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预防机制研究

2021-11-27 13:14王鹏飞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霸凌校园

王鹏飞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校园霸凌事件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其影响十分深远,不管是在求学时期还是日后的工作时期,校园霸凌往往会对弱势群体的日后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有效避免校园霸凌十分有必要,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认为学生只是调皮,并没有触犯到法律,而这种思想恰恰滋生了校园霸凌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演变,因此从法律角度制定合适的预发机制对于避免校园霸凌而言十分有必要,本文就法律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霸凌进行简单的讨论,并通过出现的几种形式进行预防机制的研究,从而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的求学生涯。

一、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孩子之间权力的不平等以及压迫所产生的,校园霸凌一直广泛且长期存在于校园之中。欧美等国家的校园霸凌存在居多,其最为显著的便是学生之间权力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欺压等行为,在众多案件中很容易发现,施暴者往往是体格较为强壮,性格蛮横的劣迹学生。而弱势群体大多是体格薄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我国校园霸凌案件当中,出现最为广泛的大多是由于错误的认知所产生的,在低年级中,经过调查,其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好奇心所致,少许的是由于个人的性格以及行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产生。在我国,校园霸凌一直没有受到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学生小打小闹,欺负同学都以“小孩不懂事”为由搪塞过去,但是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如果没能正确的处理这一类问题,都极其容易对其身心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当霸凌产生时,学校的处理方式,大多也是约谈双方家长,对违纪学生进行一定的处分,而涉及法律责任,家长以及学校都是以能和解为主,尽量避免学生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在我国初高中尤其是高职院校中,校园霸凌事件一直没能得到有效避免。

二、高职院校霸凌

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年龄大多是在18-22 岁之间,正属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时间段,因此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者是摩擦在所难免。而少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成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素质很难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素质保持一致,因此在校园管理问题上工作也更加难以展开。高职院校平时的学习压力等也达不到本科院校的程度,而其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这是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权力意识,在进入校园前大多都想以新的起点,重新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从目前的社会现状已经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而言,大部分的“强权”都产生在学生会之中,不管是在平时的查寝还是在缺勤处理上,其采取的措施都存在 一定的争议,使得学生之间爆发矛盾,从而产生校园霸凌等事件。另外一大产生因素便是学生对于爱情观的错误理解,不少的校内斗殴等事件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此产生。除此之外,即使法律意识在学校中传播十分广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学生认为身在学校便会受到学校的保护,从而不会受到法律的严重处罚,最多也是学校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警告等一系列处分而已。因此,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使得校园霸凌事件越发严重且频繁,高职院校校园霸凌不同于初高中阶段,如若发生暴力事件,其带来的后果都十分严重。

三、欺凌的几种形式

高职院校欺凌事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学生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对校园欺凌展开深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通过分析马晓风在高职院校校园欺凌现状调查一文中的分析结果来看,结合当前社会以及高职院校管理方式进行探讨,其欺凌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暴力冲突

校园欺凌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便是暴力事件,由于学生之间产生种种矛盾,最终引发二者之间的暴力冲突,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欺凌事件最为常见的一种形态之一。暴力事件的产生大多都是因为学生的不理智行为产生的,学生之间存在和怄气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暴力事件的产生。而校园暴力事件的产生最为显著的一大特征便是持久性。有的学生在产生矛盾后,可能会当面发生暴力冲突,而这种冲突一旦没有及时得到合理解决,那么吃亏的一方可能会因为他人教唆等因素影响,从而进行约架斗殴行为,一旦多人参与其带来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另一种暴力事件便是持续性的欺压性格内向的学生,对其进行侮辱性殴打等,这种连续性欺压产的后果要比当面的暴力冲突更为严重,对于受害者的身心将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仍受到其影响,从而产生心理阴影,造成抑郁等疾病的产生。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无法忍受,选择鱼死网破式的反击,严重者将会因此丢掉性命。

(二)言语、精神攻击

高职院校校园欺凌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言语的辱骂、毁谤、网络上的精神攻击事件,这种欺凌的产生大多来自女生群体以及少数的男性学生。暴力的定性从来都不是只有身体上的武力攻击,还要语言以及精神上的攻击,这种形式的欺凌事件更难被调查以及管理。这种欺凌形式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学生之间产生口角,在互联网上进行言语辱骂,造谣诽谤学生名誉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且学校也不会对学生的电脑、手机等私人物品进行 过分严格的管理,因此当部分学生发生矛盾时,都能直接的在互联网上进行一定的言语辱骂等行为。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告知院校中,前段时间在我国某双一流大学中,也曾发生“让他社会性死亡”(以下简称“社死”)事情的发生,经过调查,虽说是因误会产生,但是这种抹黑、毁谤式的“曝光”也与校园欺凌别无二样。流言蜚语的产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受害者内心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从而造成十分恶劣事件的产生。

四、法律视角审视

校园欺压事件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情节很容易滋生校园暴力、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有关校园欺压的法律法规,上至《宪法》下达《刑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提及的侮辱罪,以及第二百九十二条、二百九十三条的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都十分容易在校园欺压的影响下发生,严重者还会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罪以及故意伤害罪等不同的罪名,因此即使是并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也十分容易犯下难以弥补的罪过。另外,像是恶意诽谤他人、诬陷他人等,都十分容易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对于受害者而言无疑是二次伤害。

五、预防机制

如上文中从法律视角审视校园欺凌事件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在校生虽说并没有步入社会,但是在校园中也极度容易发生违法犯罪等事件。因此关于其预防机制便围绕法律角度进行论述,结合学校管理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加大校园法律法规知识普及

面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高职院校应当加大法律宣传,使得学生明白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对于施暴者绝不留情,对其进行学校处分的同时也要迅速彻查事件产生的原因,使其背后事件连根拔起。高职院校在校生由于种种原因,其学习压力并不是很重,往往所谓的“社会气息”却十分突兀。面对这一现状,学校要积极聘请相应的法律工作者,定期在校园内展开法律知识课堂,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另外,学校也可以与公安部门进行合作,邀请公安人员在校内展开一定的知识普及工作,对典型案例机型分析,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二)依法规范校园制度

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学校有着很大的责任,不管是其教育的不足还是监管的疏忽,一旦欺凌事件发生,事件往往变得十分棘手。因此学校应当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学校内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违纪者从严处理,情节严重者,学校应当及时向公安部门反映,配合执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事件。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成立督查组,深入学生内部,对出现的不雅流言进行调查,在维护学生声誉的同时也要对受害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求学阶段保驾护航。从目前社会现状而言,并没有直接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完善校内规章制度,使得校内规章与法律结合,一旦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可以考虑向公安部门报备,直接按照我国《刑法》《宪法》《治安处罚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对施暴者进行法律上的制裁,以此作为警告,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结束语:综上所述,法律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预防机制主要是针对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足 以及校内管理制度而言的,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不管是暴力欺压还是恶意的诽谤,都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因此要想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需要学校大力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校内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转变,以此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霸凌校园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