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1-11-29 06:31靳成达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

靳成达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长春 130052)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力主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内需体系和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主动地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并遵循合作互惠原则,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1]。因此迫切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外国文化以及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2]。同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物流交通、产业转移等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重要战略投资者,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这些都对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满足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专业科目学习、继续深造、工作就业以及国际间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即进行跨文化教育。高校应该把培养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应该对国外社会的风俗和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增进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够在课堂上逐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外国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交往和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3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为了解大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际状况,研究选取了近20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跨文化方面的相关课程涉及太少,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讲授不够充分,57%的学生希望能够开设一些关于跨文化沟通技巧方面的相关课程;调查还显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跨文化技能相对薄弱。

3.2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促进了国际间的沟通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近年来,高校确实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逐渐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首先,无论从学生自身、学校还是企业单位,仍然将英语四、六级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英语学习还是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上,而对于语言的运用和文化意识则被忽视;其次,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没有对跨文化教学课程进行专门设置,教师对学生跨文化知识的传授,也是基于日常英语课堂教学的渗透,其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少,而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需求却远高于此。因此导致学生对跨文化技能掌握不足,知识面狭窄,而且除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略有了解之外,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第三,课堂教学的方法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尽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互动环节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授课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一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实践当中去,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无法达到“一带一路”对英语人才设定的需求目标[3]。

(2)教材内容陈旧,不具备时代特征。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编撰,仍然注重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关注的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没有结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更新,对课文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很少,而且教材针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中涉及的科技、文化以及产业等内容几乎没有提及,缺乏国家文化、人文地理和时代资讯等内容,与时代脱轨。因此学生很难从教材中学习到最新的文化知识和时代资讯,无法拓宽英语跨文化方面的知识[4]。

(3)专业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的专业教师需要提高其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使其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以满足学校和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一方面,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背景缺乏,对“一带一路”的决策认识不足,将会导致其课堂英语教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把握形成偏差,仍然将词汇、语法和听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减少对语言文化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若缺乏对国际间经济形势以及就业形势的了解,也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锻炼平台和未来的就业指导[4]。

(4)课堂内外缺乏对大学生的跨文化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原因是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会优先考虑英语考试成绩分数较高的毕业生,学校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书面成绩,却忽略了实践课程和课后活动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好自主学习时间,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实践和锻炼。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通过了很多英语等级考试,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也很得心应手,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很弱,无法用文化差异的思维去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运用的机会和平台仍然有所欠缺。虽然很多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但现实中一些企业单位提供的实践项目不完全符合“一带一路”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跨文化语言交际氛围不浓厚,实践效果不够理想,跨文化交际技能没有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

(5)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差,跨文化交流存在畏惧心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不仅仅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需要依靠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查找资料,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英语水平。但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习惯来自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不会自主地进行跨文化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另外,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这些学生当中有些是因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而怯于与外国人交流;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具备的跨文化知识有限,而不能与外国友人进行顺畅地沟通和交流;这种心理直接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自卑心理,严重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当然也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

4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在非外语环境中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通过正规的、有效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即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很好,但是如果不对其采取有效的跨文化知识教学,任凭其自然发展,是很难得到提高的。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大学教学实际情况,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形式、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和实践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关于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跨文化知识,主要目标在于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如听、说、读、写、译以外,还应该在现有的课堂设置中,增加一些介绍各国风俗文化的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应侧重交际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广泛地了解国外一些国家的文化礼仪和交际习惯。通过这种方式的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使他们可以轻松地融入未来的英语沟通和交流,避免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因为不了解文化而引起误会或手足无措。

(2)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应根据社会与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向学生传授具有先进性以及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有关“一带一路”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和理念,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能够满足“一带一路”的要求。在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同时,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添加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等教学手段,利用最新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们不仅能接收到先进的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体验,也有利于提高其学习主动性[4]。

(3)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注重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英语语言文化内容很少涉及,因此,学生对英语语言形式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了解较少。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选择英语教材时,到语言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果教师可以实现采用自编教材,那么在编撰教材时,可以适当增加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包括文化内涵、文化观点等内容,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使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互相平衡。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与外国文化相关的作业内容或小组活动,或者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跨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促进学生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思考。

(4)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积极转变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首先,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教师参与跨文化教学培训和教学交流,丰富教师的跨文化教学体验,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跨文化教学水平,更新跨文化教学策略;其次,高校可以组织英语教师进行国际访学,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文化沟通,建立教育合作项目,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质量和水平;第三,高校应加强对高素质英语教师的引进,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此外,可以聘请外籍的英语教师,定期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们讲授跨文化知识,或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对跨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5)搭建跨文化交际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他们国家的风俗和文化。高校积极为学生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特别是能够参与涉外企业工作的实践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改变学生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态度。学生有机会进行对外交流的实习工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跨文化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开拓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的一些学校建立教育合作平台,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去其他国家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游学和社会实践,亲自去感受异国的风俗文化,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论

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需要培养大量优秀的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高校应遵循“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实践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