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1-11-28 23:33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思政

李 罗

(内蒙古财经大学 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近年来,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来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政治觉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效结合,思政课程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辅相成。这可以保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效率,真正意义上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是基础课程,因此理论性较强,也能与社会中的经济活动有效联系起来,给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科目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授经济学基础的过程中,往往使用的都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知识。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因此主要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价格问题也有一定的探索,将消费者与生产者进行分析,对厂商均衡与收入分配也有些许涉猎,并且对GDP、失业率、通货膨胀问题都能够用经济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来形成完善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现如今开展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是根据上述元素展开整理归纳形成教材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是我国由于自身的发展制度和经济体系与西方经济较为不同,课程思政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也是一个极为新颖的教学元素,因此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是现如今高职院校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现状

高职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原因,是制约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问题。首先,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是不足的,没有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与思政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在经济学基础课中开展思政教学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其次,由于高职教师长期处在一个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理论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有思维,对于专业知识掌握得极为熟练,但对课程思政教育却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因此对于高职教师来说,提升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重视程度是极为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受限课程体系安排

目前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更加侧重于实操、实践,专业理论课的课时难以保证。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理论是可以加入思政内容来开展延伸探讨的,例如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可以介绍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消费不合理、不理性,怎么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但是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消费的理性部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延伸出来让同学去完整地思考讨论这个问题,这就使得思政元素无法有效落实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考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使用了马工程系列《西方经济学》教材。但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不重视,没有充分挖掘、利用思政元素,仍然是以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思路在进行教学。一些教师存在授课就应该以专业理论为主的思想,认为思政内容说一说、听一听就好,甚至还出现了不屑于或者没底气去讲思政的想象。这就造成学生对思政内容很多时候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开展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重视,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是给予极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也开展了高职院校扩招政策。这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这种情况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具有极大差异。学生由于自身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不同,也会使得性格、心理状态、生活模式存在较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倘若没有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了解清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自身的教学效率,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转变高职教师教学理念,强化思政教育内容

若想提升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效率,首先就必须要转变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经济学基础课程当中。高职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与政治素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针对提升高职教师思政教学理念意识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讲座,让高职教师深层次地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不断培养高职教师的政治觉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经济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并且还要鼓励高职教师编写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不断提升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质量与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其自身在专业课中找到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此外,在目前的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委派一名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教师担任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领头人,负责更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与方法,并且与各专业课教师共同讨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

(二)针对学习能力的差异不断完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倘若不能因材施教,那么想达到教学目标是极为困难的。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素质。根据生源来源的不同展开分层式教学,并且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反馈的学习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2]。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契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避免对学生开展灌输式的知识说教。高职学生由于心理与思想相对成熟,但是还未接触过社会,因此自身的思维是较为跳脱的,好奇心较强。基于此,灌输式的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导致高职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应该充分设计教学活动,将思政教学理念充分渗入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此外,高职教师还应该充分完善经济学基础网络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到课程知识[3]。

(三)精选课程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1.思想品德方面

高职教师在开展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通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消费观精神,由此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忧患意识与节约精神,明白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及超前消费的危害。让高职学生明白花呗、白条、信用卡等超前消费方式对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并且鼓励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好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勤俭持家的良好品质与消费观念。此外,在对学生讲解消费函数是由国民收入决定时,要从提升人民收入来回答消费问题,提升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并解决愿意消费的问题。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敢于消费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彻底提升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习惯。

2.素质教育方面

高职教师在讲解经济学基础中的失业理论时,应该结合实际,以2021届高职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现实状态来进行阐述,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与就业歧视等问题来提升高职学生的紧迫感,及时摸清当前社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以此来巩固自身的综合实力与技术水平。在高职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来选择一些切合实际的城市来进行发展,高职毕业生不必盲目选择一线大城市就业,而是可以根据发展潜力,选择一些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且人文环境与毕业生优待政策良好的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高职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政策,前往需要人才的基层锻炼自己的毅力与韧性,通过一线的磨练充分提升自身的价值[4]。

3.爱国教育方面

高职教师在讲解国民收入核算这一类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来更加直观地对学生展开教学。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从以亿元为单位的个位数上升至以万亿为单位的十位数,按照世界经济发展标准,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反超第三大经济体数倍。中国目前占据了全世界经济的七分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占全世界经济百分之二不到。此外,按照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后,我国的GDP在数十年间增长了三十多倍。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更加快速高效,而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追求速度逐渐变成了追求质量,产业化布局已经基本实现,我国第三产业规模已经占到整体经济水平的一半,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是极大的,这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力。通过上述延伸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提升自身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5]。

4.价值观体现方面

高职教师在进行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来进行重点分析,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舍得意识,让学生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在讲解理性人假定及自由市场理论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来思辨经济学分析中这些前提假设是否合理,让高职学生思考一切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前提假设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相一致。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领导监督下市场发挥重要作用的。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国家调控来保障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从国家角度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是相同的[6]。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它的作用不仅可以充分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能根据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此外,经济学基础中加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情怀也大有益处。基于此,高职教师应该积极地在经济学基础这一学科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提升高职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不断将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同时还要完善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