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探究

2021-11-28 00:26倪新陈嘉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实体绿色金融

文/倪新 陈嘉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

金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其中,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金融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根据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在“双碳”的背景下,借鉴国外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先进经验,本文提出了通过主业创新、绿色金融和综合金融三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就全国整体来看,我国实体经济在现今发展阶段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较低

当下金融行业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抓手。在我国,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需求也随之上涨,已有的实体经济产出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居民的需求,更无法带动需求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出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潜能没有完全释放,这就导致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挤占实体资本、金融监管政策缺位、金融“脱实向虚”等因素致使大量社会资本偏离实体经济,资本进入虚拟经济范畴,最终导致金融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一致日益明显。最终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性不足,效率低下(陆岷峰,2013)。在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传统金融发展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逐渐凸显,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张承惠,2015)。

(二)实体经济的资源整合不畅

做强实体经济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源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要求,我国实体经济普遍存在“大而不强”“小而不精”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整合资源能力弱。企业之间资源整合的途径除了战略合作外,最有效的就是并购、重组等途径,而我国目前市场形势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协议常有,但具有代表性且能够触及企业深层变革的并购重组经济活动并不多见。相应的,市场活跃程度也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实体经济的资源整合通道不能被顺利打通,仅依靠政策支持、资源投入等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体经济的存量风险存在隐患,制造业尤为突出

当今经济与金融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体经济下滑会直接在金融行业中得以体现。不良贷款是反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是导致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额度增加的主要诱因。我国不良资产率始终控制在警戒线以下,而相同时间区间内,金融机构信贷增长速度却呈现相反的趋势,说明不良贷款规模的增加并不完全是信贷规模扩张所导致。各行业的不良贷款走势与经济发展趋势大致相同,尤其是制造业不良贷款规模最大,说明我国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大。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整体趋势下,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要求下,市场中的不良资产增加,加剧了银行不良资产供给,资产管理公司迎来了不良资产市场的新机遇。

二、不良资产供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银行不良资产供给总量增加,但速度放缓

近年来,商业银行作为不良资产的主要供给方,不良贷款余额呈递增态势,不良率也逐渐上升。这对于逆周期发展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是投资机遇。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变化不大, 但是不良贷款余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总体均表现出递增的趋势,不良资产依然主要来源于大型商业银行,但增长放缓;第三,农村商业银行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不良资产供给方。基于此判断,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增长率仍然可能呈现上升势头,但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供给结构正在慢慢发生变化。聚焦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公司一直以来的主业,也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不良率的下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着更高的收购成本和拓宽不良资产业务的需求。

(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机遇与风险并存

广义地来说,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是指各类法人资产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狭义来看,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主要指,非金融机构在借贷、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资产,又分为债权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及实物类不良资产。今后,随着严监管的进一步推进,未来流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或进一步萎缩。由此可见,非金融机构有较大的空间,但不再是广阔充足的利润来源,经济下行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非金融不良资产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借鉴意义

国内传统模式处置不良资产方式与国外相似,而国外引入投资银行这一创新形式对于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低价收购有问题企业的不良资产,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和包装,再将资产高价卖出,赚取高额差价。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也逐渐尝试实施“大投行”战略,该战略聚焦于问题企业的投后重组业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案设计是以“股权+债权”“金融+实体产业”为主要框架聚集多方资金,引入行业实力企业为重组牵头人,着力于问题企业投后的重组和经营。由此可见,“投行模式”的优点如下:一是机制灵活,应用广泛,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之中。二是资源整合,提升价值,可以调动多方资源,弥补金融企业缺少产业经验和资金规模有限的短板,提升业务的附加价值。三是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推进业务的同时减少资本金占用。目前在国内,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不良资产行业的供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逆周期性。当经济形势较好,宏观经济处于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活动较为活跃,市场交易相对频繁,现金流比较充分,不良资产占比一般会下降,同样的,不良资产的供给也会相对有限;当宏观经济进入调整期,社会经济活动会遇到一些阻力,不良资产占比随之上升,增加不良资产供给。除此之外,当宏观经济处在上行阶段,存量的不良资产的价值会持续上升,从事不良资产管理的企业会进入存量资产的派发期,已有资产的利润得到兑现,从行业内企业的利润上看又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正因为如此,不良资产业务涉及的资金金额较大、涉及行业较广泛、交易结构非标准化,而且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作用,使得行业监管更加严格,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对发展定位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从行业格局来看,不良资产行业的格局基本形成,已形成稳定的生态圈,不良资产在上中下游链条中能够流畅运转。上游主要是不良资产供应方,来源主要是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中游是具有牌照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不良资产在全国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地方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外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中流转,这几类企业可参与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加快不良资产周转。其他非持牌机构则只活跃在二级市场;下游则是投资于不良资产的其他机构,主要是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等。此外,收购、处置及流转过程中还有专业机构也是不良资产生态圈的重要环节,包括资产评估、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国内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吸引外资加速进场,行业内挑战与机遇并存。外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落地使得外资金融机构可直接进入国内不良资产收购的一级市场。外资机构不良投资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资金成本具备优势,此类机构的进入势必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影响原有市场份额,加剧行业竞争;另一方面,外资机构的进入带来的新的处置思路、管理经验,增加了处置路径和渠道,提高了我国相关机构业务管理水平和资产处置能力。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路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要时刻遵循以主业为导向的原则,重视将自身的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借鉴国内外不良资产经营的先进经验,通过主业创新、绿色金融和综合金融三种途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主业创新途径

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创新是发展不良资产经营的唯一出路。一是将投行思维嵌入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如资产处置、债务重组、债权转换等,需要各种金融解决方案,这是投资银行的业务专长。从国内外一些新的不良资产经营实践中可以发现,新形势下驱动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多的是引入投资银行思维。不良资产业务与投资银行思维可以相辅相成,前者是服务模式,后者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促进二者相互融合,就能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营业务更好地融入实体经济发展之中。二是专注问题企业重组。重组问题企业可以为经济稳定运行排除后顾之忧,不仅作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工具得到金融监管的支持,还是做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业的主要途径。从实践经验看,问题企业重组业务开展的创新思路可以本着发现价值、平衡利益、合法合规、把握时机等原则,重点实现三方面资源整合,真正为实体经济解决实际问题。

(二)绿色金融途径

近期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金融发展也迎来新局面。我国2016年就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全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随着“双碳”相关工作的推进,社会资源逐渐倾斜,社会公众也认识到发展与减碳的统一的必要性,向绿色转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辟专项绿色融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式做出尝试。

《指导意见》中提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及绿色产业目录等三套界定标准,明确披露要求,相关机构需计算并公示具体减排信息,旨在提高绿色金融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国内有学者将环保节能融资产品分为六类,即绿色信贷中间业务产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清洁能源融资产品、环境污染治理融资产品、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和能效与节能减排融资产品(翁智雄等,2015)。

在我国已有的绿色金融项目中,环保产业项目融资较为常见,对于环境保护产业项目的融资多以传统的授信抵押为主。涉及的融资产品主要有三种,包括较大的环境污染治理融资产品,主要投放于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治理项目领域;能效与节能减排融资产品,该类别在“双碳”政策下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一种是绿色信贷等中间业务。

发展绿色金融的潜在风险主要来源于物理风险,如自然灾害等,或由于财产被破坏而导致损失的金融风险,以及转型风险。在“双碳”为指导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高碳”企业的估值和吸引力下降,资金成本被抬高,可能由此产生流动性困难,致使投资者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绿色金融,包括加强公司治理,将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元素纳入董事会的构架当中;设立量化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流程;强化信息披露,详细披露碳强度以及气候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支持碳中和的金融工具,比如将产品收益与碳中和绩效挂钩。

(三)综合金融途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探索以主业为核心,带动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有效解决资源分配不畅问题,并充分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政策支持优势,如通过“股权+债权”的组合融资模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降低实体企业债务杠杆率,通过引入低息资金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二是发挥金融牌照优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持有的各类金融牌照是发展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通过全牌照实现全周期稳定发展,建议在经营实践中要灵活调节业务发展策略,以符合实体经济发展在特定阶段的需求,并且要在经济增速各个阶段充分激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整体经营稳健。三是发挥集团协同优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增加对集团内部协同激励、管理、考核等方面的重视,要在全牌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协同组织将集团内部各类金融资源加以整合,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增加多元化经营收益,最终实现将内部协同优势转化为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集团内部的协同作战能力。

猜你喜欢
实体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