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1-11-27 13:14周佳芸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语文

周佳芸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二中学,宁夏 中卫 755100)

引言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应立足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视角展开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还要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为其提供展示良好阅读效果的平台,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良好的品质情操。

一、树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一)学生的阅读需要目标的指引,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而没有具体的目标,学生拿到名著就会被它繁多、深刻的内容“吓到”,觉得完成任务简直像登山一样高不可攀,进而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对此,语文教师要在目标任务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强调名著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意识到做好这项学习任务的价值,学生在思想上才会重视。

(二)教师要对阅读篇目进行简单的介绍,特别是要节选其中最有意思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情节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会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名著阅读中去。

(三)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名著,供学生自主选择;告知学生要学会做计划,贵在坚持,并且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汇总,多鼓励、肯定。这样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愉悦的阅读氛围,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导开展好阅读活动,拓展名著阅读教学外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名著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好阅读教学的拓展。比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孙权的“劝”、吕蒙的“学”,既能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又对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所启发。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交流课,在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精准化设计课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高效引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名著,做到先学后教。如教学《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在自己读完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亲身体会作品的丰富内涵与思想底蕴。

(三)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对名著《三国演义》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设计一些问题,如“三国”指我国古代哪几个国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对名著有进一步了解,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的大换血实际上是对所有教师的一种考验,需要每一位教师在针对名著进行教学之前做足充分的准备,还要能够细心研读文本内容,体会名著所独有的魅力,更要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对名著拥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够引领学生融入其中。文学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品位以及独有的艺术价值,其中大多蕴含深刻的哲理,能够对阅读者形成有效的情感触动,值得每一位师生展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每一本名著,都经过编者的深思熟虑以及精挑细选,不仅是值得诵读的经典之作,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带来心灵层面的震撼以及丰富的人生感悟。在学校所组织的各种比赛中,知识竞技类始终是热点所在,可以将名著阅读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成功地与游戏相融合,也易于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常识。

四、利用读本特点,促使学生广泛阅读

在阅读中,不能贪多求全,应当有所侧重。《城南旧事》这种相对简单的名著文本,拥有鲜明的主题和典型的语言特色,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式。《朝花夕拾》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读本,不必急着对每篇都展开深入分析,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整体把握,或者根据教材的安排,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展开专题阅读。例如可以探究鲁迅的童年、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等等。《西游记》是古代白话文,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可以选择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式。温儒敏教授曾提到自己的阅读经历:四、五年级时开始阅读《西游记》,很多字不认识,读几行就要查字典,很快就读不下去了,甚至感觉到厌烦,于是就采用跳读、猜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阅读,实现整体把握。实际上对于读书而言,并不完全都是为了鉴赏,很多阅读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做到广读泛读,各种学科知识都有所涉猎,所以跳读以及猜读的方式同样重要。教师需要结合读本的典型特征才能做到广读、泛读,才能有所侧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向学生传授与此相匹配的阅读方法。难以保障名著阅读的另一关键原因在于,不能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所以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一)在阅读指导中应当落实生本理念。先由学生自主阅读一个章节,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感悟,可以写在读书卡片中,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集中归类,梳理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探究抛给学生。最后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为阅读课安排专门的课时,至少一周一节。因为真正拥有天赋的孩子并不多,所以名著阅读切不可由学生自主摸索,而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教授相应的阅读方法,因此阅读指导课不可缺少,一周一次的频率也比较适合,当然也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适度调整。

(三)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要保障阅读就需要减少做题量,最好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少做作业。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集图文、音乐、动画、视频于一体,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国演义》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影视精彩片段,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

(二)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围绕名著进行创作,比如尝试写读后感、写自己的读书故事等,向报刊、网络媒体投稿,让学生体验阅读和写作的快乐,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优化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三)要凝聚家校合力。对学生的阅读教育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家校交流,保证阅读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校合作阅读组织,分年级、班级建立合作小组,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家长与学生一起感受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脱离教材,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要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实际上是“大语文观”的体现,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既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学会脱离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语文名著阅读中要敢于“舍弃”课本,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正所谓“学习课本是为了运用课本”,反复运用的结果必然是使学生舍弃课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七、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分享成果

对于不同的名著,应当选择不同的交流活动,而活动展示也应当呈现出典型的多样化特点。可以是读书会;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摘抄摘录,经过整理之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分享;还可以将书中的经典句段抄录在卡片上,制作成书签或者明信片;最经典的方式就是将其改编为课本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呈现。

例如,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就应当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前者需要分周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专题合作研究。可以探讨鲁迅的童年,也可以探讨鲁迅对中医的态度,还可以探寻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等等。每一个小组选一个课题,具体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报告需要在课后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在每周的阅读课上组织一次简短的阅读报告会。报告时可以由小组长借助多媒体形成课件,表现优异的小组能够得到奖励。而后者则以小组分配为基础,选择不同的阅读任务展示。所展示的交流活动既包括保尔的成长史,也包括对其中精短经典片段的演绎等等。

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语文之根,这实际上道出了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数量,对此,新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增加了“名著导读”这项内容,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名著的考查已经成为一项常规考查内容,这也凸显了名著阅读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但是,眼下的多数初中生,对语文中的名著阅读缺乏兴趣,要么是感觉时代久远,难以感受到其趣味;要么是初中的课业负担太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还有就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广泛,读书的意识也就越来越淡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语文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