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1-11-27 13:14周世勇李娜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融合教材

周世勇 李娜

(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中学,吉林 长春 130400;2.榆树市土桥镇十四户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31)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初中教育中,学校和教师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知识积累和德育教育,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有效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中华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涵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取精华去糟粕设计合理完善的教学方案,充分挖掘中华文化中的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从而有效将中华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保障学生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通过二者有效融合更好的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的融合是必须且必然的,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融合的不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对于优秀中华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不重视,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只要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且通过不断的复习就可以让学生有效提高文化内涵、自身素养和道德品质等。由此,导致初中德育教育无法和优秀中华文化进行融合而影响对学生的教育。

(二)教师更注重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融合教学的形式主义

在初中教育中,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没有同时代的进步而提高,导致其更趋向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且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教师为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而采用形式主义,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且浅显的融合一部分中华文化,且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做到引入及融合,而没有通过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解读性对学生施以实际意义的教学,从而导致二者融合的真正教学目的无法达到,使得初中生对于优秀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对自身发展与成长起到良好的帮助和支持[1]。

二、优秀传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实现有效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将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教材有效融合

由于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同学生教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将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材相融合,从而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优秀中华文化,还能够让学生更便于学习、理解和记忆,使得初中教学更具时代感和文化气息。教师在对二者进行融合时,教师还要保证德育教育同教学相关联的素材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帮助和提高,弥补教材对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优秀中华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同生活实际的关联性,使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选用的德育教育素材和优秀中华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动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对二者融合教育的感悟。如《三字经》《论语》等极具德育教育元素的优秀中华文化教学资源融入实际德育教育教材中去,以德育教育教材为根本,提炼优秀中华文化中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过程不在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够通过二者的有效融合而更轻松的学习知识[2]。

(二)运用优秀中华文化培养初中生的孝心品质

在我国古代有传承至今的一部分文化,其中“百善孝为先”更是衡量一个人的品质、行为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优秀中华文化中,孝德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现今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们已经对这一优良的传承文化的美德无法正确理解和解读,尤其当今一大部分群体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家长的溺爱、纵容等,导致孩子根本不懂德为何物,而养成骄傲、放纵、自私等各种负面品格,更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旁人缺乏了最基本的尊重,因此,加强优秀中华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思想行为准则进行规范,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在初中这个重要的塑造学生品质的教育阶段,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优秀中华文化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以“孝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演讲、班会、校园讲座、小品节目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正参与其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德”。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孝德”的认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孝心品质[3]。

(三)借助优秀中华文化中的名言名句,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优秀中华文化中的名言名句,将其适时的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利用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参照的特性,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借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向学生解析一切实践的基础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准,切勿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保证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脚踏实地。又如借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向学生解析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过程中,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其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建设发展都是由个体构成的整体去完成、实现的,教育学生要明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再如借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向学生解析社会竞争力的残酷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为人处世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内秀的人,而非在工作生活中肆意表现自身的优势,以能够真正融入社会这个大群体中。通过这些相似的优秀中华文化中的名言名句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和融合,让学生在这些文化中构建正确的三观,学会更深刻的道理,由此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简单、形象的处理,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中华文化和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进而有效保障初中课堂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4]。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优秀中华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完美的渗透进教育中去,培养学生养成尊师重道、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家国情怀等良好的品质和思想行为标准,从而塑造出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健康人格的初中生。基于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知识积累、文化内涵,以保证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时代前沿性、规范性、合理性、系统性,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正常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有效融合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融合教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教材精读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融合菜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