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改革研究*

2021-11-28 11:34袁月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

袁月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数据持续性增加、数据的二次加工、多次传输与存储等,都会加大知识产权管理的难度,并引发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而关于知识产权管理改革的思考,相关人员需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背景、科技创新的水平等进行全面了解,对大数据的应用与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由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将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地应用到相关的管理内容与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处理、计算、加工等功能,对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咨询模式进行创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1 大数据基本内涵与价值体现

1.1 大数据内涵

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划时代的现象。基于大数据,人们可透析客观事件背后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并对传统业务进行替代与扩充。大数据可实现百万兆字节的传输与存储,远远超出人们对传统信息内容传播与保存的认知。大数据可成为处理业务的手段,还可将其作为观察与分析事物的方法,且高量级数的数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应用价值。因此,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到各个管理流程与环节之中。

1.2 大数据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价值

知识产权管理单位需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并检索出更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技术转移与商业化运作。知识产权管理中融入大数据,可令数据高度集成与协同,并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数据进行快速的整合。以此,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实效性,并对相关的侵权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大数据的应用,可简化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并逐渐生产统一的执法标准。大数据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深度融合,可建构成信息共享的知识产权管理新手段,助力该领域获得创新性、高效、健康的发展。

2 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管理功能的特点

2.1 数据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功能拓展,需真正突显大数据的价值与技术特点。而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应体现一定的数据化分析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专利技术进行检索与分析,基于精准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与技术转移策略。利用大数据,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知识产权的特点、应用等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类,并在技术开发与研究、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中科学融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2.2 智能化管理

针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相关人员应积极搭建与完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基于智能化手段,对知识产权的产生与应用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应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的良好交互、人与人的跨时空交互,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能。且设计人员需根据人类的五感特点,在网页色彩搭配上进行科学的处理。此时,设计人员可对服务用户的信息进行全面、全方位的采集,并基于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设计科学、人性化、高端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为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

2.3 安全易用

知识产权管理的创新性、现代性特点,既要在操作页面上、后台管理系统上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还需突显其安全、易用的功能特点。相关人员应利用表达设计的手段增强页面的可看行与可操作性,并明确、清晰地标注服务信息。管理人员可结合管理内容、业务逻辑等,对页面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交叉式使用。以高质量服务用户为宗旨,不断优化管理系统与服务页面。将复杂的功能简单化、复杂的操作安全化,真正体现知识产权管理功能的安全易用特点。

3 大数据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改革的具体策略

3.1 搭建智能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平台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需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功能与价值,搭建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基于专利托管系统、数据分析与智能分类系统等,对知识产权管理内容进行智慧化的处理。相关人员应将相关的视频资料、纸质资料、音频资料等,进行科学的处理与加工,并有效地上传与存储到后台管理系统中。且基于IPSunlightTM科学应用,实现对管理页面的智慧导航,并指示用户进入具体的模块进行操作,并调取相关的信息。同时,需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专利及时化预警,确保专利技术获得高效的保护与管理。相关人员需积极建设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数据库,并将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集成、加工、处理与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专利进行维度分析,且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与标识出高价值的专利技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技术转移。同时,管理人员应利用国际检索分析技术,对知识产权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划分,并面向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针对性信息服务。例如,管理人员可充分借鉴美国Proquest Dialog(PQD)系列,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理念进行快速检索与研究。基于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对中国知识产权管理事项进行精准布局,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重要的专利技术进行全程追踪与管理。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托管业务,助力他们更好地对技术进行转移与商业转化。

3.2 构建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与咨询模式

知识产权管理单位应根据专利题录、法律条文、同族专利等方面内容,对信息服务与咨询模式进行数据化完善与创新。即将大数据技术深度的渗透到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当中,基于完善的管理系统,精准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无论是贯标的进度查询,还是知识产权的应用与监管,都应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与功用。管理人员将无线通讯技术、PAD等科学地应用到知识产权管理中。基于大数据分析,对服务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并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提供推荐与指引服务。相关单位应开发适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服务系统,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与束缚,全程化、智慧化地开展信息服务活动。且积极创建多样化的咨询模式,对客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提醒服务、代办服务。例如,相关单位可开发专门的专利托管服务系统,并在页面上设置添加专利模块、个人专利库、缴费预警、用户管理等模块。这样,具有信息服务需求的人员,可进入相应的模块进行操作,并获得系统及时反馈。这样,不仅可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更利于获取更多的用户需求,从而对数据库进行不断更新与升级。

3.3 充分发挥与体现知识产权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特点

大数据背景下,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改革时,相关人员需真正了解大数据技术的特点。真正将大数据技术与知识产权管理进行科学融合,全面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应利用J2EE技术实现跨平台的数据集成与整合,并确保开放与应用的管理系统具有极强的兼容性。无论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还是在Unix操作系统中,都需保证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同时,管理人员需根据专利检索、专利阅读、专利分析、贯标企业统计查询服务等不同管理内容,设计高级别的防御系统,确保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以免被黑客、病毒侵袭与侵入。既要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对专利技术等相关信息进行高度集成与分析,还需保证管理系统安全、有序运转。同时,管理人员需对负载均衡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科学融合,全面提高系统平台的数据吞吐量。利用分布式集成模式,保证系统布局的可兼容性与可拓展性。这样,用户可根据管理系统的升级与完善情况,有计划地预算与管理支出成本。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跨平台、高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特点,助力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有序推进,并真正进入智能化、数据化管理的新高度。

4 结语

总之,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人员需创建现代化、智慧化、数据化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依托科学的管理软件与平台,高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集成与处理。基于可靠、完整的大数据,对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技术进行检索与分析,并指导中国企业科学制订发展目标与管理策略。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管理,真正发挥专利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助力企业全面参与到不同领域的市场竞争中,且能够基于精准的大数据分析,不断对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动态提升管理效能与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防退磁专利技术综述
论我国国防专利技术军地间转移时的保密制度完善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