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教育引导工作的方法创新
——基于“5W理论”的探索

2021-11-28 05:30李含悦
山西青年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传播者教育引导辅导员

李含悦

(太原工业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一、“5W理论”原理与辅导员工作的“问题导向”

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教育机制,我国正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和作风正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虽然数量配备不断完善,但在“质”的提升上还有待加强,若将教育引导工作与拉斯韦尔“5W理论”相结合,会有效地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完善育人机制。

1948年,罗德· 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5W理论(5W Theory)[2]。此理论第一次细致分解并阐述了传播的过程,提出信息传播主要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Who(传播者)、Says What(传播内容)、In Which Channel(媒介)、To Whom(受传者)和With What Effect(反馈)。信息传播的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一)Who——传播者。传播者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开始,它的主体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体、组织或群体。传播者肩负收集整理、加工、传播及处理反馈信息的责任,他们可根据已收回的反馈,对应调整传播内容或媒介。随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辅导员如何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配合,共构建“三位一体”全员育人联动沟通机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二)Says What——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信息,是信息传播的核心要素。需要通过媒介才能达到传播的效果,但由于个体文化背景不同,对事情认知不同,传播内容的接受度、理解度是多样化的。辅导员教育引导的内容仍缺乏理论性与实际性的结合、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结合,在内容的筛选把控上还有待于加强,致使学生对教育内容理解不深刻,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三)In Which Channel——媒介。媒介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和介质,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本文主要用到的是大众媒介,即网络、电视、刊物、广播等,传播者通过这些媒介达到传播目的。高校主导权常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仍以面对面的传统交谈方式为主,工作创新略有欠缺,仍需进一步拓展。

(四)To Whom——受传者。受传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过程的目的地,对反馈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播者和受传者相互依存、相互矛盾,二者共同推动信息传播,但受传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传播者[3]。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仍需进一步明确教育对象,了解群体特点及学生个性,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使得教育引导工作被动变主动。

(五)With What Effect——反馈。反馈是经过一系列的传播过程,最终使受传者得到思想认知或行为方式的改变[3],影响效果或大或小,传播者根据受传者反馈效果来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或传播方式。教育引导是长期育人的过程,无法即刻获得学生反馈的结果。由于日常繁杂的工作,致使许多辅导员忽略了后续的追踪反馈,使得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会出现重复性偏差,建立并利用好学生反馈机制亟须及时跟进。

二、基于“5W理论”工作方法的探索

(一)传播者的严谨性和多主体化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文化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和传播者,要做好信息的“守门人”和“把关人”,使得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着理性思维,提升思想水平、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1]。

本文的多主体化即是“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在特定某一时间可以完成的,辅导员应协同多主体力量,协同任课老师、家长、班级骨干、企业等力量,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引领成长之路。辅导员做好自己九大本职工作时,也要搭建“桥梁”,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做好家校沟通,抓好骨干,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努力使得教育引导工作更加有效,终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但外在的影响终比不过自我内在的约束力,所以也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二)教育引导内容的适度性和潮流化

当教育引导的内容过于匮乏时,学生会对教育引导内容了解甚少,甚至不了解,致使对后续相应的工作产生不理解的想法和不配合的行为。当给学生教育内容过量、超出学生承受范围时,学生对所传授的教育引导内容的理解和反应速度会随之下降,在大量的内容冲击下,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惶恐的情绪,最终会有漠然、逆反的心理变化。因此,辅导员要合理判断单次教育内容的量,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教育引导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和饱满性,循序渐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引导途径的有效性和多元化

原始的“说教”模式,学生易产生烦躁或逆反的情绪,不能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学校也在探索新型的教育引导方式,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当今高校教育引导工作普遍方法有主题班会、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名师讲座、同辈交流等。这些线下的活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观念,凝聚了班级力量,培养了综合素养,加强社会的认识深刻度等。

随着大众媒体的流行,有效地教育引导途径不局限于校园内部活动,高校也采用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有的大学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校刊杂志,开展了校园广播站,使教育引导工作变为日常化和无形化,但它们分别单独利用了“视觉”和“听觉”传播的功效,使之传播的效果受到限制。“95后”“00后”是网络原住民,“互联网+”对于他们是熟之又熟。辅导员应利用学生常用软件(如:抖音、微博等),将“视觉”传播和“听觉”传播有效结合。与此同时,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流行化和普遍化,众多辅导员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了辅导员工作室,根据所创建时不同的宗旨、目的以及受众对象,将公众号分为了不同的板块,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地发展,辅导员应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效结合,进行全方位育人。

(四)受传者的固定性和特定化

受传者在高校教育管理引导工作中主体是大学生,但其对象是固定的也是特定的。大学是一个成长过程,学生每一个阶段认知程度、思考内容和方式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在不断改变。辅导员应做好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工作,更加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大一学生初入大学“小社会”,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与之前有所不同,其教育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入学适应、班风学风的建设和人际沟通方面,充分做好新生的角色转变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大二学生已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重点应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建设方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累积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大三是学生做好毕业规划的黄金节点,且专业课集中开展于大三时期,所以辅导员要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工作和学业引导工作。毕业之后的去向是大四学生关心的问题,面对未来选择,他们会焦虑、烦恼,因此辅导员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做好校企沟通桥梁,让毕业生达成毕业目标。

大学四年教育引导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固定的,也是特定的,因此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受传对象,了解他们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教育引导的方向、内容和所用媒介,以此达到教育引导工作的目的。

(五)教育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化

经过直接和间接、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学生反馈正是检验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据。教育引导的效果可通过学生认知程度、情感变化、态度转变以及行为表达反馈出来,四个层面层层递进、逐步深化[3]。

就业结果是其中一个有效反馈。反馈从最浅层次认知判断:经过学习,学生是否掌握就业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理念;从进一步情感变化判断:能否附着理性情感色彩看待就业;从深层次态度判断:就业观是否变积极;从最终行为判断:学生对于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工作有三种行为表达,分别是:合作的行为表达,即开始树立就业目标、做初步职业规划、收集就业信息,加强知识累积等;无动于衷的行为或消极对抗的行为表达,即通过教育引导工作后,学生没有行动、逃避就业问题、对就业有着逆反态度等;还有正处在两者行为之间转化的行为表达。辅导员可以从浅入深的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来判断此次教育引导内容的有效性,以此来判断是否达到最初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引导工作是一个育人过程,其结果不是一时就可获取的,所以辅导员要做好追踪工作,及时地反思总结,改进过程中要思考教育内容合理度、适度性,教育的方式是否需要转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有效性。

三、结语

大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关系学生方方面面,从细小无比的生活问题,到学生思想引导、学习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就业观念和能力的培养等。为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辅导员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做好教育引导的“把关人”,明确受众对象,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和目的,选取所适用的方法,且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完善工作,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

猜你喜欢
传播者教育引导辅导员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