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

2021-11-28 08:33韩冬来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资源专业体育

韩冬来 史 兰

(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从创新创业的角度看,提升学生的创新型和创造性,目的是让在校大学生体育发展变得更加优秀。现阶段,主要还存在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同,不能准确的理解创新很创业的区别关系,并且不认可创新创业背后的教育意义。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上,很少有借助学校的体育资源来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创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完善体育专业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依据教育局数据,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经有82%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相比往年环比增加。各个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吸引很多校外资金流入校内,投资和进驻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的新项目上。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人次已经达到300万人。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就业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的要求,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大课题创业创新教育的重大改革是满足当代学生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也开展了一些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但我国体育系统发展较晚,体育教育还在逐步发展中,这对学生进行体育相关的创新创业探究造成了一定困难。

创新创业教育的产业合作机制尚未完善。依据2016年北京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方案为例,鼓励和支持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相关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师在培养标准规划、教学变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人才与资源,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生打造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为提高创业能力做高基础工作。

综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结合是至关重要的,绝不是只靠学校给予的资源就可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各个行业的积极配合,需要推动产业和所学专业的合作,融合产业和教育资源,将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从多个方面共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学校应积极培养真正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上需要的人才,实现人才类型系和社会发展需求协同推进。学校应于企业合作,将企业中的先进技术、课程等转变为理论知识,同时结合企业前景,创建相关的研发课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教师团队不专业。当前全国很多高校并没有组建一支多方位多体系的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实践性完成度不高,这是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团队应该是由企业家、专业教师、创业成功者和风险投资人共同组成的团队,这能有效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有效的完善和激励学校中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并且具备这种专业向的团队,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多方位的改革形式和路径,可以强化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效能与理论的转变,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

其次,专业教师团队的确实也会导致评估体制的缺失,或者会直接导致以往的评估体系不兼容,由此高校中评估体系还存在很多缺憾。其中包含评估体系单一、评估标准确实、评估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探寻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的一套有效且科学的评估体系

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和创新行动的全方位创新人才,这些人才能够面向全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其次面向创新创业的人群,应以已经具备创业意识和需求并且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人为重点培养对象,系统的进行创业、创业、创造能力的提升和教育。

体育物质资源是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社会集合下发展起来的能够为不同群体使用,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叫做体育资源。那么体育资源主要由体育设施、体育信息、人力资源等要素组成的一个体系,是体育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些基础保障中,高校的物质资源更是重中之重,高校的体育设备必须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其次是伴随着高校和社区的不断深入联系,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也能满足一些周边人群的体育运动需求。如果说物质资源不齐全或者不充分,就会出现学生的理论体系无法得到验证,或者会导致学生的理论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那么在学校完善物质设施的基础上,在体育学生创新创业上,这些体物质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故高校开展以体育资源为基础的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完全可以利用高校众多的体育设施场馆来进行实践活动。

体育信息资源是体育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条件。我国正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大爆炸时期已经来临。高校作为专业知识的汇聚地,不断地吸收和输送专业信息,是接受信息并加以理解的根据地。高校总的专业信息资源颇多,学生首先可以利用这一点,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专业信息整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加以验证。其次还可能通过高校中特有的免费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搜索,从社交网络和互联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创新创业案例、体育创业技巧等问题,利用互联网丰富自己的经验,去学习其他人在体育方面创新创业所经历的困难,并汇总和优化。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观点,不断的进行经验问题上的整合和实验分析,提前夯实理论上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性的策略

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阶段,高校学生表现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参加活动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创新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一方面从整个教育的过程来进行,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方式,这些问题需要归根于教育跟发展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在教师的教育环节都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这种方式需要教师脱离课本进行实践,从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去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去实践,在生活体育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塑造学生成为社会主体人物的形象,也就是锻炼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不再是为了学习而背书,而是要以变更自身觉得为主体,以从课本到实践中的转变,实现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这种方式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导,大胆的将一些事物交予学生处理,不断的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对事件的担当能力,塑造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主体人物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跳出自身局限,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学生向社会的迈进。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就是在创造价值。在创业中,学生不仅仅是行动上的转变,这其中还包含了学生和外界沟通、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全面走入社会应对大局的全方位能力。并且还是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课堂理论知识转向实践化,刻板式的学习转变为创新式的学习的一个过程。此时学生的定位还将发生转变,不再是单单的被教育者,而是具备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向教育者的转变,成为自己人生全盘负责人的涅槃式转变。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的意义。

打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对学习目标的引导,是对学习效能潜移默化道的影响,好的学校氛围,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校园的良好氛围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好的校园氛围是教育的良好开端。对于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应注意体育设施环境的建设,体育专业的学生主要以体育锻炼为主体进行活动,所以学校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为创新创业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保障。其次完善的体育信息资源,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理论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完善的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和实验室等硬件物质条件,可以让学生处在一个有着校园文化和创业文化的研究氛围内,进行无障碍研究。

依托专业优势,发挥特长。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大学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面向特定职业领域,以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体制机制,打造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专业学位品牌。

根据相关数据,在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园内举办的很频繁,但是能根据相关专业和理论体系走向成熟的体系,并成立相关专业项目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比较少。但体育专业大学生寒暑假利用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在课余时间进行教练培训兼职等内容。以上说明,体育专业学生是有兴趣和热情去自主开发创业活动的。对于这种积极的情况,只有依托学校的学习资源,努力打好专业基础,借助学校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体育学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不偏不倚的越走越远。只有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与可选相关联,做到活学活用,才能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内容,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依托高校体育资源开展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塑造全面人才的新方向。多种角度依靠学生专业的特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并结合学校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依靠学校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高校在体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的深入开展。并且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实践校企结合的教育里面,并依据专业的教育团队完善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实现具备科学的评估系统。将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相结合,创建合理的企校园到企业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资源专业体育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给资源分分类
部分专业介绍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