在不仅对饲料加工设备易造成腐蚀、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硫酸根被动物摄取后会影响禽畜肠道的健康, 因此近年来有机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使用不断增加。 禽畜常用做饲料添加剂的微量矿物元素包括铁、锌、锰、铜、硒、捵、钴等,它们在机体内发挥着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 铁、铜、钴都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元素起协同作用; 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也是胰岛素的组成成分,锌主要通过这些酶及激素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锰是许多参与糖、 蛋白质、 脂肪代谢的酶的组成成分,也是硫酸软骨素形成必需的成分之一,促进机体钙、磷代谢及骨骼的形成;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谷胱甘肽可以消除脂质过氧化物的毒性作用, 保护细胞和亚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危害。 碘是甲状腺形成甲状腺素所必需的元素,缺碘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及代谢机能降低,生长发育受阻,丧失繁殖力。有机矿物质微量元素除了生物效价较高之外,还可提高禽畜的免疫力,在预混料中有机物比普通无机微量元素可显着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 微量元紊的有机化已是矿物质添加剂发展的趋势, 但其生产成本高于无机微量元素阻碍了应用推广, 因此降低有机微量元素的生产成本当前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饲料转化、防病治病、提高畜禽产量,因此在禽畜养殖业中广泛受到重视。 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因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结构稳定,能够较强地抵抗植酸;氨基酸螯合物稳定性好,对饲料中维生素破坏性小。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无机微量元素中的金属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会破坏添加剂中的维生素。 有机微量元素稳定性好, 能大大减少混料中脂溶性维生素A 和维生素B1 的损失率; 有机微量元素中的有机配体参与微量金属元素的整个代谢过程,包括将适宜数量的金属元素转运到特定的生理位点,发挥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经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证实,有机微量元素能够提高生物利用率。有机微量元素可凭借有机配体, 更为便利地送入生物系统, 借助有机配体把微量元素转运到特定器官和组织,发挥其特殊的生物学作用。

目前微量元素添加剂行业中的无机微量元素大多数是上游矿石提炼、 冶金和化工行业的副产品, 其中残留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杂质含量非常高,这些成分会影响到饲料品质,给畜禽养殖和食品安全带来风险。研究证明,无机微量元素整体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不如有机微量元素。 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无机微量元素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要求。但“无机”低廉的价格更受市场欢迎,从效用和成本综合考虑,客户更喜欢搭配使用。 “有机”和“无机”混合使用可发挥矿物质的功能,保证成本效益,达到最好的性价比。 “有机+无机”是目前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现状,“有机化+安全化”是未来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新趋势, 因为这更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需要和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环保理念。在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上应提倡使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螯合的产品。 因为氨基酸是非常明确的,什么结构、有多少分子量、什么东西发挥作用等都清清楚楚。 甘氨酸、蛋氨酸、赖氨酸都是常用的氨基酸, 而其他氨基酸在功能上可能还有别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畜禽饲料中必须添加的营养物质, 其能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活动,对于维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机微量元素的潜力大。

微量元素营养对畜禽生长和健康关系重大,被誉为生命元素。半个世纪以来,微量元素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无机盐阶段、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阶段和氨基酸螯合物阶段。 前两个阶段称为第1 代和第2 代产品,存在着难吸收和生化功能差的缺点,而氨基酸螯合物易吸收、抗干扰、不污染水质和环境、稳定性适宜,被称为第3 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 氨基酸螯合物微量元素添加剂是将蛋白质水解,除酸,先制成复合氨基酸液,然后与无机盐螯合,浓缩、干燥、粉碎制成产品。 它与无机盐相比,在化学和生化上均有本质的区别。 无机盐中的金属呈离子态,进入小肠后难以吸收利用;螯合物呈中性,即使在小肠中仍可被溶解吸收。螯合物的另一重要特性是稳定常数适中, 金属在消化道易于释放,且有利于消化酶的复制、生成和激活,另外,螯合后的微量元素不易氧化、不吸潮,大大提高了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禽畜常用饲料中, 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铜、锌、锰、碘、硒等。 给禽畜配合日粮时,需另外添加微量元素。 常用的原料主要是无机矿物盐。 另外,还有有机酸矿物盐和氨基酸矿物盐。 在禽畜完全的平衡日粮中,还要补加铁、铜、 锌、锰、钴、砸、碘等微量元素。 所添加微量元素都是相应的盐类、 氧化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添加剂使用。 常用的微量元素化合物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钾、氯化钴、亚硒酸钠。

微量元素在保证动物机体健康生长和高效生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出现, 微量元素以防病添加剂或生长促进剂的形式在动物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禽畜业的发展, 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理地配制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对保证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合理地利用饲料, 均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禽畜饲料微量元素添加剂通常包括有铁、铜、锰、锌、钴、碘等微量元素,在缺硒地区还应添加亚硒酸钠。 在水泥地面封闭饲养的禽畜, 不接触土壤,不喂青绿饲料和草粉,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 在选择不同形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一种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用途,成分、含量、生物学效价以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切不可随意选择。各地饲料公司、生产厂家和药店均出售各种规格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可按说明书使用。

3 禽畜饲料酶制剂的应用普及化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 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我国已批准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萄糖酶等6 种。 酶制剂来源于生物, 一般地来说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饲料酶制剂是一种饲料添加剂, 该添加剂能够提高禽畜对饲料的消化、 利用或改善禽畜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目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酶制剂包括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麦芽糖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蛋白酶、角蛋白酶、木聚糖酶等。 由于饲料原料结构的复杂性, 饲料工业生产中更多使用的是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是含2 种或2 种以上单酶的产品。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主要用于补充禽畜内源酶的不足, 以降解多糖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为主; 以β—葡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主要用以大麦、燕麦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主要作用是破坏植物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使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出来和降低胃肠道内容物的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β—葡聚糖酶、 果胶酶等酶制剂按比例混合组成的复合酶制剂。 此类复合酶制剂综合各类酶的作用,具有更强辅助消化作用。

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补充内源性酶的不足,并刺激内源酶的分泌。 成年健康禽畜自身能分泌足量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 但禽畜或处于高温、寒冷、转群、疾病、断奶等应激状态时, 禽畜分泌酶的能力较弱或易出现消化机能紊乱,内源性消化酶常出现分泌不足。因此在处于应激状态的禽畜添加复合酶制剂可补充禽畜内源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分泌的不足,保证禽畜的正常消化,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生长发育。

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改善禽畜饲养效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是NSP 被大量复合酶制剂水解成禽畜可利用的单糖而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 而是因为复合酶制剂作用于饲料原料后,首先破坏植物细胞壁的胞间层,植物细胞壁结构被破坏, 细胞内容物裸露并释放被包裹的蛋白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能够与禽畜内源消化酶接触并被降解,提高了禽畜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同时饲料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被复合酶制剂降解后吸水能力降低,改变了肠道粘性,减少了食糜粘度增加对养分利用及吸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改善禽畜的健康水平,提高代谢水平。使用复合酶制剂对控制禽畜肠道微生物的发酵,增强免疫力,减少胃肠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 我国养殖业及饲料产业发展进入产业调整转型期,农业发展调结构、提品质、促流通、环境友好成为主旋律。 养殖业发展转型为饲用酶制剂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酶制剂在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无抗畜禽水产日粮中显示了其特有的应用价值和巨大潜力。酶制剂生产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的。 全球大约有70%以上的家禽粘性麦类饲粮中添加有酶制剂;由于大麦在欧洲配合饲料中的广泛使用,欧洲近90%的禽料含有酶制剂。 猪料中使用酶制剂的比例要低得多,全球范围内大概在10~20%。 目前我国酶制剂生产中所采用的发酵工艺有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两种。 国内推广范围最广的酶制剂是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 随着磷酸氢钙价格的上涨,出于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植酸酶被更多使用;植酸酶替代磷酸氢钙是完全成功的。 植酸酶的成功应用给了饲料企业更多使用酶制剂的信心。 木聚糖、β-葡聚糖、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难以被禽畜消化吸收,它们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并且能使消化道食糜粘度增加, 导致日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 限制了谷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可以分解非淀粉多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植酸酶可以消除植酸抗营养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

禽畜自身分泌的蛋白酶、 淀粉酶等内源酶不足的现象在幼龄禽畜及处于应激、 疾病等亚健康状态的禽畜表现非常明显: 消化不良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产性能表现下降。 针对性添加外源酶将有效解决如上现象。 添加复合酶可减少畜禽粪便排放量。 酶制剂提高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使粪、尿中的氮、磷含量下降,最直接是降低了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减少了畜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因不良环境诱发的其它疾病。 为了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利用或改善禽畜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酶制剂的使用使饲料中难以被禽畜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降低了成本。 也正是酶制剂能提高饲料的被消化率与利用率,减少了禽畜排泄物的有害物质含量,可以保持水及土壤少受污染,所以酶制剂又称“绿色饲料添加剂”。

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对传统的禽畜营养学说提出了挑战,如饲料配方、原性成分,是一种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它既不直接提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又与营养成分的利用直接有关。 饲料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如下薄弱环节的制约——标准化、公开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良好的热稳定性、更加准确的液体应用系统、 较为明确的技术信息公示, 以及使生产性能反应更加一致的产品。 显然,饲料酶应用技术发展的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近年来, 利用酶制剂提高不易消化饲料的消化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已有许多种酶制剂用于饲料和饲养领域。 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研究领域与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产品应用逐渐得到认可。尽管经过多年的探讨,酶制剂在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无抗畜禽日粮中显示了其应用的价值和潜力,但是,饲料酶制剂的科技和产业也存在许多问题,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效果不确定不稳定比较突出,产品良莠不齐,企业研发与生产条件差别较大,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重视并逐步解决。 对饲料酶制剂的科技与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和提供了新机遇, 为了研讨和交流饲料酶制剂科技与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问题、新经验,促进饲料酶制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4 禽畜饲料天然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

众所周知, 为了预防畜禽疾病, 促进其生长发育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 大量的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和化学药品,如抗生素、促长素和防腐剂等在饲料中普遍使用。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集约化饲养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不仅促进动物的生长,更重要的是预防病原菌感染、群体疾病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饲养业的经济效益。这些添加剂的应用, 对畜禽业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消费者的关注和忧虑。 目前各国正在积极开发更安全的抗生素的替代产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我国肉类食品卫生标准的提高, 饲料安全是保证动物类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也是养殖业的当务之急。为了开拓饲料添加剂的来源,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 许多学者已经把目光转到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上,它以独特的作用方式、良好的效果以及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污染等特点而大受青睐。

天然中草药的抑菌机理与抗生素不同, 抗生素是直接作用于细菌而将其杀灭,但长期使用,病原微生物会出现抗药性。 而天然中草药则是通过祛邪的调理作用,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状况(即恢复阴阳平衡状态),因天然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种活性因子,可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从而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蛋肉等畜产品品质,这与天然中草药中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 人工制造的化学有毒物质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化学合成药和添加剂污染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天然中草药由于无毒副作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由于中药既是药物又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 基本具有饲料添加剂的所有作用,可作为独立的一类饲料添加剂,我国应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用来促进动物生长,增重和防治疾病。天然中草药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促生长因子,通过增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体内的合成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某些天然中草药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 能够促进禽畜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故可增强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天然中草药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抗病因子,可防治疾病,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据报道,在畜禽养殖中用黄柏、板蓝根、大蒜等配制添加剂,按0.3%加入肉鸡日粮中,增重、成活率都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抗病及抗应激的作用。用党参、白芍、当归、茵陈、女贞子、甘草作添加剂,按0.2%加入混合型基础日粮中,可获得显著的日增重。 一些学者从206 种植物中筛选出21 种植物,用高新技术提取植物多糖、类黄酮,再从这些产品中提取促生长和脂类调节提取物, 制作了复合饲料添加剂,对鸡的生产性能进行试验,可促进肉子鸡的生长,日增重提高了10~12%,并使蛋鸡的抗应激能力得到提高,延长了产蛋高峰期,改善了蛋壳和蛋黄颜色;还可促进乳猪、子猪的生长,日增重提高10~15%。

畜禽防病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免疫、抑菌驱虫和调整功能等方面;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生长、催肥增重、促进生殖等方面;改善畜禽产品质量主要表现在改善肉质等方面;改善饲料品质主要表现在许多中草药添加剂具有补充营养、增香除臭、防霉防腐等作用,从而改善饲料营养、 刺激畜禽食欲、 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限等。

据报道,在疾病防治、提高免疫力上用单方黄芪按0.3%剂量作饲料添加剂,对雏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正常值、淋巴细胞转化率都大于对照组;免疫抗体浓度、 胸腺重和肝重都大于对照组。 用复方制剂“禽病灵”按0.3%剂量添加于饲料中,有防治禽霍乱的作用,对鸡霍乱治愈率达96%,鸭霍乱治愈率达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用“禽病灵”治疗鸡白痢,治愈率达9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用马齿苋、神曲研粉,按0.5%剂量加入饲料中,可治疗僵猪。用马齿苋、辣蓼、干姜、木香等,按0.5%添加于饲料中,可治疗鸡白痢。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增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蛋白质和酶的合成,从而促进生长,提高繁殖力和生产性能,防治疾病,提高饲料报酬及畜禽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饲养效益。 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不会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产生有害残留,是中草药添加剂的一个独特优势,这一优势,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食品的愿望。中草药源于大自然,除少数人工种植外,大多数为野生,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不污染环境,而且产品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 各种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稳定,储运方便,不易变质。

中草药均具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中草药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苷类等,少则数种、数十种,多则上百种。 中草药除含有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外, 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时, 是按照中国传统医药理论进行合理组合,使物质作用相协同,并使之产生全方位的协调作用和对机体有利因子的整体调动作用, 最终达到提高畜禽生产的效果。 这是化学合成物所不可比拟的。天然中草药均为有机复合物,且每一种物质含有数十种成分,故其作用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有间接作用和整体调节等作用。 天然中草药每个复合体, 其结合成分在作用机理上是以整体调节为主, 突出对机体内部及机体与环境的相应作用,调节其平衡。随着畜禽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其能预防动物疾病、 提高畜禽产品产最、改善畜禽产品质量而日益受到关注,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中草药资源, 在发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加速对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创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添加剂品牌,同时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 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 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5 禽畜饲料添加剂生产预混化

畜禽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指用一种和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 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畜禽饲料添加剂预混料主要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是配合饲料的半成品。 可供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使用。也可单独出售,但不能直接饲喂畜禽。用量很少(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为0.5~3%),但作用很大.具有补充营养、促进动物生长、防治疾病、改善畜禽产品质量等作用。

预混料是由同一类的多种添加剂或不同类的多种添加剂按一定配比制作而成的匀质混和物,由于添加剂的成分在预混料中占的比例很小,大多以毫克/千克或克/千克计算。畜禽常用的预混料添加剂比例有1~5%,是由多维素、微量元素、常量矿物元素、 部分蛋白质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与载体混合而成。 常用的微量元素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添加,有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亚硒酸钠、碘化钾和氯化钴等。有些无机盐易吸水结块,所以用时须先进行粉碎处理,碘化钾和氯化钴在预混料中用量极微,为便于混合均匀,通常将二者准确称量, 然后各以1:15~1:20 的比例溶解于水,再分别按照1:500 的比例喷洒在石粉等载体,吸收剂上进行预混合。 载体是能够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添加成分的微粒。 微量成分被载体所承载后, 其本身的物理特性某些发生改变或不再表现出来,而所得“混合物”的有关物理特性(如流动性、粒度等)基本取决于载体的特性。

预混料的生产目的是使微量组分添加剂经过稀释扩大后, 其中的有效成分均匀分散在配合饲料中。 预混料可以由专门制作这类产品的厂家生产,也可以在配合饲料厂附设专门生产车间生产。预混料可使添加剂的微量成分在配合饲料中分布均匀;通过预混合工艺处理,补偿和改善微量成分的不理想特性,如不稳定性、吸水性、静电吸附现象等;使添加剂的添加水平标准化;简化一般饲料加工厂的生产工序并减少投资。 添加剂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要求较高,通常变异系数(CV)不得大于5%。 为减少微量组分的污染,要求混合机的残留量尽可能小, 一般认为残留量不大于100 g/t。在预混料中添加油脂主要是提高承载能力, 防止分级,消除静电,减少粉尘,使添加剂预混料中活性组分与空气隔离,有利保存。由于添加剂预混料的混合并不是一般的混合, 而是使微量添加剂镶嵌在载体中,以提高载体的能力。 因此,它的搅拌时间比配合饲料要长。 添加剂混合机设备主要用于微量组分稀释混合及载体承载活性成分的混合, 应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选用不同形式的混合机。稀释混合多采用性能好、体积小、残留少、混合均匀度高的混合机, 该混合机能满足高浓度微量组分的混合要求。

质量优良的预混料一般包括6、7 种微量元素,15 种以上的维生素,2 种氨基酸,1~2 种药物及其他添加剂(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等),且各种饲料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各不相同,配伍关系复杂;一般预混料占配合饲料的比例为0.5~5%,用量虽少,但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改善以及饲料的保存都有很大的作用; 预混料中添加剂的活性成分浓度很高, 一般为动物需要量的几十至几百倍,如果直接饲喂很容易造成动物中毒。预混合饲料配方是生产技术的核心, 是由专一预混料生产厂家的动物营养专家根据动物生长及生产各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 依照国内饲料原料的基本营养含量,以缺什么补什么、经济合理、低值高效为原则, 同时考虑外界环境及加工工艺等诸多影响因素, 精心设计而成。 一方面结合营养需要、用户饲养水平与条件来选择恰当、适量的添加剂原料;另一方面要考虑加工的需要,对于大部分不影响安全的组分,如营养性添加剂等,掌握适量是配方技术的关键。 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及某些敏感成分(如硒、铜等)的用量和用法,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根据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否则,极易出现差错且后果严重。

原料的配比是影响预混料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预混料中有效成分与稀释剂的比例、各种微量元素间的比例、 相关活性成分间的比例等均应恰到好处。配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当地条件、季节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有把握地调整配方,做到严谨而不失灵活,永远使预混料产品贴近国情和生产实际。

饲料混合虽然仅是物理过程, 但由于原料密度等特性差异明显,必须科学地选定设备、混合时间和合适的载体或稀释剂,工艺流程尽量简洁,力求混合均匀。优质的预混料,其所有组分应是均匀分布的,任意采取一份样品化验,它的多个组分间的比例应是与配方一致。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取样间、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 预混料的均匀性差就意味着动物的实际摄入量与配方规定的供给量不符合, 从而直接影响到添加效果和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 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不大的微量成分来说, 均匀性差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的后果, 所以均匀性是预混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 目前我国在提高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发展过程中,畜禽营养、饲料饲养对节约利用饲料资源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随着科学饲养、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使用,畜禽产品(肉、奶、蛋等)产出翻倍增加,但是养殖消耗的饲料并没有同步增加。表明养殖畜禽的饲料利用效率提高,养殖更节约饲料。特别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在配合饲料和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饲料营养质量,显著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在促进畜禽产品产量增长方面,名副其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6 结束语

总之, 当今畜禽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随着动物营养学、生理学、饲养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药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 现在的饲料添加剂已融合了多门学科和多种新技术, 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随着饲料添加剂向绿色、高效、安全、多功能方向发展,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对动物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新型安全添加剂已成为当前饲料添加剂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种技术主流发展趋势由一系列以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新产品所组成,其中,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等品种的发展迅速。畜禽饲料添加剂企业应注意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着力打造专业的技术服务形象, 在规模化养殖及行业整合的大环境下抓住发展的机遇。 畜禽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的多样化,消费者对畜禽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国家对畜禽饲料添加剂管理的规范化, 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动力, 未来的饲料添加剂应更接近和方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猜你喜欢
预混料禽畜酶制剂
给禽畜配制饲料 搭配比例要合理
一种预防种公牛尿结石预混料饲喂效果的研究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湖南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病死禽畜“后事”料理不是小事
2010-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鱼禽畜肉摄入频率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湖南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
禽畜粪便加EM液沤制喂鱼喂虾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