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考分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题库建设探讨

2021-11-28 02:56黄要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计算机网络考核

摘要:依据技术应用型本科特点,在完成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考分离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探讨考核标准、考核的重点内容、题库分类、题型和分值、考试形式、机考组卷等问题,提出按照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分类的题库建设方法。

关键词:教考分离;计算机网络;题库建设;考核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8-020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教考分离是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承担考核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不独立承担所授课程的考核命题、阅卷、考试工作,而由相关人员从试题(卷)库组卷、抽卷或由相关部门指定的教师出卷或集体命题或机考,原则上采用集中流水作业方式阅卷的一种考核方式,从而督促教师规范教学、督促学生认真全面的学习课程内容。近些年,很多高校都已经或正在进行教考分离的教学改革尝试,一些公共基础课的教考分离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专业课的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课,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教考分离比较困难,如何完成专业课程的教考分离则仍在探索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原理性知识不容易理解、一些知识点不断更新,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所以被公认是一门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将该课程实行教考分离的高校很少。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在内容、深度、实用性等方面已经有很多教学改进,考核方面也积累了很多试题和经验,教考分离势在必行。为了减少一些不利因素对专业课教考分离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并制定相应对策[1],特别是题库建设。

1 制定考核标准

为了避免只是形式上的教与考分离,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课程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通常是指考核范围或考核大纲,严格意义的考核标准实际上是没有的,一般是参考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考试计划和出题组卷。国家教指委对计算机类一些核心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和建议,并给出建议的教学大纲,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参照该建议编写本校的教学大纲,并没有具体考核的标准。授课教师通常根据个人对教学大纲内容的理解出题组卷。如果采用教考分离方式组卷考核,则需要统一认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考核标准,比较详细的规定考核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根据专业课的特点,说明考核的重点、对各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以及应当具备哪些应用能力等,并充分体现在题库中,避免考核结果出现较大的偏离。

1.1 制定考核总体规划

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模块主要分为基础、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等,依据教学大纲,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一个简单的考核规划示例如表1所示,根据技术应用型本科学校特点,可以设定基础知识占比50%,基本原理占比20%,应用能力占比30%,然后分别设定各模块的具体分值。课程的重点在基础、网络层和链路层,这些模块的分值较高。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分组交换,这个内容既是基本原理,又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所以添加了一个综合模块,对于初学者,比较难理解,分值较少。运输层的内容虽然很重要,但仍属较难内容,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学生,只考核基本内容,所以分值也较低。应用层内容虽然更贴近应用,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应用能力目标是能够搭建网络,所以应用层分值较低,而网络层的应用能力部分较高。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适当调整表1的各项比例。如果是按专业分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2],则按不同专业要求调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该表格,列出各章节的具体知识模块或知识点。

1.2 明确考核重点内容

为了避免试卷中出现偏题、怪题,应在考核标准中明确具体的重点考核内容,应当至少80%的试题考核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其余约20%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程相关的扩展内容。依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主要是要求比较全面地理解网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据此将各模块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例如,在基础中,重点理解分组交换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包括分组交换的过程,五层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主要功能、使用的地址和常见的协议,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时延的概念以及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网络介质等。应用层,重点理解HTTP协议工作过程,并了解常见的几种应用层协议。运输层,重点理解TCP与UDP的主要特点,端口和套接字,TCP的首部结构和主要字段的含义,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网络层,是本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仅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包括IP首部结构和主要字段的含义,IP地址及在网络中的分配,路由表及路由转发过程,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RIP、OSPF的算法特点,NAT和VPN的概念,IPV6的基本知识等,具备通过搭建网络设备实验环境和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简单的网络互连的基本能力。数据链路层,重点理解封装成帧、差错检测和碰撞检测,交换机MAC地址转发表的建立和转发过程。

2 按机考方式建设题库

机考批卷对题库建设要求较高,所以在建设题库时应当先考虑能否机考。目前的考核分为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通常是日常表现、实验、小测验等,期末考核采用试卷笔试方式。笔试的试卷方式已经很规范化了,但是存在很多缺点。例如,批阅和成绩录入工作量大,叙述类题因批卷尺度不一有失公平,成绩计算和录入容易出错,只能对最终成绩分析而无法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分析。而采用机考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采用机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适合的机考软件,二是满足一定数量学生同时考试的机房,三是建设合理的题库并能定期更新和不断完善。目前有很多大型考試采用机考方式,机考方式已经很成熟。如果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机考,不仅可以让教师从批阅试卷的繁忙中解脱,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试题库的建设中,还能积累数据,便于分析。因此,无论是否采用机考,都应当按照机考方式设计试题。

3 题库建设采用便于成绩分析的二级分类

教考分离不仅仅是将教和考分开,更重要的是能对考试成绩分析,获知学生学得如何?教师教得如何?传统的笔试需要人工录入成绩数据,只能大致分析及格率、优秀率和成绩分布,不能分析学生学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传统组卷方法一般按照题型分类编写,如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综合分析等,虽然简单、易行,但也不便分析。若能方便获得更多数据并进行分析,则需要将笔试方式改为机考方式,并采用合理的分类设计题库。常见的题库建设方法是按照教学内容的章节结构层次来划分,然后在每个分类中添加试题并设定难度级别,组卷时依据难易比例要求抽题。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基本的分析需求,但仍然不够完善。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考核的目的应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对基本原理理解到什么程度?应用能力如何?因此,题库建设可以根据表1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作为一级分类,而将章节结构层次作为二级分类,最后在二级分类中添加各种题型的试题并设定分值。这样,就很容易通过机考方式获得这些分类的详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題库建设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组卷抽题时避免知识点重复,需要梳理全部考核内容,并按照一级分类拆分并设定合理的分值。根据表1的分类,基础知识主要考核记忆和基本理解,分布广,难易度属于易的,所以题型限于选择、判断和填空,根据重要性设定每题分值为一分或二分;基本原理主要考核对难点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属于难度较高的,一般为综合分析题,例如抓包协议分析,设定为每题五分;应用能力主要考核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例如IP地址规划、路由表的分析、交换机转发表的分析等,属于难度中等的,一般为分析、计算题或设计,每题为五分。由于应用能力这部分容易出现同类题目重复抽取情况,建议在章节的二级分类下再按知识模块划分三级分类,避免组卷后还需要人工调整。其次,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使批阅试卷过程简单、准确。唯一性的答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但实际上考试的形式就是在限制学生的创造力。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就是知道学生是否具备了一些基本能力。而创造力则需要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培养,例如参加专业类的各种竞赛,或者在授课过程中给出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等。第三,取消原有的简答或论述题型,尽可能把这类问题改编成具有唯一答案的选择、判断、填空等题目。第四,组卷时不设定各种题型的分值,按照一级、二级分类的分值抽取试题,组卷后的试题只有序号,不分题型,也便于打乱顺序防止相邻学生抄袭。第五,由于题库数量需要达到组卷的六倍以上,不能因为凑数量而出偏题、怪题。

5 结语

题库建设是实现教考分离关键步骤,也是能否通过考核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很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受水平、能力限制,只靠本校几个专业教师完成题库建设工作,难免存在偏见。同时,开始尝试教考分离暂不适合跨校考试,因为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不同,考核标准不统一,即便是同类型的学校,教学内容和重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教委等相关部门对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给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或者同类的几所高校联合制定考核标准并建设题库,提高题库质量,也可以减少很多重复性工作,切实做好教考分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彩丽.现行教考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5):53-54.

[2] 黄要武,李天俐.“计算机网络”课程按专业分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23-124.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计算机网络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