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1-11-28 18:39田江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韭菜抑制率底物

田江鹏

(平遥县城西街道市场监督管理站,山西晋中 031100)

在各种蔬菜中,农药残留是引起农药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发生率逐渐增大,因为食用有农药残留的韭菜而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相关人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韭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需加大对韭菜农药残留情况的检测力度。

1 韭菜农药残留原因

1.1 使用高毒农药灭杀虫害

韭菜的生长受到韭蛆的危害最为频繁严重,其出现会造成韭菜叶片发生枯黄及萎蔫的状况,若病害情况比较严重,甚至会使韭菜腐烂和成片死亡。通常,菜农会使用有机磷农药大面积喷洒韭菜地,以此达到有效杀死韭蛆的目的。但使用这种方法,韭菜的根部会吸收大量的农药,并沿着其根部向内部渗透,加大农药的清洗难度,进而引起韭菜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1.2 农药的使用欠缺合理性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菜农整体文化素养比较低的问题,部分菜农在进行韭菜的种植时,认为增加农药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护效果,因而在用药时不会认真阅读农药说明书,一味增加对农药的使用量以及次数,还有部分菜农会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全部采用灌根防治手段,会导致农药大量残留问题的发生。

1.3 不按安全间隔期采收上市

为了对农药残留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食用安全性,一般韭菜施药后会有一个安全间隔期,这个时间段大约为15 d,度过安全间隔期后,韭菜才可以被采收并运送到市场上进行售卖。对于不同农药来说,其分解及代谢速度存在差异,加之韭菜属于连续性采收类型的蔬菜,采收周期比较短,若是未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不良情况。

2 韭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

2.1 韭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

因为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对存在于动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酶的抑制作用,对此,可以将韭菜样品提取液(该样品中含有水)添加到乙酰胆碱酯酶及其底物(亦即乙酰胆碱)的共存体系中。若是韭菜中并没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酶成分便会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下和其他试剂发生反应,对试样中加入的底物进行水解,水解后的产物会和加入的显色剂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的颜色会有所改变。若是有上述两种农药中的任何一种存在(含量超过正常的标准),酶的活性便会由于受到农药的影响而明显降低,而活性降低的酶并不会水解试样中加入的底物,由此也不会有相应的水解物产生,与显色剂的化学反应亦由此而不会产生。在农药快速检测仪器的支持下,执行对吸光度值的测定任务,一般情况下,可以在3 min后得到具体的测定结果,据此将抑制率求解出来,若抑制率不大于70%,则判定为不达标,若大于70%,则判定为达标,以此便可得出韭菜是否过关的结论。

2.2 韭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优缺点

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韭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无需支付很高的检测成本。另外,检测仪的体积一般较小,携带方便,原理通俗易懂,整个检测过程用时很短,大约只需要3 min,因而可以作为传统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在现场定性检测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支持,可以在短时间内粗筛出含有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韭菜,对一部分农药残留超标的韭菜进行控制,避免其流入市场,为进入市场的韭菜的相对安全性提供保证。但是,快速检测技术仅能对韭菜中的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进行检测,无法检测其他类型的农药,另外,酶试剂的活性有较大的降低风险,而其一旦降低,会进一步降低反应的稳定性。若存在相关人员操作严谨性欠缺的情况,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能保证重复性。

3 韭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3.1 检测结果不一致

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相同批次购入的韭菜因为个体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快速检测技术在精细度上有所欠缺,致使其取样量存在一定的误差问题。采用相同的操作仪器及检测方法,检测作业同样会出现误差,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最终导致同一批次的韭菜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针对这一问题,应对以下应对策略加以采用。

(1)在对韭菜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需要先对各种器具进行清洁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器具的干净与卫生,避免由于卫生情况不达标而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现象发生。待完成取样作业后,需在第一时间封存处理样品,避免样品变质现象发生。此做法既可以确保检测工作在相对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又可以预防韭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的问题。

(2)在进行取样作业时,检测人员需要对样品的重量作重点关注,最好将韭菜样品的重量控制在2 g。适量地取样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取样量不足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情况,亦符合资源节约要求,对于检测准确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3)韭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目的是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为了保证检测的韭菜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及公平性,检测人员在取样时应严格遵循多点混取、适量平均的原则,最好选用韭菜的相同部位,例如都选用韭菜叶,或都选用韭菜根,保证检测结果符合一致性要求。不仅如此,考虑到操作环节检测仪器精密度可能有所欠缺,还要尽可能地保证定量加液器中溶液容量的一致,由此有效保障韭菜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进行韭菜的种植时,菜农很多时候不能按照正规的流程对韭菜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这也会对后期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检测人员必须加强对韭菜农药的检测,并做好仪器维护工作,观察使用的仪器是否状态良好,各种操作需要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降低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检测结果不精确这一问题的发生率。

3.2 抑制率偏小

韭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对酶被抑制的程度进行检测,亦即检测抑制率,达到判断农药残留超标与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参照组/样本的吸光值在 3 min前后差值(ΔAc/ΔAs)为 0.3~0.8,抑制率在-10%~110%是正常的,如果抑制率比较小,不足-10%,会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1)在进行反应以前,有部分酶失去了活性,使ΔAc低于0.3,这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与其他催化剂相比脆弱性更加明显,很容易丧失活性,若出现活性丧失的情况,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差错。出于对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应将酶作用于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如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在执行对酶的调试任务时,在培养箱中进行温度37.5~38.5 ℃的调试,同时控制提取液的pH值在8.0的水平。

(2)底物和酶的反应并不充分。酶对温度着较高的要求,为了确保酶有足够的稳定性与活性,实验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持恒温条件,以较高的活性促进酶与底物反应。除此之外,酶的抑制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酶反应产生影响,故而在实际的试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对酶的抑制时间进行合理地控制,将空白对照与样品设置相同的反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底物与酶反应,进而降低对韭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3)假阴性问题。若是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意味着韭菜中农药的残留符合要求,食用这些检验合格的韭菜,并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韭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人们在食用之后依旧有中毒症状的情况,这便是假阴性问题,此类检测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威胁人体健康。对此,在提取韭菜样品前,不可清水冲洗韭菜,以此避免农药被稀释问题的出现,否则,会降低检测结果准确性,无法真实反映韭菜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同时,韭菜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实现的,对自身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因而在执行韭菜农药残留检测任务时,还要考虑到叶绿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对此,韭菜农药残留检测需要加强对时间的关注,尽量在浸提后开始检测作业,避免对叶绿素的干扰。除此之外,检测作业还要多进行几次,取几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避免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导致的假阳性问题发生,确保检测准确性。

3.3 抑制率偏大

之所以会出现抑制率偏大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操作上出现了错误,酶还没有上机比色便和底物完成了全部的反应。所以,相关作业人员要熟练操作样品的培养过程,最好将其控制在1 min时间内,不能随意地将样品培养时间改变,适宜的培养时间不应超过30 min。另外,比色皿应足够干净与清洁,透光性要好。

4 韭菜农业残留快速检测其他注意事项

在开始检测作业以前,需要对检测过程中用到的全部仪器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为宜,可以保证仪器运作的稳定性,由此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在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不能用手直接与比色皿光面相接触,找准光路时需要用光面与毛面,一般情况下,其中的液体量应能超过2/3,由此才能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证。除此之外,实际操作环节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光面外部的整洁性,从严格意义上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各项操作。

5 结语

韭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食用韭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韭菜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原因在于菜农在韭菜种植过程中使用高毒农药灭杀虫害,或者未保证农药使用合理性,没有按照安全间隔期相关规定进行采收上市,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优势和不足,检测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检测结果不一致、抑制率偏小或偏大以及假阴性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建议检测人员在检测作业开始前先预热检测仪器,检测过程中不能用手接触比色皿光面,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尽可能地避免外在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韭菜抑制率底物
“割韭菜”用英语怎么说?
中药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两种品牌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检测试剂性能的比较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莴苣和韭菜
韭菜新品种辽韭1号的选育
泛素连接酶-底物选择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