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底色

2021-11-28 06:29赵婷
山西文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友黄土地人和事

赵婷

于我而言,文学创作是从三晋大地里生长出来的果实,带着黄土地的芬芳、煤炭的泥污和祖祖辈辈滴落在這片土地上的汗水。在这片土地里埋葬着的先人,生活着的亲朋好友,一草一木,一街一路,是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起初,创作这篇《不惑之年》是因为一个很现实的原因——百篇写作,这大概是让每一位中文系学生又爱又恨的任务。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要写出七八篇不同文体的作品,更痛苦的是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在方格纸上。回想起那段点灯熬油、加班加点写作的日子,我还是心有余悸。我并不害怕肉体的疲倦,真正令我恐惧的是创作力的贫乏,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煎熬。看着空白的word文档和日渐逼近的截止日期,除了焦虑以外,我一无所知。幸运的是,我还有故乡。我想起了那些在黄土地上操着方言的乡亲们,那些在土地上、在煤矿里,在小镇上努力生活着的人们,那些发生在我身边鸡零狗碎的小事。这些人和事自己钻进我的大脑,这一刻,我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了。于是,这个关于农民、工人、商人,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出。

我不是置身事外的创作者,而是活在这篇小说中的一个孩子。孙玉福、余陶明和陈学友,他们是我同村的叔叔大爷,是我父亲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伙计。我从这个或那个邻居的口中听到他们的故事,默默看着他们生活的起起伏伏。当他们过得顺遂时,我和他们一起开心;当他们日子紧张时,我也跟着难过。他们不是我的人物,是我的乡亲,是陪我长大的人。在写这篇小说时,我从不会感到素材的匮乏。因为只要一想到家乡,那些人和事便向我奔涌而来。孙玉福、余陶明、陈学友,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无意指点江山,也不奢望可以一夜暴富,对他们而言,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或许没有人会记得这些老实本分的百姓,也没有人会记得这些消磨在家务事里的时光,可是我不会忘记。

农田、猪圈、煤窑,都曾是我童年的乐园,我至今仍记得小时候在这里玩耍的快乐时光。猪瘟、煤改、创卫,这些事件对于山西人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我这个涉世不久的“00后”也记忆犹新,这都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是整个时代缓缓向前的缩影。我无意刻意为山西农村著书立说,也没有能力去呈现21世纪的城镇乡村景观图,我能做的只是把那些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人和事写下来。这些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这些靠着自己的力气和本事踏实生活的人们,我记得你们。

就像莫言说的那样,“对于生你养你、埋葬着你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故乡是我写作中最浓厚的底色,这是生养我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写作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写出好的作品,但山西将永远影响我的写作,如同深扎在土壤中的根系影响它的枝叶。

《不惑之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我文学创作的新起点,我期望能够写下更多关于山西的故事。这或许不仅仅是山西的故事,更是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现代人”对记忆深处的乡土文化共同的眷念。

猜你喜欢
学友黄土地人和事
画与理
《黄土地》画报
科学故事 学友动漫
不忘黄土地
从黄土地走来
亲不够的黄土地
《中国地铁60年
——人和事》出版发行
已过去的2015年里想要感恩的人和事?
張学友『我醒着做梦』
我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