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变革之路

2021-11-27 13:14念朝晖乔誉张鹤李文琪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党组织监督企业

念朝晖 乔誉 张鹤 李文琪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一、当前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背景

近年来关于混改政策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已经明确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的措施。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将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为中心为必要前提。依托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的主要问题与典型案例来浅析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的变革之路的命题,我们综合调研结果,对于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三大模块,五个效益”运营建议来助力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的变革之路。

二、细数混改模式下企业党建的主要问题

(一)根源性问题

从本质上看,混改企业党建问题是党组织与企业决策的关系问题。企业党建问题主要来自三大根源:一是发展观根源,二是制度根源,三是形势根源。

混改企业党建问题的发展观根源是指混改企业党员发展问题的产生,这是由于企业以及社会舆论用不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发展造成的。许多混改企业在发展观上存在误区,认为单纯发展经济就等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精神文化构建问题。没有以“和谐发展观”作为指导,导致没能兼顾到企业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产生企业文化匮乏问题。

混改企业党建问题的制度根源是指混改企业党建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党建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企业党建问题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企业党建制度的不合理。企业党员发展工作懈怠,党员队伍的建设长期得不到更新,企业不合理的党组织开展活动而导致企业员工参与时的效果和积极性不足。

混改企业党建问题的形势根源是指新政策形势下产生的新兴问题,是由于新的企业结构改革而引起的。近年来的大量企业在进行混改的同时引入了新的经济组成成分,在形成企业多元经济的同时也导致了党组织建设的模糊阶段,使得党组织工作定位自身模糊,大量的党组织人员工作存在重叠以及重心混乱的现象。

(二)实际问题

1.决策问题

如何保证混合所有制的决策机制能够保持国企的高效性。如果党组织享有董事层最终决策权,也就是党组织管理公司干部,那么会消磨外资本注入的动力,同时也容易造成政企不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党组织的领导力与精神建设职能便会被弱化,难以延续原本企业对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执行力。

2.法人结构问题

新注入的以董事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与原本的以党组织为代表的机关法人结构存在重合问题。很多企业存在职能重复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企业内部政治建设过度或者疏忽。

3.协调问题

党组织需要协调企业内如何与混合经济协调并统筹规划好企业的各方面生产运营。混合经济下民营经济不可避免地和政府管控经济产生相关碰撞,如何合理解决国企的经营特权放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差异。

三、根据混改案例看问题---云南白药集团

(一)改革背景

云南白药集团的混改之举发生2019 年,历经了一系列吸收、合并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云南白药集团于2019 年实现了整体上市,也因此成为了云南省第一家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在此之前,云南白药集团是一家人人皆知的国企集团,但由于白药本身的竞争力在国企经营下很难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发展期的瓶颈。于是在吸收了白药控股整合融资平台,引进新华都与鱼跃科技这两方私营经济之后,外来资本与原本的云南省国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改革亮点

浅析云南白药集团两年间的混改历程,有三点比较值得称道,第一点就是集团董事会的定向减资策略,坚持了最重要的选择既确保国资委的控股比例不少于新华都,既能保证国营的战略地位同时又能保证私营经济的控股权。第二点:对于单笔在5000 万以内,或者是占公司净资产万分之一以下的对外投资或资产抵押等行为可以由董事长或联席董事长直接审批,不需要召开董事会,云南白药集团的这一公司章程体现出云南白药集团董事层具有一定直接决策权。第三点:云南省国资、新华都实业、鱼跃科技的控股比例在二期混改结束后达到了45%:45%:10%,保证了国资控股的战略地位,又因为后续进入的鱼跃科技股权避免了决策僵化。

四、结论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对于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三大模块,四个效益”运营建议。

(一)三大模块

1.决策模块

充分考虑平衡非公大股东,成立一个与参股企业适应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党组织机构,既要保证国资控股,又不能使国股一家独大,过度强化党组织在公司运营中的决策权。通过各方权衡建立起适应公司法人结构的党组织管理机构,

建议将重大战略多方决策与小型战略行动董事会决策相结合,在企业重大方向的发展上做到国家战略与企业实情一个不落下,而小方面的战略行动交给董事会单方向决策可以保证企业具体执行的行动力。既能避免政企不分的问题,又能体现混改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与高效率。

2.监管模块

混改企业的党组织需要首先平衡“党组织建设与其他组织间的职能。混改企业的监督体系应该从公司顶层设计出发,从对人监督、对事监督、对流程监督三个角度分解,逐级落实到组织岗位职责。对混改企业监督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并建立协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监督的成果。在梳理过程中,既要保证多方面的职能兼顾,又不能偏离混改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二是培养监督人员。对于小规模混改企业,普遍存在监督人员不足、专业人员比例不高、监督意愿不强、待遇水平一般、工作量波动大等问题。这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监督体系可以吸收专业管理人才,促进党政同责机制建立。

三是创新监督形式。混改是市场化改革,匹配的监督方式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混改企业可以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建设大数据监管平台,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混改企业可以结合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内外部监督资源,不断优化监督实施方式,提高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3.考核模块

企业管理层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混改企业党组织考核机制。党组织的考核机制建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从决策层来说,党组织在国资控股的混改企业有着直联企业与政府的作用,并享有一定的决策权;从企业员工角度来说,党组织的根本力量源于广大人民,源于广大基层党支部;企业党支部扎根于企业员工之中,与企业大众一起共进退。党建考核工作应当下沉到一线的科室、班组和车间,每一个工位,每一个机床都可以成为党建考核工作的基点。党组织建设要牢牢把握住与广大基层员工的联系,然后才能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紧密贴合的党支部考核支部,才能帮助混改企业实现机制突破和生产力提升。

(二)五个效益

1.政治效益

混改企业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政治效益,延续之前国有企业党在企业改革和企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同时做好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的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混改模式下企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2.文化效益

党建红色文化体系可以看作是在当今企业缺乏文化内涵的情况的下的一剂营养针,混改企业兼具国有企业的红色背景与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力,党建文化体系的文化效益应当得到二度的创造激活。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混改企业党建体系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背景优势,对企业的文化底蕴进行适当补充,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代表文化。混改企业党组织应当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企业发展精神灌输到日常的活动中,通过特色党建活动,党内教育与党员发展工作覆盖,达到员工对于企业党建的认可与接受,并带动所在区域内的民众逐渐了解企业党建,发挥自身的文化效益。

3.宣传效益 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宣传运营战略。企业混改后具备国家支持的政治背景,完全可以在形势有利的局面上依据政府背景进行企业的宣传,在社会融资,吸引招商等方面获得发展便利。在这个进程中,企业党组织应当首当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建立起自身的企业宣传平台,在保证国家管控宣传方向的前提下为企业的宣传工作提供指示,依托基层员工以及各级党组织从而发挥企业最大的宣传效益。

4.经济效益

混改企业的党建体系首当追求的便是经济效益的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带动企业各个领域实现突破。企业搞党建不是为了党建而党建,而是为了能让党建带动企业生产运营的发展,让企业决策更加高效与安全。混改企业党组织应当发挥好政策优势,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国家政策形势方面的指导,并将自身的考核制度融入到企业经济发展考核机制中。

5.社会效益

当前暴露在企党建体系当中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定位模糊,在看似相对完善的党建体制机制下,缺少真正的内容,向社会大众展示的构建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并没有有效地将效果通过个体或集体体现出来,依旧是没有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当中,不仅导致企业员工表现出对相关党建知识不了解,也导致其对构建党建文化体系“不感冒”甚至对所在企业构建适宜的党内文化建设体系缺失信心。改进后的混改企业党组织应当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企业发展精神灌输到向社会输送的方方面面,依托企业党建文化的自建平台推广企业的内核精神,在对外交流的窗口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党组织监督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