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视角下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建议

2021-11-28 21:17黎思琦乔进超何霞红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药食同源云南省

黎思琦,卢 娜,乔进超,何霞红,施 蕊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饮食健康和营养知识逐渐普及、公众愈加重视养生和保健,对带保健营养功能的健康产品和食品的需求愈加旺盛。“药食同源”作为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精粹之一,不仅代表中华民族璀璨的中医药文化,更是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保健(功能)食品观念登载在历史舞台。发展“药食同源”、营养健康产业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追求绿色、营养、健康的理念,传承药食同源文化理念,以让药食同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目标,打造惠民生的健康产业。三七 (Panaxnotoginseng(Burk.) F.H.Chen)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享有“参中之王”“金不换”等美誉[1]。作为云南省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享誉全球的名贵道地药材,在药食同源中药学理论的引导和云南省政府政策指引下,三七产业更应该立足于云南省特色和优势的生物资源,更应该科学合理的利用各项资源,把健康养生、绿色营养作为目标,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将三七产业打造成大健康产业,促进三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三七系列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一系列养生保健、药食兼用的三七产品,充分依托云南省道地三七资源,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道地三七之乡”“三七核心基地”和“健康养生之地”,为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发展、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产业基础。

在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云南省未来的战略指导,要手持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文化底蕴等发展健康产业;充分利用云南省道地中药材产地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优势,融合其他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多业态多功能的全产业链。三七产业此刻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大,发展中受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生物防治技术等问题制约;另一方面,药食同源类中药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性高、价格较低、功效明确、剂型灵活、患者便于使用等优点[2],三七产业得到健康营养理念和药食同源思想的重视,解决三七产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刻不容缓。

2 云南省三七产业的现状

2.1 三七产业基础

云南省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降雨充沛、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三七有700多年的使用历史,超过400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中全国绝大部分的三七都来自云南省,云南省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三七有效成分和干物质的积累[3]。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云南白药、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血塞通系列、漳州片仔癀、东北红药等单个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已超亿元至数十亿元[4]。

2.2 三七产业的优势

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三七种植提供了优质条件,近几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人地矛盾加剧给三七种植地带来影响,三七种植用地面积一度受到威胁,解决三七周期性种植带来的无地可种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为解决三七种植用地的问题,云南省开展各项调研工作,以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率先在云南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和技术研究,分析发现,云南省开展林下种植的可适用性。林下种植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缓解三七种植用地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丰富微生物的林下土壤为三七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减少了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与传统三七种植相比较,林下种植三七的优势更加明显,契合了药食同源思想中健康、有机、绿色理念。中国工程院云南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站不断深入云南省各市区贫困县,继续开展三七有机种植等课题专项研究,并且大力支持在林下三七有机技术的专利研发、专利使用、种植管理技术人才培训。截至2019年上半年,完成种植专利技术操作培训1200余人,至2019年底预计培训人数达2000人[4]。为了响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在总结有机道地中药材发展和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及时作出各项政策为三七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并指定了责任相关部门。随着三七对血液、心脑血管、神经、免疫、代谢等系统相关疾病防治效用的拓展, 三七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栓、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慢病健康管理纳入了适用范围[5]。据调查,中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7亿人,并且每年增加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高达9240万人,其中有1亿4千万人血糖还在增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慢性病、恶性肿瘤将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致命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亚健康问题困扰。因此,三七系列保健产品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用药将成为三七产业原材料消耗和快速增长的版块。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和南亚,并且和这些地区民族有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用药习惯,这就使得三七制剂、三七药食两用产品在这些地区有很好的声誉,为三七产品走向国际化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在日本、美国、瑞士、德国等国,一些三七原料产品已经被这些国家授权有机认证,这种积极的态势表明,三七的下游产品正在得到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在未来将满足更多消费者对三七系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有机三七一上市就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发展前景好[6],云南省三七资源产业已成为投资具有较好前景的产业之一。

3 云南省发展三七产业的困难和问题

3.1 缺乏技术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云南三七产业在产业落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新产品开发、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和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企业无力投入甚至是不敢投入是因为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产业缺乏专项基础研究和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企业技术支撑,在三七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上没有取得进展和突破。研发的滞后,导致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7],三七产业最大的短板和痛点是三七加工业的发展滞后,特别是精深加工的不足,三七产品低端化、粗放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研发能力缺乏,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3.2 食品药品政策法规界定,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三七的种植栽培和使用都有悠久的历史,在21世纪,居民物质需求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生活的崇尚,致使药食同源及食养产品的需求量激增。三七传统用药部位为主根,三七药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也仅仅止步于地下部分,受当前政策法规的限定,导致三七地上资源白白浪费令人惋惜[8]。云南省政府和当地企业应当适当考虑在新的食品和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类别中纳入三七地上部分,将三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充分发挥。

3.3 三七原料层次低,抗击风险能力弱

以原料输出为主的三七市场,在加工生产三七其他附加产品的占比比重还小,并且三七就地加工生产占比不到整个市场的1/10。三七产业的市场源头主要集中在云南文山,采购、交易、输出都主要集中在文山市内,文山市有着三七道地产区之一的区位优势,无异于为三七提升了议价能力,拓展了操作空间。但是,以现有情况分析,一旦三七市场疲软时,风险就会迅速转移给生产者,并且主要由种植农户承担。三七原料价格波动大,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其次,三七市场主要由三七饮片、三七粉等药品构成,三七食品市场、化妆品市场、保健品市场、日化品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急需填补。

3.4 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结构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价格扭曲

随着行业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发展上升,对三七原料、三七饮片农残、重金属含量等要求日益严格,三七原材品质提升问题亟待解决。在三七种植方面,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三七种植中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难以控制,三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立足之地。对于在血塞通等常规药的生产销售上,多年都是以低价位争夺市场,三七产品质高价低、价格倒挂现象长期存在,难以走出低成本竞争模式。此外,三七产业呈现粗放型发展态势,难以使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式、跨越式发展,多功能多业态的全产业链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生产工艺不同以及产品形态不同的三七饮片缺乏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等级标准,缺乏专业化的监督和管理[7]。

4 云南省发展三七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产品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建设技术队伍、培育特色三七品种、建设现代化种植标准为基准,全面深入开展三七产业技术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和科研平台力量,加强三七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三七系列产品的开发,拓宽三七药食兼用产品的市场空间,建设精深加工产业体系,提高三七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从种植培育、采收加工、产品研发等过程实行技术标准检测和可把控的三七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从种植采收、加工储存、流通交易等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和品质可追溯体系。为了使三七作为云南省特色道地药材品种成为食品、饮品等的原材料,有需要和必要开展三七的安全性评价。以三七为原材料,研发各类药食同源保健品、食品、饮品、代餐产品和日化等商品。以三七药食同源特色产品的国际标准开展重点研究,从开发和利用空间着手,重视三七在医疗和健康产业产品方面的市场前景,为三七药食同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4.2 完善三七标准、法规体系

通过修订《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国家标准GB/T 19806-2008,增加形态各异、工艺生产不同的三七及饮片的质量等级标准和质量控制指标等内容[9],修订《文山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思茅松林下有机三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规划,增加三七种植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三七初加工规范生产保障质量安全等内容,推进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大力扶持大健康产业和药食同源产业对三七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通过挖掘梳理临床应用、民间疗法、祖方查验,进一步开发三七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验证疗效确切、特色显著、服用安全的三七系列产品。

4.3 打造国际合作新格局

云南省作为拥有边境线最长以及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不论是经济交流还是交通运输方面拥有极大的便利,是通向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的窗口和桥梁。作为“桥头堡”的云南,在面向西南开放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形势推动下,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三七产业发展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园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活动,随着类似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这样的国际性盛会的举办次数的增加,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也被国际认可,而由这类国际性盛会带来的机遇也不可胜数。而云南省将借此登上发展的高速列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见证云南省药食兼用产业的成果。

4.4 提高品牌效应,促进三七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避免因为市场价格波动波及到三七的种植,导致三七种植无序的现象,云南省政府应当建立产销相适宜的种植和生产协作机制。形成认定为政府、授权为专家、承诺为企业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从三七种植的源头开始把控,形成三七产业的标准制度体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打造云南省特有的药食同源三七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政府积极响应,指定相关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品牌评价体系模式,提升品牌内在价值。对于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引进新技术、新平台、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开发出以药食同源为理念的三七产品,提高三七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云南省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形象牌的政策,并结合三七主产区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拓宽产业链,就需要政府从财政和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形成集生态旅游、康养健体、医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体验模式,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三七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4.5 助推三七工业化发展,促进三七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七产业的发展应当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的总体要求,三七产业顺势搭上大健康产业的顺风车,提升其在药食同源产品中的地位,促进三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种植环节,利用林地优势,发展林下三七产业,缓解三七种植用地紧张的压力,缩短三七种植轮作周期,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能更好地保障三七产量的稳定持续增长。其次,强制约束三七产品的标识,将三七根、茎、叶、花、籽质量标准提升上一个阶梯,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再次,建设以三七加工、交易、展示、科研、检测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园区,吸引大企业集团入驻,发挥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走出低成本竞争模式,让三七产业呈现出成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态势。

4.6 推进中医药养生特色小镇,建设云南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

云南省的旅游资源闻名于海内外,正是其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边疆风采,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云贵高原风光。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其旅游产业优势明显、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三七种植基地如果集中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展销体验、产学研修为一体,结合云南省特有的民族风情、高原风光、饮食文化等内容,势必彰显出云南省丰富的健康资源和养生文化。秉承健康康养产业主旨,形成集中文化传承、中药材贸易为一体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标杆,成为全国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园区,势必最终形成充分利用三七中药材资源、生物医药研发、医疗保健服务等共同构成的产业体系[10]。

5 结语

云南省气候资源优越,依靠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传承药食同源理念,三七产业具有绝对优势走进国际市场,依靠科技支撑,健全三七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提升三七系列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一系列养生保健、药食兼用的三七产品,充分依托云南省道地三七资源,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道地三七之乡”“三七核心基地”和“健康养生之地”,为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发展、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产业基础,实现种植户增产、企业增收、绿化荒山,致富云南,将云南三七产业打造成为绿色、健康、生态的品牌产业。

猜你喜欢
药食同源云南省
药食同源 药膳产品成就养生新风潮
山西恩予: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药食两相宜的桑科和锦葵科等药用植物
“药食两用”啥意思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