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化性柞蚕生产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8 05:58孟凡刚
北方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蚕种柞蚕蚕农

孟凡刚 郭 剑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8)

河南省一化性柞蚕生产历史悠久,柞蚕产业是河南省的一大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生产特点[1],对河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特殊贡献。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生产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这一传统产业目前面临生存危机。本文结合河南省柞蚕生产现状,针对柞蚕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谈一谈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1 近几年河南柞蚕生产的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柞蚕主要集中在南阳和平顶山两市、伏牛山北麓的南召、鲁山和方城三县,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0%和95%[2],放蚕、做绵、织绸已经植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受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柞蚕生产经历了多次起落,以近五六年特别是去年至今年发展形势最为严峻,柞蚕放养量急剧下滑,由本世纪初放养约9 000 kg蚕卵减少到目前的约2 000 kg,群众收入明显减少。

2 目前柞蚕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产业扶持政策缺失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口创汇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蚕丝产品这一传统出口创汇的商品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河南柞蚕作为农业范畴的一个传统小产业,由于在国民经济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农业行业优惠措施、扶持政策及蚕业基地建设等方面享受不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性财政补贴,影响了整个行业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蚕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

2.2 柞蚕产品销售与柞蚕生产出现反差

近年来,虽然柞蚕产品的销售市场红火,但由于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状况频繁发生,再加上病虫鸟害、中毒等影响,造成连续几年减产或绝产,群众放养柞蚕的投入成本无法收回,群众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致使放养量急剧下降,柞蚕产品销售与柞蚕生产出现明显反差。

2.3 产业基础薄弱,蚕种质量不稳定

由于全省绝大多数蚕种场缺乏财政资金支持,设备陈旧,技术人员匮乏,同时缺乏和河南柞蚕生产相匹配的、稳定的柞蚕良种繁育基地,本地柞蚕品种退化严重,多年来河南柞蚕生产所需求的种茧或卵多从四川、贵州和东北调运,造成河南柞蚕生产用种鱼龙混杂,加之各制种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不能很好地进行镜检和目选,致使蚕种质量严重下降。

2.4 养蚕技术落后,蚕坡单位面积养蚕量少,单位卵产茧量低

柞蚕生产技术虽有不小的改进和创新,但由于柞蚕从业人员老龄化,养蚕操作粗放、习惯固化,加之劳动强度大,年轻一代不愿从事本项工作[3],致使新技术和新品种难以推广,蚕坡单位面积养蚕量少,单位卵产茧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发展。

2.5 政府重视不够,缺乏总体及长远规划

全省从上至下没有柞蚕生产总体及长远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虽把柞蚕生产纳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但多数留于口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缺乏强有力的政策、财政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

3 稳定和发展河南柞蚕生产的对策

3.1 坚定产业发展自信,结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购置养蚕用物资和药品,保证广大蚕农生产需要,同时广泛宣传,提振群众养蚕信心。

3.2 积极抵御自然灾害,及时收听、收看短期和中长期天气预报,针对小蚕期易遭受低温冻害,灵活多样地推广蚕农易操作、易掌握的小蚕保护育技术,大蚕后期高温采用遮荫网覆盖或蚕期及时剪移、稀放等技术措施,减少极端天气对蚕儿的侵害。

3.3 针对柞蚕品种退化,蚕儿体质下降,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差的问题,蚕业科研单位应积极开展抗病品种培育,大力生产和推广二元、三元杂交种(川种×河南本地种、贵州种×河南省本地种、一化×二化)。

3.4 针对蚕种质量下滑问题,要积极开展引种、配制杂交种和异地复壮工作,加强同四川、贵州等一化性地区柞蚕繁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同时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选蛾工作,严格母蛾选择,提高蚕种质量。

3.5 积极开展蚕病防治工作,推广使用蚕场消毒剂和蚕脓清等消毒和抗病药物,减少脓病发生。

3.6 采取灵活多元的销售渠道,结合不同柞蚕生产时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卖蚕、卖茧、卖蛹,改变过去以销售蚕茧单一产品为主的格局,以使蚕农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3.7 开展综合开发利用,拓宽发展空间,采取树上养蚕,冬季修剪枝条粉碎栽培食用菌,养蚕柞坡树下栽植中草药、野生菌的联合模式,以增加蚕农综合收入。

3.8 转变观念,开展秋蚕饲养技术推广工作,开辟蚕农增产创收新途径。秋蚕放养具有气候适宜、移蚕次数少、劳动量小、单位面积和单个劳动力放养量大等特点,河南开展一化二放工作已经多年,放养技术已经成熟,其中困扰河南多年的柞蚕秋蚕放养的用种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3.9 培育柞蚕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养蚕大户等融合发展。柞蚕产业链条长,应积极兴办、培育一批有市场潜力、带动力大的经营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鼓励蚕农组建农民合作社,培养养蚕大户,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或物资扶持,增加其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3.10 助推“互联网+”植入柞蚕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直播带货活动,积极宣传柞蚕产品。通过网上直播等现代媒体,开展蚕丝被、蚕蛹、蛹虫草等蚕产品网上带货,提高蚕产品销售知名度。

猜你喜欢
蚕种柞蚕蚕农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躲雨
浙江桑蚕业“走出去”,去年蚕种出口创历史新高
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方法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槲林更比桑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