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8 23:33郝玉梅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郝玉梅

(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20年12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1]“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与政策性特别强且内容与时俱进的开放式课程。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意愿强烈,“形势与政策”课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需求,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

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下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课堂教学转向以面对面教学为主,辅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线上教学。要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配合的学习共同体。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强调为了更好的学习,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学习而形成相互联系的共同体,其核心思想是让学习的权利回到学生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会在这个领域深入地进行思考,其共同目标是为每位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学习机会。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参与教学意愿,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课堂向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拓展教学时空的开放课堂转变、从侧重知识传递为主的课堂向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学思结合转变。

一、 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需要构建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3]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培养学生把握大势的能力,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要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变化快,课程时政性、时效性和动态性强,这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常讲常新。教育部规定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每学期课堂授课8学时,共64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保持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持续关注和思考。

学习共同体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教学目的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问题的解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既可以顺应“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适时更新、授课时间有限的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法。

(二)满足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需求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严格规范课堂纪律,但学生上课往往心不在焉,人在心不在,教学内容入耳不入心,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教学效果堪忧。新时代大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他们通过现代化媒介多渠道了解和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他们掌握的信息杂而广,大学生渴望在科学的指导下掌握辩证分析形势的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求知和参与互动的需求,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难以增进对党和国家政策认同的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应成为促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能力养成的合作者,“学生不再扮演一个传统学生的角色,而是以教促学,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4]。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向、线性的影响,形成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与沟通、彼此交互作用,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接纳,融为一体,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共同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学生自己去争取并实现主体的能动发展。“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主动、自主和更具创造性。在互动教学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客观评价国内外形势,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研究引入教学,由以往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向引导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转化,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参与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最终形成自主学习,持续提升教学效果。

稳定性故障与静态噪声容限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 来表示,根据SNM减小的程度,SRAM单元可以分为数据保持故障DRF(Data Retention Fault)和稳定性故障SF(Stability Fault),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集。如果SNM值极低,则写入单元的值将不会是期望的数值,那么该单元状态可能发生翻转,即它不能保持其数据,表现为DRF。正常情况下,只要电源给单元供电,单元阵列应保持存储的数据。然而,电源电压降低、温度升高、耦合和电源噪声增加等不利条件会使SNM进一步减小,单元就会变得容易翻转,表现出稳定性故障[5]。而在可接受的范围内,SRAM单元可以抵御住最坏的情况。

二、“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学习共同体理论主张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通过合作、对话、协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团结互助,主动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积极进行对话协作与交流,达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形成归属感、身份认同和意义感知,实现学习目标。在尊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分享”构建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构建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

2018年教育部下发的《意见》中指出: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在校学习期间本、专科学生开课不断线。本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这就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覆盖从入校到毕业的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也要涵盖每学期学习的全过程。

1.构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教学模式

参与者的主动性、自发性、反思性是学习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动力。构建课前“探究”,课堂 “参与”,课后“讨论”的“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课前预学,搜集资料,课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后复习讨论,分享信息观点。课前,教师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现代化媒介,及时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课件、微课、学习资料、教学案例、视频等。学生自主预学后提出问题,并搜集相关的热点时政新闻,跟踪时事变化,探究、解决问题。课前预学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 形成一种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探求和追寻,同时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系统的分析国内外形势,讲解国家方针政策,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课堂上为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面和参与度,运用现代化技术,如弹幕教学,将学生课堂互动的情况即时展示出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后,就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现代化媒介或纸质作业,谈感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在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中回应学生互动的结果,并进行思想引导。

2.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

对话、协商、合作、参与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基本保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笔者所在教研室自2017年开始,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新闻播报”“时事评论”互动教学设计。“新闻播报”是课前让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校情、区情、党情、国情和世情紧密结合起来,选取自己关注的时政要闻进行学习,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并对新闻进行简要点评。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共同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通过“时事评论”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对大家共同关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时政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通过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学习和认识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教师指导学生倾听主流媒体的声音,寻求权威的信息,在微信或微博平台上关注官方主流公众平台,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党和国家政策。

3.构建贯穿大学时期的“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

(二)构建教学方式“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

1.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师资队伍

“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专任教师,而是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师资队伍。每学期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领域的内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受自身知识背景的影响,很难将所有教学内容讲好,讲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育部要求,组建由校党委领导负责的跨校、跨院系、跨专业立体化的课程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择优吸收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组成高素质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队伍,系统讲解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按照教育部教学要点专题讲解部分内容,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辅导员、班主任课后辅导。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线上线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发表对时事和形势的看法,“从而将更多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的‘微语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5]。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学习水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熟悉情况,又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现教学空间“立体化”

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中设置问题,课后讨论、调研等,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实现教学空间“立体化”。学生学习地点以课堂为主,向图书馆、网络、社区、农村等更广阔空间扩展;教学信息“立体化”,教学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传授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的作用,向学生推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使“形势与政策”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时效性。

(三)构建教学内容“全覆盖”互动教学模式

1.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全覆盖”互动模式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简称《要点》)选择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教师在备课、选取教学资料时以《要点》为依据,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信息上,在讲课时也易于对自己掌握多的内容讲得多,疏于考虑学生层次、专业和学生渴望了解的内容,这导致授课内容容易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割裂开来,学生想听的内容不讲,讲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学习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通过问卷、访谈做好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对时政的了解情况和认知水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深入了解的领域等,做好与学生课前互动沟通。任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筛选和提炼信息,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之间的对接,构建涉及大学生活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全覆盖”互动教学模式。

2.构建多领域“全覆盖”互动教学模式

受每学期课时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详尽地在课堂上展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多样式、立体化互动平台,实现教学内容覆盖更多领域。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社会热点问题,在公众平台上分专业、分类别向学生推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外部世界,正确区分各种社会思潮,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6]。

3.构建教学内容系统化互动模式

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海量的信息和“破碎”的知识点,容易形成零散的思维。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形势与政策”课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体系化。教师将整合的教学内容形成专题,开展专题式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就某方面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调研、讨论、总结,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系统化。

三、“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学手段的更新,还是教学模式的重新建构,其目标就是要成为“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权威平台,也是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重要渠道”[7]。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需要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教师扮演设计者、引导者、资源统筹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能体现教学思想、展现教学能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主导好整个教学环节。学生也应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积极探索者和勇于创新者。

(二)提供组织与技术保障

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单凭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很难完成全程互动,学校管理者需组织调配相应人员参与互动教学的管理中。学校管理者为师生互动教学搭建共享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为师生互动提供技术保障。

(三)优化考核方式

“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教师要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测验、项目、问卷、作业、报告等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应注重考核的多元化,注重考核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分享学习内容、团队合作等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