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9 06:31潘芑骥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竞赛比赛教学模式

潘芑骥

(宜春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

在高校设置的必修体育课上,主要分为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等培训课程,旨在强健学生的体魄。健美操作为一项运动项目需要音乐和体操的融合,能让学生的形体和身体体能都得到增强,想要将教学高效化、质量化,就必须要学生和教师双方重视,从现在的教学状况来看,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成绩不重视只是单单地要求不挂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可能会产生倦怠心理,双方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刻不容缓,进些年来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对各类学生的改变效果显著,因此将此教学模式应用到健美操教学课程中,以期望实践使健美操课程课堂效果得到改变,使学生的学习高效化和高质化,增强学生的体魄,将运动锻炼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改变学生的运动锻炼意识。

1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内涵

(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概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这个词条第一次出现是在2014年第五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上,它最初产生目的是促进高职类技术院校对学生和教师双方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为学生开展一个表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同时树立起榜样的力量,促进更多学生改变现状,在提高毕业生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以赛促教”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教学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赛促学”就是学生通过比赛,将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和所掌握的技能融合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不菲的效果,后又得以推广应用于各类学科当中。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在最初高职院校的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比赛学习效果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上课时更加热情多彩,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将学生的技能学习引入正轨,学生在大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也在不断地鼓励着教师前进,学校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学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相对应的业界更受欢迎,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效果,又被应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培养了创新思维,给了教师表现自我的平台,减少了职业倦怠心理,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改变下,教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实践,达到学生对学习知识深化理解。

2 目前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对于健美操的教学,教师倾向于选择中规中矩、大众化的曲目,不会轻易改编,缺乏创新意识。有的教师存在一个学期只教一曲,一节课只学一个动作,剩下时间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排练。在事实情况下,随着初高中课间操改革,高校教师选择的健美操很可能就是学生高中每天做的课间操,当学生选择了健美操课程,面对已经学过的课程,教师较慢的课程进度,很容易失去兴趣,在课上教师预留的练习时间中,与同学玩闹,破坏课堂纪律。

(2)课堂教学法单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课前跑步热身、做准备活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回顾和新动作及讲解、学生自由结组练习、下课前统一练习这个总步骤、学生面对一成不变课堂内容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课堂缺乏教师和学生之前的互动,缺乏表现的舞台,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挑战性,对待单一的动作讲解不明白原理,不清楚锻炼的核心是什么,很容易造成身体上潜在的损伤[1]。

(3)课堂组织松散。在高校的课堂组织群体中,通常是在第一节体育课上,同一年级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安排到同一节体育课,学生根据自身的喜爱项目进行分组,不再以班级为统一,将不同专业的、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大多体育班级人数50~60人不等,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虽然以学生的选择为基础,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观察到,由于学生来源的广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陌生,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与自己认识的同学组成小团体,班级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团体,而是一个一个小团体,课堂组织松散,教师管理上出现困难,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小团体,又由于组织松散,体育委员对学生的管理也很容易产生问题,威望不够,有时信息的发布也会出现丢落通知不到位的现象[2]。

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制订竞赛计划。对于比赛的制定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要考虑的第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应在考试周前一个月之前进行,避开各种重要考试以免由于比赛影响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或者打消学生的参赛热情,要做好提前策划,对于学生健美操课程的进展的关注,对于健美操的比赛,要等到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进行比赛宣传,这样教师也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插入一些健美操技巧,让学生更有信心参加比赛。再者,比赛的频率不能过高,这样会引起期末慌乱的现象,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同一类项目的更多比赛只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竞赛的目标和初衷不能走失,制定的比赛项目要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比赛的赛前筹备、选手培训、赛中场地规划、赛后奖励和反馈等要做好周密的布局,将比赛做到有仪式感,对比赛前的仪式规划做到万全准备,提升学生对比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比赛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对于体育健美操的重视和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有计划、有目的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提高学生参与热情[3]。

(2)完善比赛机制。想要完成一场完美的健美操比赛,做到每个人对比赛结果心服口服,就要像足球或者篮球赛事一样有完备的比赛机制。首先组建好评委团,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与参赛队伍不相关但有一定健美操经验的人员组成评委团,同时也可以增加观众与比赛的互动,增加观众的注意度和参与热情,将现场的氛围表现得更加严谨浓郁,评委给出分数平均数占最后成绩的60%,观众团平均数占最后得分的40%,保证比赛结果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以防比赛后双方由于不服气而引起的争执,甚至导致打架斗殴事件。其次,对于各种得分和扣分项目的明确,根据动作的准确性、动作力度、动作幅度、动作熟练度、动作协调度、总印象技术,通过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进行充分具体地评定,保证好每一支队伍得分的准确性。最后是评委点评,在每队表演后,评委团应当根据表现进行点评,将表演中可圈可点的地方进行表扬,将不足的地方指出,让队伍及时认识到他们的失误,想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竞赛机制需要不断地摸索,一个纲领性的规则是必须要存在的,让学生和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这样的机制真正在实际意义上运行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主动地改变课堂模式,加入新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标准,学生主动配合完成,让竞赛变得更加有意义[4]。

(3)教师重排教学规划。学校开展一项竞赛活动不仅需要策划,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配合,这样才算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授课的内容,使课堂不仅是简单的学习一个舞蹈,更多地将健美操的原理和技巧以及好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到健美操的益处和原理,对学习健美操更加有热情,教师将原理传输给学生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对学生形体动作的要求,要求结组进行有创意的编舞,将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挂钩,让学生重视对健美操的学习,增加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为以后的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竞赛小模拟,给予学生表现的舞台,增加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基础,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学习健美操很多个学期,有的学生只是刚刚开始学习,教师注意好对不同学生的程度化教学,平衡好课上教学的难易度,将学生分为有基础和无基础两组,给有基础的同学拔高的任务,给没有基础的同学基础巩固性的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习到内容,增加对健美操课程的兴趣[5]。

4 进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成果

(1)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当学校开展竞赛时,不仅是学生之间的竞赛,更是老师之间的竞赛,老师在竞赛的促进下会产生新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改组,将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健美操的意义和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跟随潮流创造出更加有趣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热情,通过传授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取得成绩就后更是对教师的一种鼓励促进,将竞赛的形式不仅限于学校之内,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竞赛,现在校联赛的举办的次数越来越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这类教学模式得到了各大高校的肯定。例如在2020年11月18日至2021年1月2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执行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云”系列大赛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在北京体育线上平台成功举行,本次比赛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38所高校,10 515名人员参与健美操项目,比赛中各类竞赛项目繁多,有双人、五人、十人团体等项目,健美操队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贯彻体育精神、落实每次任务。在比赛过程中,健美操队运动员积极参与,本着“友谊第一,成绩第二”的原则,在赛场上进行了激烈、友好的竞赛,这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耐心,体现着学生的实力,背后也有带队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师通过一次次的代练,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让工作更加具有热情,上课内容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内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改观学生对于健美操的认识。由于初高中教师对体育科目不重视,学生对体育有了强烈的刻板印象,近些年来有数据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向好,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学生对大学开展的体育也是逃避,认为是不重要的,尽管国家作出强制要求体育不及格者,不能毕业的硬性规定,但依然不能充分使学生提起对体育的重视,逃课、替考现象始终发生,明明清楚被捉到的后果但仍是“顶风作案”。面对这样的形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的使用,很好的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的渴望,学校提供一个机会,学生通过表演节目,散发自己的闪光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学生上课更加尚学,通过不断的锻炼身体体能变好,形体变得更加协调,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也感受到其他队伍的能力,认识到了健美操的意义,是学生对健美操的认识改变,让练习健美操成为一种习惯,健美操大赛的举办,丰富了学生生活,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每天的健美操以及他们获得的奖项将会成为他们大学的美好回忆。

(3)优化校内各组织协调。一个竞赛的开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配合,学校的审批、教师的配合、学生的活动宣传,都对一个竞赛是否能成功举办,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经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活动的氛围传播到整个校园,操场上运动练习的人多了,学生的注意点不再是手上的手机。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就是利用比赛让学生重视其对健美操学习的态度,态度的端正自然也会更有意识地注意到健美操运动对人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任目的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谐,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学到内容,达到校内各组织协调配合的高水准。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体育精神,将运动锻炼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竞赛比赛教学模式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选美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6)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