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文物展陈方式与观众互动设计研究

2021-11-27 13:14邓丽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

邓丽

(新疆伊犁州博物馆,新疆 伊犁 835000)

文物展陈的本质在于突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主题。展陈是每个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也是当前博物馆人重要的工作之一。博物馆的展陈是集广告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参观群众通过展陈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在满足求知欲望的同时更能获得美的熏陶,进而为身心提供更多的精神营养。

一、博物馆文物展陈方式

(一)文物的展品遴选

博物馆内文物的遴选应依照博物馆展览的主题进行。文物的具体选择种类、出土年代以及数量等可按照博物馆性质、所属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馆藏文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展陈的文物应与主题保持一致,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可以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或与当下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变化相契合。展列的文物应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并且在种类的选择上尽量全面且系统化。如可选择陶瓷、玉器以及各种书画等。将不同使用功能的文物进行重组可以形成完整的系列文物,更加有助于观众了解文物所在年代等文化信息,进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二)文物展陈的排列

对博物馆内的文物确定遴选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展陈,展陈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博物馆的格局通过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进行排列。

1.文物的组合

展陈的主题文物组合通常是指按照文物所处的年代、自身的材质以及用途等进行划分,并且通过完整的信息表达形式以及内容,向观众传递文物所承载的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对文物进行空间布局组合时,如有些许偏差,就会导致文物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淡化,观众对文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会变得不充分。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过程中,应使各文物之间的位置安排更具有逻辑性,不同文物之间所表达的历史事件以及联系应具有系统性。

例如将玉器类精品文物按照所属的年代以及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礼仪、陈设、器皿等多种主题,分区域进行展示。书画类精品文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年代背景、流派、技法,以山水画、人物画等方式进行组合。堪称学习模范的博物馆当属首都博物馆,其按照北京沧桑的历史发展遗迹对其文物进行组合展陈,充分地向观众讲述了北京由辽金至今的历史变化。图一所示为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组合。

2.文物的文字说明

通常文物的文字说明包括对文物的名称、所属时代、质地以及出土的时间地点等的说明,部分文物还会对其社会属性如文物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用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较难理解的文化,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可重点关注,赋予其充分的文字解释,以深化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对文物的认识,同时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需求。以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为例,在文字上可以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延伸至西周历史时期的礼仪制度以及文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等。

3.展陈手段的辅助性运用

博物馆所展陈的文物已脱离原始的文物所在环境,因此为了使观众能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学习历史知识,模拟原始文物环境是博物馆展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以及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博物馆内设置了触摸屏、智能导览、二维码等互动体验方式供观众多方位了解对应文物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多媒体辅助技术展示更多的文物拓展信息。

二、提高博物馆文物展陈方式

(一)使文物与博物馆内在空间和谐统一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陈列空间的布置时应特别保持文物与博物馆空间上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说,展陈空间主要是指建筑内部的陈列厅、展览室及其序厅等。在各种展陈空间内,文物摆放的位置会给参观人群带来不同的观赏感受。如将文物摆在展览厅内最为显眼以及居中的位置,多数参观者会以为此文物是博物馆中最值得观看的文物之一,而摆在角落里的文物则少有人注意。与此同时,文物的大小与展览空间大小比例的不同也会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如展示柜内所展示的文物过多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疲劳,甚至认为文物的价值不高。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物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关系。对文物的数量、内容以及对周围文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受空间布局影响而降低参观兴趣。

(二)馆内的光线与文物色彩协调统一

博物馆内灯光的设置对于博物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色彩与灯光布置是否和谐统一对文物的艺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博物馆内灯光的布置不仅能使观众更加清楚地看清文物本身,同时也是创造文物艺术形象的关键之处。

(三)通过布局配合提升文物艺术效果

对于文物的展陈方式而言,即使是文物彼此之间的规格相同,但由于色彩、质地以及出土完整性的差异会为参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以综合性的大版面表现形式为主题,采取小镜框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布局。因综合性大版面的布局可以为文物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在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文物的尺寸以凸显其展览的整体协调性,一个版面中所展示的文物不应太多,可遴选能表现博物馆特色的规格较大的文物置于其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大小件文物之间应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以彰显文物展陈的艺术效果。

(四)通过陪衬材料提升文物质感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因文物的材质以及质地均不相同,因此在展陈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质地的材料与文物进行对比衬托以突出重点展品,提高文物的质感。烘托的形式大多是通过固定的搭配或加置各种与文物材质相匹配的道具来增加文物的美感,优化文物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展陈青铜器时可以匹配麻布包裹的展台,金银制品则一般采用丝绸或绒布加以修饰。在提升文物质感的同时,各种材料的选择应尽量与文物相得益彰,既要考虑文物的年代、材质造型等因素,也要注重表现文物不同层次的美,共同提升展陈的艺术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方式,优化展览艺术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工作质量。对于博物馆而言,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加高效、高质地拓展文物信息,增强传播手段,进而创造更具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在文物的展览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声音、灯光、动画、触觉等设备,配合文物的探究性资料以及文献,使展览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方法使陈列的文物“活”起来,通过表现文物的旋转、翻动以及解剖后的效果,能清晰、直观地使人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优化观赏体验。

三、观众互动设计对策

(一)在博物馆展开相关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博物馆展览配套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展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传播文化、服务观众的重要环节。举办好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让展览主题更加深入人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参与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的宣传教育活动,更得精心策划。

(二)创新思维方式

用在当代博物馆展览中,这种创新型技能是对于传统的突破,使过去未被充分认识到的“博物馆的可能性”被充分释放出来。以主客关系讨论的话,这时观众是主体并影响着博物馆主办方对展览的发挥;博物馆主办方为客体,综合长期研究当代艺术展的观众类别、认知、兴趣等情况改进策展方式,对不断变化的观众用定期变换思维的创新型模式策展,满足公众的体验需求。对于当代博物馆展览上需求逐渐变化的观众,我们并不能绝对化看待,因为从积极角度看是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展览质量的监督,观众期望与更多新颖的展览内容互动,以此提醒博物馆提高自身的策展能力,追求创新型发展。面对如今观众对当代博物馆展览的冷淡现象,博物馆主办方应多在展品门类、题材上下文章,用特色吸引观众,在多元、开放的氛围下以变应变。创新的展陈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之前容易造成争议的“偏激即当代”的不当观念,明确策展的文化思路,使当代博物馆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同时,创新型也体现在多种方面,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二维码体验方式、互动式数字博物馆艺术墙展示和现实动手操作等,帮助观众了解博物馆,增加他们的观展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传播民族文化以及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对文物展陈方式的不断探究。良好的展陈方式既可以使文物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加完善,又可以向观众传达更多的历史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以“观看”的角度作为观众参与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特别是“民俗类”展览的策划,更要抓住其属性特质。应该把展览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接地气”,既要传播知识,又要激发观众对获取知识的兴趣。要通过精心设计,引导观众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思考展览的精神内涵,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深挖展览的内核和外延,多站在观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办好一个既能传播知识、又不让观众感觉到乏味;不止从视觉,且能从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参与的好展览。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