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8 05:30邓友萍
山西青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幼小身心阶段

邓友萍

(盱眙技师学院,江苏 盱眙 211700)

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对于儿童来说具有较大的跨越性,其本质上也是儿童成长的一道重要的桥梁。根据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儿童在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时往往会表现出不适应、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状态,这十分影响到后续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该问题可以得知,如何能够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促使孩子能够更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是目前教育界面临的巨大难题之一,本文即以此为核心来进行探讨。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孩子的成长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而这些教学内容大多都在小学中开始,并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以及之后的整个教育生涯。由此可见,小学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开始,关乎着受教育者的未来走向,那么如何能够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是目前教育界十分看重的一个问题。

(一)何为衔接

在教育界中,衔接的概念就是指两个相邻的教学阶段之间的过渡,具体包括两个阶段之间的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转换与衔接。就犹如换季时的人体一样,人需要通过加减衣物、运用调节温度设备等一系列措施来使得自己的身体能够良好的适应新季节,而在教育中,衔接也是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较好地过渡到新的教学阶段中,从而更好地展开下一阶段的学习。由于不同人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如何能够找到快速有效且适合大部分人的衔接方法是现阶段教育界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所探讨的幼小衔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二)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在实施相应办法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到关于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通过对儿童现阶段的受教育情况和身心发展情况来帮助儿童更好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2]。所以可以说,在某种层面来说,幼小衔接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也是儿童在小学身心发展的重要需求,其本质上就是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布置和内在精神的满足来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衔接到小学阶段。幼儿园的教学方式相比于小学要轻松很多,而这种状态恰恰要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现阶段幼小衔接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中依然以同一个教育目标和持续的状态进行学习[3]。

二、幼小衔接不当导致的幼儿教育问题

幼小衔接的问题包括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小学教育幼儿化两个方面,这两种都属于过激的情况,对幼儿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其中的度却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

(一)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其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阶段,但是此时其发育还刚刚起步,身体的各项机能和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这也就在本质上否定了现阶段的孩子都是“静心坐下学习”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颗爱玩的心,如果长时间的被逼久坐学习将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大脑容易疲劳,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发育和神经发育遭受到损害,甚至会发生学生表情呆滞的严重情况。由于很多小学为了能够刷新学生成绩制造招生噱头,或者是在教育理念上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很多领导制定一系列严苛的管理条例,这其实并不利于儿童在该阶段的身心发育,甚至会导致近视等一系列“学生病”[4]。

(二)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幼小衔接中,无论是在幼儿园最后一年加强“小学化”还是在小学第一年加强“幼儿化”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对于前者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的超出了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违背了儿童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也不符合现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拔苗助长并不可取。而对于后者来说,在小学课堂中继续幼儿园式的过度自由、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将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并不重视学习,这也影响到后续的发展。所以说,过早的强制和延续的放松都会导致儿童的心理受到损害,培养出不合适、不正确的观念,久而久之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使得儿童无法更好地积极开展后续学习[5]。

(三)损害幼儿的全面发展

就以幼儿教育小学化来说,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展小学教育最多也只是简答进行了对“智”的培养,也就是忽略了德、体、美、劳四个方面的教育[6]。甚至对于“智”的教育也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到位而起到反作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全面削弱,这对于其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存在有利影响那也是十分片面的[7]。

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向性

很多幼儿园都将幼小衔接当成是在步入小学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但是这样的观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很多的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往往都是将教学安排、教学活动与内容、教学方法等朝着小学靠拢,一旦矫枉过正的情况出现在上述所说的幼儿教育小学化便不利于教学的实施。而对于很多小学来说并不关心幼小衔接工作,甚至也没有主动和幼儿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在后续教育上,很多小学都是直接使用小学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也就是说,小学和幼儿园并没有针对幼小衔接来做好双向准备。

(二)片面性

很多学校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过度重视对知识点的过渡,但是却没有针对学生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只看孩子会读多少字、拼音、字母和单词,但是却没有着重去关注孩子在绘画、体育、歌唱等多个方面的天赋,对于孩子的个人身心发展特点例如抗挫折能力、交际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也不关注,在入学时只看成绩和身体机能,这是不对的。

(三)突击性和盲目性

很多小学在招收新生时会设置一场摸底测验,对学生的认字、计算等能力进行摸查,而摸底测验也成了学生分班的依据,该成绩甚至成了家长和学校去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也就引发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能够提高摸底考试成绩而在升学前突击训练。

四、幼小衔接的对策

(一)重视幼小衔接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明确幼儿园和小学两种教学机构的不同性质。可以说,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面临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更多的是自身身份、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学习模式的变化,所以幼儿园可以从这些变化进行入手。例如,在学习环境上,幼儿园的教室布置更加的有童趣,而小学则较为严肃;在师生关系上,幼儿园的老师需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起居,而小学老师则大多都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和教育上,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严肃感和生疏感;在生活作息上,幼儿园的学习十分轻松,睡眠时间较长,作业也并不多。而小学的睡眠时间则大大降低,课后的作业大量增加。鉴于此,老师要明确两个教学阶段的差异,要正确认识到两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差异,要以渐变的方式来将课堂气氛从轻松转为略微严肃,让学生们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动且严肃的教室,在潜移默化中适应小学模式[8]。

(二)借鉴先进经验

我国目前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的成果还稍差于国外,而对于国外的幼小衔接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要做好幼小衔接需要从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其必须要保证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前就能够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状态,所以幼儿园需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保教活动来提高幼儿全方面素质,加强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的开展,使得幼儿能够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第二,小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之前就必须要加强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与幼儿进行接触,并通过对一年级教室的布置来减少幼儿的陌生感。第三,在生活制度上必须要进行改革,要防止幼儿生活作息的突然变化,要实时增加活动性的课程,作业量也不能猛然增多,而是要对家庭作业量进行控制。第四,老师也需要对幼儿投入热情,使得幼儿能够对小学老师产生亲近感。第五,家庭需要发挥作用,要激发幼儿入学的积极性,安排幼儿的假期生活,并且家长要陪伴学生度过刚进入小学的困难期,正确的启发和诱导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危害和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两点解决对策。可以说,幼小衔接对于孩童教育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需要各幼儿园和小学能够充分的认识,并且投入足够的研究精力,加强工作效率,确保孩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孩子能够顺利升入小学并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

猜你喜欢
幼小身心阶段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