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创新的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21-11-28 00:26刘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文旅文化产业区域

文/刘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在国家政策、金融、文化、科技、教育等要素引导下,目前很多地区开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挖掘符合现代群众的旅游消费产业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1]。为保障该模式良性、生态、持续、有效发展,相关地区应结合市场金融发展规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发展动能,也为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多元、“提质晋升”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金融创新对于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力

(一)外在动力

全面分析我国现代市场金融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地区旅游文化会促进地区金融发展,而金融创新又可反哺地区旅游文化深入发展,究其成因:第一,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质量高低同居民旅游黏性和数量呈正相关,即地区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形象”“品牌效果”,会吸引群众多次旅游消费;第二,地区市场金融发展水平同居民旅游消费量呈相关,即人均收入同人均消费呈正相关;第三,居民旅游次数同居民旅游消费指数呈正相关,即地区游客数量越多,其旅游人均消费量越多。由此,若地区拥有良好的金融体系、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必然会达成“旅游—文化—金融”的内循环模式,继而刺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内在动因

宁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第一,具有底蕴深厚的西夏文化。对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言,宁夏始终是一个良好“角色”扮演者,这里有先秦文化,有西夏国的王陵等悠久的历史文化[2];第二,有回族风情。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在结合宁夏地区民族自身文化和穆斯林文化要素基础上,形成了特异性、文化识别度高的少数民族风情点,如美食、特色建筑等鲜明的民族文化;第三,红色文化。宁夏拥有非常多的红色资源,是充满红色气息的革命老区,如烈士陵园、长征主题馆以及扶贫红色资源等,这些无一不是现代青少年等所需求的精神文化,无一不是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关键要素,因此将其进行开发,打造现代“旅游+文化”体系,可在实现“文化现代+”的同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第四,葡萄酒文化。得益于日照充足、砂石土壤、降水量少等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近年来,通过坚持走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子,宁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了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观念、技术、金融、认识等要素的影响,部分区域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多元的投资渠道

当前,受到市场金融要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多元资金支撑,即缺乏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导向、间接市场导向投资体系[3]。从全视角看,目前部分区域虽然已经形成良好的金融运行体系,但其缺乏丰富的金融资源,其种类、规模、数量等难以支撑地区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部分政府机构未及时引导、丰富金融支撑机构,导致缺乏健全的评估、担保机构,使得一些旅游产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信贷帮助。

(二)区域旅游文化产业投入低

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如人均收入、经济总量等,部分地区难以顾及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引导、发展,导致其文娱、道路、通信、餐饮及住宿等基础要素总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群众的消费需求。

同时,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使得一些旅游文化产业缺乏完善的基本设施,难以高质量、高标准接待景区游客,继而影响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缺乏尖端专业技术人才

受到传统服务观念、旅游要素的影响,一是金融服务队伍缺乏专业人才,难以针对性、高效性识别并帮助相关旅游单位发展产业。二是部分旅游服务机构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如缺乏良好、积极的服务意识,往往以被动方式进行服务,不仅会降低银行机构对其的评估,还会影响旅客的旅游体验。三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尽管部分旅游企业、酒庄或金融机构,在现代发展视野下,主动调整自身发展要素,引进先进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但仍缺乏复合型人才,如服务型+技术型等[4]。如专业化葡萄酒营销复合人才,懂销售、懂服务、懂技术的相关人才。

三、基于金融创新的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措施要素分析

(一)区域宏观要素

区域旅游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创新的基础,只有做好其项目、产业优化等方面工作,才能推动金融创新,才能为金融创新、区域旅游文化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需做好以下几个宏观维度工作:

1.完善、优化、重构文旅项目

一是要从细小处雕琢文旅项目,如更加详细的旅游基础设备、服务模式等。二是要以大项目为基点,做好文旅项目的宏观谋划,如在符合现代以及将来游客消费需求的同时,又能够满足现代文旅“共享、深化、持续”等发展需求[5]。三是要引进先进博览模式,如创新文旅产业模式,打造“科技+文旅”产业项目,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打造视听享受现代文旅名片。四是要扩大文旅产业规模,打造生态旅游模式,支持建设先进旅游区域,或升级文旅产品等,如打造旅游度假区、打造4A、5A精品文旅体系;五是要主动研究、扶持特色文旅产业体系,比如乡镇旅游示范区、特色区、宁夏葡萄酒成为国家级试验区等。

2.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体系

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宁夏政府机构应背靠国家发展政策,以自身区域优势为基点,以自身文旅资源为着力点,编制更加合理的地方性政策,打造协作共赢、开放共进、发展同步等区域平台,以实现宁夏文旅产业的预设目的发展。事实上,宁夏地区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一定互补性,拥有两者的融合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基础市场,因此可围绕其实际情况,融合发展互补型产业,并营造具有地区特色风格、鲜明主题的旅游平台。尤其在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大环境下,其还可以立足已经形成的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多种文旅产业服务,打造信息互换、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以更好的挖掘和使用文旅资源,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做好前置工作。

3.强化地区基础设备、人才资源供给

在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整合优化等背景下,政府机构应立足国家政策,建设良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在该区投资,或提升该地区旅游文化市场资金流动活性[6]。第一,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优化、完善公路建设,或开设专机、专列等,为本地旅游容量、来访量提供良好基础;第二,要完善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设备,优化、丰富、重构本地旅游项目,如景区应急医疗、安保体系、厕所、道路、路标、观赏点、绿化景观等的增设或强化;第三,要鼓励、引导、支持本地餐饮、旅店、旅行社合规优化发展,如其分布点、经营模式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甚至还可以引导农业企业创办特色民俗;第四,强化人才供给模式和供给量。要营造良好人才市场环境,如引进更加有才能、有素养的管理型人才、金融型人才、服务型人才。要搭建良好行业标准,如体系化的葡萄酒文化培训标准等。要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人才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4.完善旅游文化资源保护措施

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应转变“立竿见影”挖掘方式,强化资源保护措施,完善资源保护机制,落实资源保护方案,打造“科技—绿色—协调—环保—生态”旅游文化体系。具体而言:一是要开源节流,即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体系,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宜牧则牧、宜农则农;二是要创新保护措施,要加大地区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文化资源等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引导游客文明消费,另一方面要规范旅行社、旅游相关单位以及政府文化等单位开发和维系旅游文化产业的方式和目的;三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协调资源合理开发、布局,在充分体现宁夏文化底蕴的同时,打造现代旅游文化产业。

(二)区域微观要素

紧紧依托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趋势,地区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营造良好金融创新氛围,积极探索可行的金融模式,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同时,推动宁夏区域旅游文化“跨阶梯”发展。

1.完善信贷服务和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是一些旅游企事业发展的关键,如经营资金流转效率和质量。由此,为向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让其拥有更好的资金保障,金融机构需完善信贷服务和管理内容:第一,要完善自身信贷调查方式,优化贷款利息、还款时间、贷款金额等要素,如针对业务范围、潜在经营风险、信用度等调查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评估体系,或授信相关体系。同时,若目标对象具有一定优势,如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元的旅游资源等,可降低信贷门槛;第二,要优化信贷服务模式。要依据旅游产业体系淡旺季,做好信贷的服务管理优化工作,如在为提升旺季资金流通效率,可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甚至对于信用较高的单位或企业,可依据其实际情况,执行优先放贷等工作;第三,要优化监督调查工作。为避免信贷资金被滥用、乱用,金融机构应设计相关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如调查、监管等。

2.丰富融资渠道

首先,要充分挖掘现代金融工具的效能,丰富融资服务模式,如企业债券、企业票据及短期融资等,这样不仅能提升金融市场的活性,还能丰富旅游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需注意为降低融资风险,应搭建可靠的担保体系、编制监督机制等;其次,要围绕旅游文化产业革新方向,政府机构一方面应做好金融服务资源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应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旅游文化产业准入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公平、公正金融供应环境,完善金融机构评估、审批等内容;再次,为营造良好经营氛围,激发企事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积极性,除了要优化融资相关工作流程、手续等工作,还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助,如降低贷款利息等;最后,要规范地区金融融资标准,完善融资渠道、对象、内容等的监管工作,要加强地区证券交易所、保险等机构的引导性建设,以有效提升地区融资活动效果。

3.丰富景区结算、支付方式

在高速发展的支付技术背景下,相关景区应立足游客消费者良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打造良好的旅游支付体系,即支付结算环节不仅只局限为现金抑或银行卡。同时,景区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旅游支付结算服务,如对景点的消费环境进行改革,或扩大银行卡使用服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保银行卡使用安全,避免游客资金受到威胁。此外,还可在旅游景区大力推广电子支付服务,在对景点较远的地区,提供多种支付结算服务,方便游客的同时还使得支付更加便捷。

4.创新旅游文化服务产品

由于金融服务包含了抵押、信贷等多种金融服务项目,因此其关系中小旅游企业的资金链是否能正常运行。据此,在对链式融资、经营权质押、土地承包转让以及收费权质押等信贷产品的制定上,根据各旅游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金融产品。同时,优化信贷期限的服务,例如从短期贷款发展为最高期限达8年以上10年以下的长期贷款。此外,还可在贷款额度服务中,以组合贷款、分期贷款、融资性贷款等方式,创新对中小旅游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金融支持,为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的企业、单位提供更好、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金融创新的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相关单位一方面要充分认知不同环境下的旅游文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在金融创新基础上打造更加有效的旅游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在拉近景区同游客距离的同时,达到宣传景区目的。当然,在现行金融发展环境下,拥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相关单位应围绕具体发展情况、具体发展需求,坚持高效、绿色、持续、现代等原则,因地制宜更新金融服务方式。

猜你喜欢
文旅文化产业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分割区域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区域发展篇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