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需求与实现路径

2021-11-29 13:06超,薄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基因

张 超,薄 海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需求与实现路径

张 超1,薄 海2

(1. 辽宁工业大学 招生就业处,辽宁 锦州 121001;2.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红色基因记录、传递和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功能,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在具体的学生党建工作中用好红色资源,做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赓续与传承。在融入的具体方法路径上,需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培育政治文化、注重自我教育和打造文化品牌三个方面重点着力。

红色基因;高校学生党建;政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通过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发展等工作的全部实践活动,就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承革命文化,牢筑党的执政根基。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

一、红色基因的文化属性与政治功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反映共产党人革命理想、政治信念和精神品格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资源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文化的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延续的过程中,红色基因记录、传递和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是各种红色资源的最核心、最稳定部分。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用好红色资源,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信仰、精神品格、理论文化上区别于一切其他政党的“遗传密码”,其不断复制和表达的过程传递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和政治信念的凝聚。因此,红色基因天然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功能。

红色基因内含于并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一种文化基因。红色基因蕴含的理想信念、宗旨原则、革命精神都是通过红色文化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红色基因其文化功能的形成发展、作用发挥与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因此,红色基因的融入与传递过程就是红色文化发挥以文化人、文治教化功能的过程。作为革命文化视野中的稳定表达,红色基因的不断传递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红色基因凝结了党的政治主张和理想信念,其不断复制与传递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2]91因此,红色基因的融入与传承便成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所必需的重要内容。将红色基因融入党的建设就是党的建设自我完成的过程,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必然。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政治文化需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高校形成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从政治文化的构成上看,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理论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3]11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此政治文化诉求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的题中之义。

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文化。从文化支撑与政治塑造角度来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在思想上解决大学生党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信仰问题。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学生党员,在数量上完成党的组织建设,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重要的是解决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完成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在造成忽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缺少一条贯穿其中的革命文化红线。也就是说,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尚未突出红色基因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传承性作用,这也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设并未取得最佳效果。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助于塑造高校党内政治文化的崇高境界,可以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基础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主流的核心价值理念。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必然要求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核心价值共识。现代社会充斥着不确定和碎片化的个体意识,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坚守和秩序规则,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在历史观和文化观上产生思想虚无和价值迷失。因此,确保高校学生群体形成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的核心价值认同,就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20从对象上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和培养,在党员学生以及学生党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红色基因由于凝聚了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因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党内政治价值认同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需通过红色基因的传承性教育,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道德教化,形成具有凝聚和导引性的价值认同,构筑最为广泛的文化安全。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文化品牌需求

党建文化品牌是党组织建设载体具象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可以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成有效抓手与长效机制。打造党建的文化品牌,可以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的标识和支撑作用,可以将红色基因中的文治教化功能实现充分地显性表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性强的党建文化品牌,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政治与业务上做出的因地制宜结合。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可以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学校自身的特色,将高校学生党组织打造成为一个传承红色血脉、永葆革命生机的政治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4]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可以有效地传递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党建工作方式的重要创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都一定程度地借助红色资源,但并不是政治文化自觉上的党建品牌打造,并没有自觉应用基于自身独特红色资源的文化优势。缺失了文化品牌的标识和支撑,党建工作会在文化根脉上缺乏根基,会流于形式,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凝聚作用。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需将自身学校文化背景和所拥有的红色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打造具有特色与实效的党建文化品牌。同时,通过高校党建文化品牌可以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水平,促进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培育政治文化,融合地方红色资源禀赋

政治文化氛围的培育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有助于大学生抵御社会上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促进学生党员的道德和价值养成。从文化发展角度看,党的建设是在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发展中不断复制、传递蕴含于党内政治文化之中的红色基因,以此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政治理念。红色资源浓缩了党的奋斗历程,是共产党人精神特质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成为培育校园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地方红色资源为属地高校学生所熟知,因此更具现实的感染力。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培育校园政治文化,更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大学生党员群体的主动参与,将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转化为建构者。

“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头。”[3]112只有积极探索革命文化和创新发展路径,不断发掘它的涵养、引领、激励功能,才能从源头上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是注重挖掘地方红色资源背后的革命理论,形成适用于大学生的政治话语表达,建构影响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二是政治文化的影响要覆盖到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全部领域,进而形成学生党组织内部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在对党的思想的宣传过程中,让学生党员主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精神,实现其对地方红色资源的理论自觉,夯实政治文化形成的理论根基。

(二)注重自我教育,实现效果的内化与转化

自我教育就是内在地塑造党员的价值认同,促进形成和发展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实现政治信仰上的价值引领。大学生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能够形成具有内生性的政治价值认同,重点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党员意识缺失,自我认同不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内的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在讲政治的问题上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这种问题在大学生党员中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因此,需要通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促进党的建设效果的内化与转化。

“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2]525自我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激发学生个体的革命情感,坚定其革命信仰,是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的强基固本。从作用机制上看,自我教育通过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在感受,可以实现隐性手段对思想政治显性教育真空地带的填补。另外,自我教育不仅是个人内部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早在1923年,党中央在制定宣传方针时,就将文化思想上的问题作为吸收知识阶级,投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方法,在教育方法上也采取了政治讨论、演讲和参与各地现实的劳动生活形式[5]。由此可以看出,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属地的红色文化的传播上,可以实现自身思想转变效果的外在转化,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大学生党员的自身成长。

(三)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学生党建工作项目

党建文化品牌是党建工作政治文化效果的外化,是对党建工作文化内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旨在促进党建工作事务性功能的发挥。打造大学生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要突出红色基因在文化内涵上的传承性与创新性,聚焦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注重事务性工作中的思想与文化融入。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设立思想理论类的党建活动项目;通过宣讲党的系列理论和会议精神设立党建工作项目;通过创新创业团队、考研升学等具体人才培养环节,打造学生党建文化品牌。以此强化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内凝聚力、协同合作能力。

同时,党建文化品牌的主题创建要注重可操作性,这是学生党建实际效果受到认可与推广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活动过于丰富,但思想上和政治上表现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将党建文化品牌与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做出严格明确的区分,在创建管理方式上,要强调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功能团队管理为模式,采取品牌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党建文化品牌创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品牌创建的质量和效果。

[1] 习近平.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170.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6.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4] 习近平.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165.

[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八卷: 上[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30.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6.002

D26

A

1674-327X (2021)06-0005-03

2021-08-08

辽宁工业大学党建课题(2020LGDJ-QN006)

张超(1986-),男,辽宁锦州人,讲师。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