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7 13:14张衡峰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题目同学数学

张衡峰

(浙江省诸暨市城东初中,浙江 诸暨 311800)

合作学习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广泛的发展,但在真正运用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更具生命力的合作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在合作探究之下实现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探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生理、心理变化也会对学生的性格造成影响,可以说,学生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上的困难,更有精神方面的压力。青春初期,学生心理发生剧变,行为模式开始带有自己的特点,追求独立和标新立异,这种变化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结合到学习这一方面,精力的转移或许会使学生对学习暂时失去兴趣,产生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而不愿被束缚的思想也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初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发展意识,部分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思想,认为学习是一场个人战,需要独自努力,而对学到的知识加以维护,避免与他人进行分享。这种想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并不能对这种现象做出很好的引导,而是一味批评学生,更加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抵触。单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难度大的工具性学科,数学与其他多门重要学科相联系,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由此,数学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但许多初中教师为简化步骤,在课堂中一味按照书本讲述,意识不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缺乏互动意识,导致学生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开小差。合作学习对初中生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也恰与数学学科相契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阶段特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着力打造高效的合作课堂,为学生打好中学学习的基础。

二、基于合作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一)打造自主学习课堂,实现成员互助

想要提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需要创建合适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力有用武之地。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学生授课来打破传统教学壁垒,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初中教学,教师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与翻转课堂进行融合,帮助学生重新转变学习理念,争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二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师可以首先将班级按数学成绩分成讨论组,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自学。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初步接触了函数的概念,而在七年级上学期学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提供多媒体课件和数学教材,让学生开展自学活动。自学过程结束后,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有所认知,但由于每个人基础不同,预习的进度也不会完全一样。此时教师给予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为其他学生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并解答其他组员的提问,此环节为破疑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组内互助,对数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理清有疑问的部分,尽可能具备讲解知识和回答提问的能力。结合翻转课堂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组间分工,为保证讲课质量,可以首先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挑选内容,或者直接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让预习不全面的学生讲解较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部分,而能力较完善的同学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和解法”,并在最后做补充。讲解的顺序不需要完全固定,在大家都得到锻炼之后,也需要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尝试“挑大梁”,在老师、同学的信任之下,学生也会被激发起学习动力,能够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绽放光彩。讲课后,小组成员需要做最后的梳理,回顾讲课过程,听取他人的意见,找出自身在该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试错、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设立小组积分制度,激发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其他同学的“掩护”,一个人的错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同学的帮助之下,分到单个成员的压力减小,在面对小组提问时,也多是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交流课堂最终变为几个学霸之间的“争锋”,最终合作学习失去原有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寻找切实有效的方式,激发起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让同学们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共同打造和谐活跃的初中数学课堂。例如到初中后半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函数问题,涉及多题型的应用与计算,此时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是综合性的。为培养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积分制。即以学习小组为出发点,每节课教师会提问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以抢答的形式,答对可获得积分,按照题目难度不同设置相应的分值。为避免回答问题的重任落在固定的学生身上,教师可以结合到题目数量规定一节课内每个人的最多答题次数。这样一来,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会在课下积极学习,共同对题目进行探讨,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提前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以便在课上能够迅速正确回答题目。初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抢答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斗志,并且在以组为单位的形式下,学生体会到“打团战”的快乐,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互相帮助之下,学生的预习、讲解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自主性也得到提升,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实力为凭借的良性竞争氛围,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实现共同进步

学习不是个单一化过程,有头无尾的学习是低效率的学习。无论是怎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学生能够对阶段课程进行反思,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了解,并结合试卷反馈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而对初中生而言,此时是知识技能积累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多“见世面”,学习好的听讲、做题方法,掌握合适的复习技巧,实现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师生之间和小组之间,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学校需要适时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进行反思。例如举办多校联合的竞赛方式,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联合出题,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题目,体会不一样的思维模式。通过比赛,学生也会认识到自身的短板,明确与尖子生之间的差距;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能知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明白学习是无止境的过程,探索不能停止。竞赛结束后,还可以开展技能交流大会,针对竞赛所用的试卷,进行错题回顾。大会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按照试题顺序,每说到一个题目,让各校同学自主上台讲解,下一位同学可以展现不同的解题方式与思路,直到没有同学再讲解为止,教师可以对题目做补充,一道题目完全结束之后再换到下一题。这样的形式下,每位学生都掌握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解题技巧,真正打开了学习的眼界,使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本质上的提升。数学知识繁杂,解题过程也较为复杂,教师和学校需要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实现合作学习。

三、结束语

初中的数学知识更新到更深层次,对学生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的特质,着力打造高效的合作学习课堂,并不断拓宽学生眼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之中逐渐提起对数学的兴趣,掌握多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猜你喜欢
题目同学数学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