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的青春史诗

2021-11-28 21:57蒋祖烜
文艺论坛 2021年4期

蒋祖烜

摘 要:大型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其题材选择宏大而独特,结构精巧合理,舞台形式别致多样,主题鲜明突出,以一种新颖的舞台艺术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奉献等精神,创造了湖南演艺的新高度,唱响了一首时代的青春之歌,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最深情的礼赞,是湖南文艺界以打造精品的高要求创造的一部致敬百年的青春史诗。

关键词:《百年正青春》;文艺创新;文艺精品;时代史诗

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活动——《百年正青春》文艺晚会气势磅礴、青春激荡、美轮美奂,充分体现了人民性、时代性、典礼性,超出了预期和想象,超过了同期许多作品,超越了湖南演艺曾经的高度,惊艳了现场观众、电视观众、全国观众。

《百年正青春》是《大地颂歌》的姊妹篇。两部作品在时间上衔接紧密,在题材上都是重大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在创作上基本源自同一主创班底,在表达方式上都是以湖南之事讲全国,体现出卓越的艺术气质和水准,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是新时代湖南文艺踐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重要论述的创新成果,是湖南舞台艺术的两座高峰。两部作品都突破了舞台艺术的既定形制,不属于任何一个已有剧种,也很难用一个艺术门类去定义;突破了舞台作品的既定程式,没有常见的主持人,主角也不一定贯穿始终;突破了舞台表演的既定边界,不同艺术门类相互融合,艺术与科技相互赋能;突破了舞台主创的既定组合,电视导演、舞台导演强强联手,国字号、湘字号名家同台共舞。正是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突破,让两个作品散发出极不寻常的艺术调性,在近两年众多重大主题舞台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百年正青春》文艺晚会,艺术创新价值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史诗之志——宏大而独特的题材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①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先辈灿若星辰,时代楷模熠熠生辉。湖湘大地史诗般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滋养,赋予了文艺工作者书写史诗的风骨和血性。湖南文艺工作者勇立大志、敢担重任、力作频出。如果说,2020年推出的《大地颂歌》是“用文艺的形式为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留下了鲜明的印记”,2021年的《百年正青春》文艺晚会则是用文艺精品留下了一部致敬百年大党的青春史诗。题材选择上,构筑了史诗视野。从建党之初,说到十八洞村脱贫致富,说到“三高四新”战略奋力推进,前后贯穿100年,可用中国共产党简史来对照。既从湘籍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中汲取营养,又不完全拘泥于湖南的人和事,既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又恰当凸显湖南篇章的担当作为。风格追求上,彰显了史诗品格。在宏大叙事之下,牢牢抓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主题主线,以情动人,以小见大。舞台上的共产党人或卓越或普通,都饱含着精神高光、闪耀在百年奋斗的各个时刻,都可亲可学可敬。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来“代言”一群坚定的人、诠释一个伟大的党,这个人就有了全民族质感,晚会也就有了史诗的品格。史诗的艺术综合性决定了创作的复杂性。半年筹备,百易其稿,千人登台,33段舞蹈,37个舞台场景,48段音乐,2862套服装,4000多件道具……这些数字,承载了每一位创作者的艺术雄心、匠心、信心。《百年正青春》的成功推出,充分证明了湖南文艺界创作史诗的底气,无愧于向建党百年大庆献礼,无愧于湖南这片红色热土,无愧于文艺湘军的实力和品牌。

二、结构之变——精准而别致的叙事手法

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而言,编年体线性表达是通用结构。《百年正青春》晚会力求在通用和巧用上找平衡,作出新的探索。大结构上,采用“4+2”叙事框架,由“开辟新天地”“为了新中国”“建设新生活”“奋斗新时代”四个主篇章加序言、尾声组成,对应党史阶段分期。小结构上,篇章之间的过渡,不用主持人,而是用四组当代优秀青年代表来完成。通过他们向革命前辈“深情礼赞”,以完成穿越时空的接力和精神的传承,此乃晚会一个重大创新,可谓神来之笔。它凸显了献身革命的价值。不再是简单历史的复述,而是对革命牺牲的由衷致敬。舞台上,杨开慧、陈树湘、左权等湖湘儿女为了人民和信仰视死如归,“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没能看到革命成功这一天。生活在当下,安定幸福的年轻人用“跨越时空的对话”告慰先烈,感念他们当年的牺牲成就了今天的盛世。它表明了接续奋斗的决心。“深情礼赞”不是空洞的赞扬,而是与本篇章高度关联。礼赞人都来自于礼赞对象的生活或工作地,是导演组历时1个多月从全国10多所高校和单位精心挑选的青年奋斗者代表。比如,以“学长”称呼毛泽东的湖南第一师范师生代表,他们告诉“润之学长”,学弟学妹们正接力完成他当年教书育人的梦想。“润之学长”“和森学长”,这样的称谓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作品中,听来格外亲切有力,这是在告诉先辈也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已经传递到新一辈。

三、音乐之桥——熟悉而新鲜的心灵律动

音乐是晚会的灵魂。2小时晚会,48段具有鲜明年代印记的乐曲,从《国际歌》到《东方红》到《不忘初心》,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交相辉映,如一座座情感之桥,将历史和现实、演员和观众紧紧联系起来,顺畅完成了过渡接转。主创对于“用什么曲,怎么用,用在哪”有着缜密的艺术策略。在“用什么曲”上,讲究既熟悉又陌生,旋律一出即唤醒久违的记忆,但又没有以往的晚会上用的那么多;在“怎么用”上,讲究既尊重原作又别出心裁,或老歌新唱,或创意混搭,色彩斑斓、各美其美;在“用在哪”上,讲究既理所应当又出人意料,不一定是你认定之处,但一定契合正在演绎的篇章。如《父老乡亲》,用在十八洞村脱贫后、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告别之时,歌词“我生在一个小山村”“树高千尺不忘根”与此情此景特别贴合,而以年轻女声合唱与当地苗歌的巧妙混搭让人耳目一新。再如,芒果艺人串烧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火车向着韶山跑》,《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两两交叉融合,青春味十足,既实现音乐叙事,又探索了新的审美范式。特别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将“我们的家乡”唱词进行反复与延长,把意境从乡野向广袤大地拓展,背景屏同步出现今昔对比的北京长安街、长沙火车站、深圳蛇口渔港等图片,典型的景色与悠扬的歌曲同飞,引发观众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自豪与共情。歌声即“心”声,声声入耳,这种熟悉的新鲜感成就了舞台内外、时光前后、观众与演员之间久违的共鸣,让观众的思绪飞驰到舞台外更为辽阔的地方。

四、演绎之美——惊艳而多样的舞台呈现

晚会将音乐剧、舞台剧、歌舞表演、朗诵和多媒体艺术融合一起,大剧里套了小剧,还有经典雕塑、美术作品的写意呈现,多种形式为我所用,创造了“没有模式的模式”,诠释了晚会界的“高级感”。一是舞蹈之精。一改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刻板印象,“秋收起义”“南昌起义”“血战湘江”等舞蹈深嵌主题主旨,独舞、群舞、双人舞,现代舞、芭蕾舞、民族舞、街舞,每一段舞都以最恰当的形式服务晚会内容。尤其“杨开慧”一幕,从母子生离死别的话剧,演到杨开慧英勇就义汇入革命先烈群像的主题朗诵,最后拓展成“蝶恋花”的主题舞剧,“双人芭蕾舞+女子群舞”唯美演绎天上人间,完成从革命现实主义到革命浪漫主义的升华,荡气回肠。二是舞台之活。让躺在书本上的历史“活”过来,晚会在服化道上做足功夫,大到衣服款式,小到纽扣袖章,都严格依据史实定制。舞台背景巧妙穿插《启航》《井冈山会师》等10多幅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此处无声却道尽千言万语,给观众以新的艺术想象。舞台空间调度极为舒展,如“左权母子”一幕,先是部队绕道看望左权母亲,再到牺牲的左权与苦苦思儿的母亲隔空相遇又分离,再到战士集合齐声高喊三声“娘”,再到母子听闻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原音,两人回望并重逢纪念碑下。历史时空在方寸舞台间穿梭跳跃,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张力。三是舞美之炫。在“湘江战役”一幕,剧情从地面激战演到水下突围,创新运用威亚、投影等技术,舞台从上至下被光影铺满,构建出3D效果的水下世界,觀众从常规的平视或俯视变成了仰望。血红的湘江、不屈的忠魂给人以震撼和长思,在已有湘江战役艺术表现中原创了鲜红影像。“建设新生活”篇章,大幕开启,流光溢彩,让观众惊艳而惊叹。

五、青春之歌——浓烈而清新的时代气息

百年前,革命先烈李大钊便发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②的呐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严格的自我革命,始终吸引着充满思想与活力的优秀青年,永葆青春之活力。“百年正青春”,既是标题亦是主题,从三个维度谱写青春之要义。剧中有青春之党。百年之间,多少共产党人在他们最风华正茂的时候奔赴使命,许多人“28岁出场,29岁牺牲”,他们最青春的这一刻被定格在了舞台上。“为了新中国”篇章中,舞台上出现一张张年轻共产党人照片和无数铿锵有力的“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宣告,仿佛无数个前仆后继的身影,此等精神高光远远超过舞台的灯光,让我们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迎面而来,谱写了一曲党之赞歌。剧中有青春之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③“建设新生活”“奋斗新时代”两篇当中的雷锋、株洲电力机车厂工人、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研究总院院长、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等,这些青春的形象又汇聚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丰沛力量,奏响了一部新时代国之颂歌。剧中有青春之你我他。历史故事中,28岁的毛泽东奔赴党的一大,22岁的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现实征程里,深情礼赞的20岁北京大学生誓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年轻党员为主的湖南卫视导演团队把一个青春的百年大党立在了舞台上。还有更多年轻人观后感言“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思政课,明白了今后该有什么样的志向”。用青春致敬青春,以青春示范青春,青春的主角既是你也有我。晚会无不散发着向上的、昂扬的气息,让革命人永远年轻,唱响了真情靓丽的青春之歌。

《百年正青春》艺术创新成绩远不止于此。通过《大地颂歌》到《百年正青春》两部作品历练,我们收获了更多。我们增强了文艺自信。以前在舞台艺术创作上不敢挑战、不敢突破,通过《大地颂歌》《百年正青春》两次挑战之后,我们信心激增,对跨界创新的舞台艺术形式有了底气。我们坚定了文艺创新。湖南文艺新气象的背后就是人才和创新,这台晚会勇于克服固有观念,跳出老套路,突破旧边界,超越想象,为未来的创作找到了方法和路径。我们凝聚了文艺力量。晚会汇集全省乃至全国优秀文艺力量,在共同追求、共同主题、共同目标下,集中了最优势的资源,凝聚了最广泛的力量,建立了最深厚的感情。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对百年最好的礼赞,就是创造新的时代,对第二个百年最好的致敬,就是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湖南宣传思想战线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以高度政治自觉传扬百年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磅礴奋进力量,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这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未来两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这将是湖南文艺创作的重大机遇,也是需以优秀文艺精品深情回应的时代命题。书写“新史诗”的历史责任已传递到我们的肩上,我们将继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与时代同心同向、同频同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出更多比肩甚至超越《大地颂歌》《百年正青春》的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②李大钊:《青春》,《新青年》第2卷第1号,1916年9月1日。

③ 习近平:《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人民日报》2019年3月26日。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