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研究

2021-11-27 13:14王有鹏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广播

王有鹏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 250000)

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可与传播效果实现信息共振,向新闻受众传递多样性的信息,打造特色节目品牌,切实保障传统电视媒体的收视率。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媒介多样,传输渠道丰富,对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新闻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特点分析

(一)受众广泛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电视媒体是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对于受众来说具有较强的新闻信息权威性,能很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以往受众在日常生活中习惯通过看电视的方式接收新闻信息。电视媒体受众不受年龄的限制,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中老年人现阶段属于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这类受众更多关注与自身相关的新闻内容,如“三农”问题、扶贫政策、养老政策、教育医疗政策等。

(二)思想创新

为应对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思想创新性的受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思想创新属于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创新性思想,这一工作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更好地为受众群体提供新闻服务 。在新闻稿件编辑过程中,为了从新闻素材中挖掘创新点,新闻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思想,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以此保证工作质量,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催生的一系列挑战。

(三)内容多样化

广播电视行业具有新闻内容多样化特点,这一特点正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来源,通过对新闻节目结构、风格及内容的调整,新闻节目可更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更好地赢得受众的关注与认可。为丰富新闻内容,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中强化对新闻多样性、丰富性的重视,新闻编辑自身也需要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

二、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现状

新媒体运营依赖于全新的信息技术,也涉及信息技术体系的多个层次。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是手机短信,再次是数字报刊,最后是移动电视。新媒体能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信息内容,提供了更为便捷且全面的信息服务。相比之下,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媒体行业的重要支柱,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丰富性不足,形式较为单一,播放时间不够灵活。电视新闻媒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新闻内容的有效性,拓展内容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尽管新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电视新闻的市场,使新闻编辑工作者面临着巨大压力,但也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契机。

三、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创新的方法

(一)转变编辑受众意识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信息接收方式多样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互动渠道多样化等优势,而以广播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存在节目覆盖面小、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受众的流失。以此为前提,要想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应切实转变编辑的受众意识。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创新的基础是对受众心理的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驳杂的信息空间中,信息受众的随意性心理、互动性心理、交融性心理突出,审美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受众的这些心理变化,电视新闻编辑应有效满足受众需求,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放在新闻编辑的首位,在编辑过程中对新闻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补充,完成信息的优化组合。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真心理,丰富新闻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还应合理优化画面,实现传播符号的灵活组合,带着审美意识进行新闻素材的识别,并在确立新闻表达形式的过程中兼顾美的创造,提高新闻画面的艺术性和逻辑性以及文字的通俗性、完整性。

(二)做好事件策划

传统新闻编辑中,新闻稿件做精属于基本功,且事件策划作为其中重要部分,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新闻编辑策划较为简单,融媒体下,诸多传统媒体均需进行整合。因此,新闻编辑应当利用整合平台可进行多样化信息形式发布的优点,在平台上开设专栏,实时将信息更新到栏目中。如记者收到受众线报后,可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利用手机进行现场视频、照片的传递,编辑即可进行审核、编辑、上传网络,有新消息后直接更新,且与之前信息汇总为专栏,如同现场直播跟踪报道事件,在受众眼前将事件更加全面、直观、快速地展现出来,且以专栏方式使得受众系统性掌握事件发展脉络。并且,还可借助融媒体的多媒体信息传播特点,参与到策划社会活动中。

(三)节目内容多样化创新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新闻传播的形式变得多样化,速度显著提高。新闻编辑应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突出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市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新闻编辑工作有三种类型: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时事政治。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有不同的受众。比如制作聚焦民生问题的新闻,工作人员要从民生的角度探索多元化的新闻素材,保证新闻内容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播出时要尽量提高新闻的趣味性,适当引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保持亲密度,提高节目收视率。广播电视台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民生问题设立专门的栏目,促进新闻节目与受众的互动。

(四)编辑理念多样化和创新

一是新闻编辑要用多样化的手段打破传统思维,保证编辑理念与新闻内容和形式的深度融合,实现自然过渡和自然转化。其次,新闻编辑要提高思维能力,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准确提炼社会热点,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突出内容的吸引力,实现版面形式的全方位创新。再次,新闻编辑要把握新闻的优先性,结合受众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优先考虑头条新闻。第四,新闻编辑要提高审美能力,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定期学习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掌握新媒体发展的前沿趋势,并将其应用于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增强新闻播出效果。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新闻的具体情况,适当插入当前的词汇,使新闻具有亲和力,或者在后期制作和编辑时添加特效文字或图片,使播出的新闻节目充满情感。

(五)加强新闻内容整合

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步改善,人们接收信息的便捷化程度得以有效提升,而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出现了内容枯燥、表现力差、时效性差、无新鲜感、形式符号运用单一、画面单调、编排方式没有变化、模式陈旧、表现形式缺乏美感、无吸引力等问题,丧失了大量的信息受众,不利于发展。电视新闻编辑可通过加强新闻内容整合,促进工作创新。例如,可根据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加大新闻内容的信息含量,根据新闻主旨对素材进行取舍,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有效信息量,通过合理删减提高信息的实际价值。同时,还可把新闻背景放到新闻链接中,实现新闻信息的延伸。为满足信息受众对新闻真实度的需求,可在新闻内容整合时,选择现场感强的画面,融合有说服力的现场声音,在地域上和心理上拉近受众与新闻内容的距离。除此之外,要想使电视新闻媒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应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实现表现形式的创新,通过对屏幕文字、动画图表和口播、数码配图的综合应用,与受众进行互动,应用板块式新闻和单元式新闻对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借助优质的画面和声音给受众以新鲜感,在新闻内容整合中,构造结构美、色彩美和节奏美,充分丰富新闻节目形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六)提升新闻报道权威性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应设法提升新闻报道权威性,保证广播电视台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台作为传播党的思想的重要媒介,在新闻报道权威性方面的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在公信力方面表现突出,为保持和提升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加大对新闻信息的审核力度,确保其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对比新浪、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可以发现,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信息往往更具娱乐性,很多新闻存在夸张、虚假等问题,很容易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电视媒体的新闻内容较为可靠,极少出现虚假新闻情况,这属于电视新闻的传统优势,这种优势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设法保持和发扬。因此,广播电视台可适当提升新闻编辑岗位入职门槛,以此吸纳高素质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保证其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且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全面分析新闻事件,规避虚假新闻问题,新闻的真实性可更好地得到保障,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自然能够进一步提升。

(七)加强受众参与

媒体在发展中愈发认识到受众的重要性,其对于新闻传播走向具有较大影响力。目前在信息传播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且越来越多意见被采纳至生产与信息制作中,此种互动模式也被新闻编辑接受。为了加强受众参与,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策划中受众参与。编辑工作包含策划部分,在报道某一事件前,可策划事件,召集受众关注或参与至报道内,提高受众参与媒体积极性与关注度。如,在策划为山区孩子捐书,即可要求记者全程报道该事件,制造读者关注点,巩固与开发读者,不仅孩子可获得书籍,媒体也获得了相应关注;二是新闻编辑受众参与。受众不了解新闻编辑在作品呈现背后,做了多少努力。所以,在广播电视上可对新闻编辑处理信息感受进行分享,使其了解编辑,对同一件事做到共同分享与体验,受众即可产生责任感,不仅成为事件见证者,也成为事件编辑者与采集者,使得编辑与受众成为共生体。

结束语:持续推动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创新是合理且必要的,是彰显传统媒体社会价值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新技术和新闻制作结合的有效措施。因此,从节目内容延伸、编辑形式创新、新闻内容整合等角度,论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手段,充分结合了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的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广播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