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罗湖

2021-11-28 06:59心远
闽南风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罗湖崇德

心远

一路,尽是坡陡路崎,更何止九曲十八弯?放眼望去,坡岭上、岩崖间或沟壑里,满目尽是一片片低压压的绿树与翠竹。然而,这神奇的世界,也随坡度越来越高,渐渐发生变化……树,棵棵高大挺拔;竹,也根根修长秀尾;就是足底下的野草鲜花,也是那么翠绿,那么鲜嫩,那么艳丽。这时,缕缕如箭般金色的斜阳,正不断穿过枝叶的缝隙和乳白的山岚,折射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

看车窗外如此美丽的锦绣世界,在这新年的第一天里,我一路欣赏着……不久,便到了目的地,村长远远就在观景台前微笑着迎候我们。

这四十出头,高大、和蔼的村长与我们一一握手之后,便引领我们上前面的观景台,面对整个山村作了详细介绍。南靖县奎洋镇罗坑村开基始于明代,平均海拔370米,现有人口806人,有“庄”“谢”两姓氏,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距镇政府38公里,到县城59公里,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南与书洋镇奎坑村比邻,东与船场镇赤坑村接壤,西靠亨阳湖。

难怪,今晨我们早早从县城出发,朝东南边沿的船场镇,后七拐八绕过赤坑村,驱车一个多小时才抵达。许是由于海拔升高了数百米,更何况这隆冬时节,山风也一路越来越冷;又走了那么长路程,看窗外翠色欲流,风景旖旎,如诗如画……一路景观快如翻书般瞬息万变,也在情理之中。

都数十年了,离开深山里的三尺讲台后,我已好长时间再没深入大山。故而,这清淙的山水,这葳蕤的草木,对我的吸引就不言而喻了。观景台右侧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满目尽是原生态树木、翠竹和藤蔓等。这里有数人合围的红科树,它巍然挺俊,高耸入云,就是树上较小的藤蔓也有臂腕粗;左边同是茂盛的森林,高大的麻竹直逼云霄,竹林里又独“矗”两株双人合围相依相拥巨大的红科,枝上的臂杆也穿插相携,远看是那么和美,那么情深,那么爱恋;近观又是那么高大,那么健硕,那么强悍!看似互为一体的“百年夫妻,一世情缘”的情人树,怪不得同行数位妙龄女郎,笑呵呵争相前去拍摄,她们要的是夫妻恩恩爱爱,家和万事兴!再往前看,斜对面山坡上便是一望无垠的毛竹,在金阳与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面碧绿的锦绸,连绵数千米;又似一帘舒缓的微波碧海,无边无垠……手扶觀景台护拦,向下鸟瞰,一眼就能看到坡下有数座浑圆的圆楼和硕正的方楼,最早的是清代的声德楼、成德楼与解放楼,倘若连同村中数座奇特的五凤楼,共有十二座。据说,先前当地遐尔闻名的大庄主——庄凤阳就住在崇德楼内,其父辈仓库的钥匙就足足有“一斗米”重量!看着这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罗坑村,我不由自主地感叹。

“这应该叫‘罗湖村才妙,就是底下的小溪也要称‘罗湖溪才好听些。因为四周都是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青山绿水。村里又有那么多景点,早构成一处天然巧妙的‘湖心。人美不如天作美!那几处风景楼,不就是‘水中的方舟么?”

“你说得不错,‘湖也比‘坑来得有灵性、有精神、有气魄,更显现它的博大与宽宏!如今,我们已投入七十多万元,正开发建设罗湖山庄,并成立南靖崇德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长听了我如此赞叹,也十分赞同地应和着。

进入罗湖山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庄崇德楼前一排正含苞欲放素洁的含笑花,数丛粉红与红蓝相间的三角梅,以及大楼房前屋后一些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山间野花。在这隆冬时节,在这高海拔桃源般庄园里,还有这么多花儿迎着冰凉的山风绽放,确实很难得!

崇德楼这座始建于清道光丙午年间(1846)的五凤楼,共有两层。为四檐六角攒尖砖瓦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称“五凤楼”。倘若连同外面连接着的左右两座边房,总建筑面积约有四千平方米。来至楼前,大门左右各有两个石墩,一边石墩上雕有梅花与小鸟,另一边石墩上则刻有树木和小牛,虽不是很清晰,却也能看得清楚。看来,从明清至民国时期当地先民乃是以农业与竹木业为主要生活和经济来源。就是迈入正门大厅,也能印证其中的端倪。前面便是崇德双层主楼,上下左右各有两个主房,中间为厅堂,楼前有条甬道直通楼外左右两座边房。大门左右两侧又建有四间厢房,厢房外面就摆有许多古朴的劳动工具,有运载粮食的木轮,有扬谷去尘的风柜,有捉鱼摸虾的竹筐,更有制作棉被硕大的手提木杵……

于此细细观览,能发现这么多古老岁月的印迹,着实令人开心。然而,最让人欣喜的是无意中竟搜寻到底下有块“门”字形四方体的牌匾,雕有美丽的鸟兽花木细纹,且在古色古香的木匾上方题有“孝思堂”三个金色大字。在中国,启用这三字作为祖祠的牌匾,最早起源于明朝,正好与此地开基的朝代相吻合,看来它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比这座楼还要早数百年。在古代,先民建“孝思堂”主要用于祭祀先人,教育子孙后代,要勿忘前辈,思念前人,要像先人一样为人、处事与生活;并继承先德,传承孝道,使其祖祖辈辈的丰功伟业和仁孝品德,一代代传承。它外形不是很大,应该是摆在祠堂内,以供立先祖灵位祭拜所用。我推测,此地先民一定还有一座土木或砖石结构庙宇,用以专供后辈祭祀先人的祖祠,名曰“孝思堂”。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现已不复存在,仅留下这块牌匾。不难看出,当地百姓古来就“家有家规,族有族法”,代代有着“敬祖尊老,孝心永存”的思想和美德!

紧接着,我们来到新兴楼。这座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大楼,共有三层。一层有18间,设有一个大门,二三层有20间,中间前后为两间主厅,左右设有两道楼梯。楼内十分宽敞,摆设极为整洁,错落有致。

其实,步入罗湖山庄,我最欣赏的还是那条淙淙流淌着的罗湖溪,且不说它在旱季也能涓涓细流,就是在大雨滂沱的夏季,据说水再大它也不会发浑,依是如泉水般清澈甘甜。我想,这应得益于它匠心独具的自然环境。在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原生态山林和水土保护都十分到位。如今,又投入200多万元,修筑了一座山庄戏院、一架小桥和两岸共220多米长两米多高的石岸,并在岸上建有一米多高的白色花岗岩护栏。远远望去,罗湖溪一带风光秀丽,小桥流水景色十分迷人。岸边六角形的“兴龙亭”,设有五根巨大的石柱,五块连柱的石凳,极为古朴和清雅,既可供游人和村民歇息纳凉,又提升了景点的品位。沿小溪我们细细观赏着水中的鱼儿,它们一簇簇,一群群,成群结队的,不是很大,却不时张着小巧的嘴巴,摆着细巧的尾鳍,在数只白鹅嘎嘎鸣叫声中不断游来游去……溪水也从一级一级的石阶缓缓而下,如是山岚,又似流云,更像绸缎。当我们跨入水中,便如置身于轻飘飘梦幻般迷离的仙境……在这桃源世界里,就是头戴斗笠,身披晒衣,手提竹筐,牵着牛犊子的当地村民,也是那样和蔼可亲,不时与我们亲切打招呼,并温和地问寒问暖。过了小溪,我们来到一棵大树下歇脚,这时一位村民忙放下担子,请我们尝尝他刚采摘回来的甜甜桔子,如是遇上远归的亲人,既亲切又热情……

不久,我们便爬上一处山峰。让人惊讶的是——山这么高,这么大,上面却是平缓缓,圆浑浑的一大片茶园,并接连左右两旁十分开阔的坡地,不论我们站在哪个位置,放眼都望不到边……村书记说这片茶园共有五百多亩,种有丹桂、单枞、金仙、奇兰、毛蟹、金观音和金牡丹等品种。欣赏完茶园美景后,村长还指了指前面不远处一片翠绿的山林,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那里还有一块巨大的“仙石”,很快就要开发,到时还将请我们前来赏阅。

罗坑村原本是我县市级贫困村。这些年靠茶业、竹木业和种养业的生产与发展,百姓生活已大有改善,全村共有山地面积一万多亩,其中生态林4200多亩,茶园2800多亩,高标农田800多亩。同时,2019年6月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如今又以旅游业为依托,正开发和建设罗湖山庄,使全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均年纯收入达13600多元,现已全部实现脱贫。

回来的时候,我有幸在罗湖溪畔捡到了一块约摸千克重的汉白玉石英岩卵石。看着这块鲜丽的奇石,我一时喜不自胜,忙把它放入水中清洗,再细心左右观赏,爱不释手:捧在手心,如云般纹理清晰可见,既可让人心悦恋怀,又可让人怡情布景;放在水里,更似枚玲珑剔透巨大的鹅卵……凡到一处新的落脚点,都得珍藏一个美好的回忆,这虽仅是我一个不足挂齿的习惯,或一种爱好,但它分明让我看到了罗湖山庄正如白云般蒸蒸日上的美景;更似枚即将出壳的鹅卵,如日东升就要啄破绚丽的云霞……

猜你喜欢
罗湖崇德
田期启
深圳罗湖:“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深圳:“i罗湖”平台助力“互联网+政务服务”
罗湖:老城区新经验
如何提振乡村学校文化自信
深植崇德育人理念,塑造精品校园特色
罗湖打造掌上政府平台“i罗湖”
假枪?真枪!
儒家“崇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左传》中的孔子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