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五山文学中的杜甫形象研究——以《风蒲蜻蜓图》为中心

2021-11-29 13:06王京钰
关键词:蜻蜓诗句杜甫

王京钰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日本五山文学中的杜甫形象研究——以《风蒲蜻蜓图》为中心

王京钰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国宋代诗僧道潜的七绝《临平道中》及其诗意画《风蒲蜻蜓图》,深受日本室町时期五山诗人喜爱,他们曾为此创作多首题画诗。有趣的是,看似应该以道潜原诗为主导元素的题《风蒲蜻蜓图》诗中,却有一部分在融入杜甫及其他诗人诗歌元素后,出现以杜诗诗句为主导描摹、诠释绘画内容的现象。这类诗歌中虽不出现诸如杜甫、子美等直接称谓,却通过化用杜诗的方式与杜甫产生紧密联系,进而实现对杜甫形象的认识和接受。

《风蒲蜻蜓图》;五山诗人;杜甫;蜻蜓;钓丝

室町时期(1336—1573)盛行在诗会上以同一诗题进行诗歌创作,诸多题《风蒲蜻蜓图》诗,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之一。宋代诗僧道潜(1043—1106)的诗《临平道中》,本是这一绘画素材来源,在题该图的题画诗中,又极自然地逆向成为五山诗人诗歌的素材。当然,由于诗会的竞技需要,也为彰显博学多识,诗僧们争相化用相关知识点的其他诗人诗歌以及逸说等,使其成为相关知识的汇总综合体。中国唐代诗人杜甫(712—770)咏蜻蜓的诗句及其诗歌周边,也成为题《风蒲蜻蜓图》诗的语言构架要素。题《风蒲蜻蜓图》诗,在思想上的表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融入杜甫诗句的诗歌中却存在认同、追随典据的杜甫诗歌思想主题的倾向。通过对这类诗歌的分析,可以考察五山诗人是如何通过蜻蜓这一诗歌意象认识并再塑杜甫形象的。

一、与杜甫蜻蜓相关的《风蒲蜻蜓图》诗

《风蒲蜻蜓图》是日本室町时期深受五山诗人喜爱的绘画之一。《诗轴集成》[1]921-1120中有11首从《荫凉轩日录》文明十九年(1488)五月六日记事中摘出的《风蒲蜻蜓图诗》[2]992-993。因篇幅关系,现只将其中化入杜甫诗句的5首[1]1037举出分析。(原诗无序号,序号由笔者为方便分析所加。以下同。又,文中部分所引诗歌只有断句,无标点,标点为笔者所加,不再一一说明。)

①天醉蜻蜓无醒时,风蒲兀兀不堪吹。稳于平地钓丝雨,一剑霜寒立定迟。横川(景三)//②九节花前夏五移,蜻蜓飞入道潜诗。晚风欲立绿蒲雨,影是桐江一钓丝。桃源(瑞仙)//③款款蜻蜓逐水移,风蒲动处立多时。白头诸老青云上,未觉安车如此危。景徐(周鳞)//④日日蜻蜓醉欲狂,绿蒲雨过满池香。露根风叶暂危立,蝇落王郎一剑霜。彦龙(周兴)//⑤□□绮语属参寥,蒲叶蜻蜓雨歇朝。猎猎风凉云母翅,□□翡翠在兰苕。梅云(承意)

另外,在《翰林五凤集》卷第十四中,收有《风蒲蜻蜓图》诗5首[3]276,《风蒲蜻蜓》诗3首。其中化用杜甫诗句的《风蒲蜻蜓图》有3首,3首中有2首与前举诗歌例③、例④重复,不再列举。余下1首(⑥)与《风蒲蜻蜓》3首(⑦⑧⑨)如下:

⑥猎猎青蒲风动时,蜻蜓展翼欲何之。他年有约苇村雨,飞向江边立钓丝。茂彦//⑦翼轻于蝶绿蒲风,来立鱼竿野水东。赤辨丈人吾久要,一丝换得汉三公。彦龙//⑧蜻蜓影里钓丝舒,小立忘机伴懒渔。四翼无风忽飞去,定知香饵有悬鱼。代人彦龙//⑨大钓无人渭水头,一丝风动小沧洲。蜻蜓影似侵钉字,还怪渔郎掷直钩。代人彦龙

此外,横川景三(1429—1493)《补庵京华续集》中还有一首《风蒲蜻蜓图》[4]441。

⑩蜻蜓款款日将晡,雨立钓丝风立蒲。身不自主头白客(已雪),得(我)如赤冕丈人无。

诗歌⑤中的“参寥”,乃道潜的字。南宋胡仔(1110-1170)《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摘《冷斋夜话》说其“经临平道中,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东坡赴官钱塘,过而见之,大称赏。”[5]382-383北宋朱弁(1085—1144)《续骫骳集》中言及:“宗妇曹夫人,善丹青,作《临平藕花图》,人争影写,盖不独宝其画也。”[6]24陈小辉校注中也引明陈继儒(1558—1639)《佘山诗话》中曹夫人作《临平藕花图》的叙述[7]18。然而,五山诗多咏的不是《临平藕花图》,而是同诗诗意图《风蒲蜻蜓图》。不仅诗题,诗中意象“蜻蜓”“蒲”“猎猎”“不自由”“五月”等也皆出该诗。同时,这些五山诗中也融入杜甫及其他诗人的诗歌元素。如例⑤转句中“云母翅”出自韩偓(844—923)诗句“碧玉眼睛云母翅”(《蜻蜓》)[8]7810,结句中的“翡翠在兰苕”化用杜甫《戏题六绝句》第四首诗句“或看翡翠兰苕上”[8]2453。杜诗句典出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中诗句“翡翠戏兰苕”[9]1401。之所以说典出杜甫,是因为杜诗句“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重过何氏五首・三》)的对偶,确立了“翡翠”和“蜻蜓”的密切联系。

当然,唐诗中对偶的“翡翠”“蜻蜓”,杜诗之后陆龟蒙(?—约881)[8]7198、杜牧(803—852)、李群玉(808—862)[8]6595等也曾咏过。然而,日本人无疑最爱杜甫。日本中世纪,“原抄大约出天永或文禄年间”[10]33无名氏注释的《禅林风月集》中,对《临平道中》作释时说:“‘欲立’谓欲据之位而不任己意也。杜诗曰:‘无数蜻蜓齐上下’,又云:‘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11]395很显然地认为参寥蜻蜓与杜甫蜻蜓有着密切关系。杜甫是唐代咏“蜻蜓”次数最多的诗人,相关诗歌四首。其中就有无名氏注释中出现的“无数蜻蜓齐上下”(《卜居》)[8]2431和“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重过何氏五首(三)》)[8]2398此外,还有该释中没出现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二)》)[8]2410和“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8]2379

除诗歌⑤中的“翡翠”“兰苕”、①②⑥⑧⑩中的“钓丝”、⑨中的“钓”“丝”、⑦中的“丝”、①中的“醉”“醒”、④中的“日日”和“醉”“狂”、③⑩中的“款款”、①②④⑤⑩中的“雨”等意象,均与杜甫诗歌特别是有关蜻蜓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些五山诗中也化入了其他诗人的诗句,以及逸事、典故等等。拙文重点就这些诗歌中的蜻蜓形象与杜甫诗歌以及杜甫形象关系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二、人生艰难与易逝之生命感悟

上举例①、例⑩为五山文学代表诗人之一横川景三的《风蒲蜻蜓图》诗,分别收在《补庵京华新集》《补庵京华续集》中。《补庵京华集》是按照前、后、续、别、新、外顺序创作的[4]992-994,例⑩在先,创作于文明十三年(1481)。

《风蒲蜻蜓图》是《临平道中》诗意图,道潜诗歌元素既是构成绘画的主要元素,也是题画诗中的重要诗歌意象。然而例⑩诗起句,却用典出杜甫《曲江二首(二)》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8]2410中的叠词“款款”形容“蜻蜓”。这“蜻蜓”,不仅要像道潜诗中那样“风立蒲”,还要“雨立钓丝”。如前所述,日人早已对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中“蜻蜓立钓丝”给予关注,[8]2398现在,直接成为描写蜻蜓活动的典据。“雨立钓丝风立蒲”的“蜻蜓”,因遭际辗转飘飞,无所安居。“身不自主头白客”更像横川景三自拟同时他拟。文明十三年,应仁之乱结束不久,日本内乱依然不断。曾有避乱外逃经历的横川景三,对无处安居的蜻蜓的遭遇感同身受。杜甫在“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逃难》)[8]2583“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8]2388等诗句中也频频自称“头白翁”“白头翁”。“赤冕丈人”乃红色蜻蜓。万里集九(1428-1500)《春岳崇公记室联句和并序》(《梅花无尽藏》)中有联“赤冕拜英丈,皂衣揖季狸”,自注“蜻蜓号赤冕丈人”[12]865。横川以蜻蜓头部“赤色”与人头部“白色”对比,道出人生易老不由己的哲理,流露惜时叹老的思想。这也正是“蜻蜓款款”出典诗歌,杜甫咏出感叹人生易逝之千古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8]2410的《曲江二首(二)》的主题。横川的“蜻蜓”,不拘泥《风蒲蜻蜓图》蓝本的道潜诗歌,注重通过对杜诗化用,认知并诠释乱离后漂泊失所,以及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杜甫形象。他常化用杜诗发出惜时悲老的感叹,如同时期的《鸥宿斋诗赠稽之侍者行》诗咏道:“百日山中两鬓华,君歧吾洛各归家。松梢扑鹿月明夜,万里谁驯鸥一沙。”[4]442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8]2252《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8]2489

与“蜻蜓”相关的,感悟生命主题的还有驴雪鹰灞(?—1558)《题小画》(《驴雪稿》)一诗[13]224:

⑪片片花飞春去忙,白头谁不感年光。忘忧草是忘忧酒,胡蝶蜻蜓醉欲狂。

这首诗显然是以杜甫《曲江二首》诠释“小画”画面及其意境。起句化用“一片花飞减却春”。承句正合“人生七十古来稀”忧愁时光流逝的慨叹。转句由“草”而“酒”略显牵强,但诗之重点在“忘忧酒”,诚如“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杜甫,在仕途求寻、战乱颠簸、政治倾轧中,日日借“酒”“醉”以忘忧。结句化用“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狂”虽不出《曲江二首》,但被称为“李白和杜甫双人合象”[14]197的“痛饮狂歌空度日”(《赠李白》)[8]2392,以及“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8]2432等杜诗名句,或为出自。驴雪鹰灞通过以《曲江二首》为主的杜甫诗歌诠释“小画”中蝴蝶蜻蜓形象的方式,诠释无奈时光流逝欲醉酒忘忧的杜甫形象。

三、蜻蜓醉狂的形态与诗人操守的坚持

前举例①横川景三的《风蒲蜻蜓图诗》,在《补庵京华新集》[4]702《诗轴集成》[1]1037《荫凉轩日录》中均有收入[2]993。该诗创作于文明十九年(1487)。

诗歌起句“天醉蜻蜓无醒时”,看似描摹蜻蜓的生态行为,实质赋予蜻蜓以精神意识。“醉”与“醒”,是自屈原(前339?—前27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15]187以来,坚守节操诗人形象的行为定义之一。杜甫《醉歌行》中诗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8]2257俨然成为五山诗人对杜甫乱世之中坚守节操、对时事保持清醒的形象认识来源之一。杜甫精神是清醒的,但是形态的确是醉的。“赖有杯中物”“愁与醉无醒。”(《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8]2584与蜻蜓相关的《曲江二首》中更是“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还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人生慨叹。诗歌承句“风蒲兀兀不堪吹”,喻示蜻蜓生存环境的严峻险恶。“稳于平地钓丝雨”中的“钓丝”出于杜诗句“蜻蜓立钓丝”。“一剑霜寒”典出晚唐诗僧贯休(832-912)《献钱尚父》“一剑霜寒十四州”[8]9436。“钱镠自称吴越国王,休以诗投之。镠谕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孤鹤,何天不可飞?’遂入蜀。”[8]9436可见横川景三“一剑霜寒”在形容立于风蒲之蜻蜓体态的同时,也是不趋炎附势、不同流时俗,虽身处恶劣环境之中却始终能够坚守节操、清醒认识社会的道潜、杜甫和贯休的刚直不阿的精神写照。

咏到“醉”的,还有前举例④彦龙周兴(1457—1491)的《风蒲蜻蜓图诗》。这首诗起句中的“日日”“蜻蜓”“醉”均出自杜甫《曲江二首》,原句为“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8]2410“狂”同前面例⑩的分析。结句中的“一剑霜”,和例①诗中“一剑霜寒”一样,出于贯休句“一剑霜寒十四州”。从“蝇落”来看,该句还涉及“王郎拔剑逐蝇”的典故[16]483,此典也为五山诗僧熟知, 横川景三有《扇面王思逐蝇》(《补庵京华前集》)说:“而王思以中书君之事,拔剑逐蝇,盖秉性卞急,丧天真于俄顷,可惜矣。”[4]241彦龙周兴诗句是说,蜻蜓就像宝剑削蝇一样,迅捷地消灭落下的苍蝇。自《诗经・小雅》中《青蝇》以来,中国诗歌中“蝇”意象多指谗佞小人,日本汉诗承继中国诗歌传统,彦龙诗中的“蝇”也应指小人。“王思”这位王郎虽没有一剑削蝇,但“蜻蜓”这柄霜寒宝剑却没有令人失望,一剑制敌。蜻蜓在这里成为道潜、杜甫、贯休这样遭逢不遇却保持气节的诗人形象的写照。

四、蜻蜓立钓丝与诗人的幽兴隐逸

关于“钓丝”,在上面所举诗例①②⑥⑧⑩中均有出现。如①“稳于平地钓丝雨”②“影是桐江一钓丝”⑥“飞向江边立钓丝”⑧“蜻蜓影里钓丝舒”⑩“雨立钓丝风立蒲”等。还有将“钓丝”拆分为“钓”“丝”分别咏入不同诗句的例⑨:“大钓无人渭水头,一丝风动小沧洲。”

诗例②桃源瑞仙(1430—1489)诗的“桐江一钓丝”,出于黄庭坚(1045—1105)诗句“桐江波上一丝风”(《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17]324。以东汉严光桐江钓鱼隐居的典故[18]2763-2764,将“钓丝”这意象蕴含的“隐逸”思想具体化显性化。《中兴禅林风月集》注释《临平道中》时说:“风者比君号令也,蒲者比小人下劣也,君号令不正随小人之意,指言王荆公也。‘欲立’谓欲据之位而不任己意也。杜诗曰:‘无数蜻蜓齐上下’,又云:‘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中略)言民令欲安居不自由,安民之道者立着为本,王荆公作青苗税役之法,故民不立着也。(中略)莲花者不为淤泥污故,以比贤人君子处野逃迹安其身。”[11]395但在《风蒲蜻蜓图诗》中,贤人君子形象不是由莲花而是由蜻蜓来完成,“处野逃迹”的目标就是“立钓丝”。这也正合杜甫诗句“幽兴”之趣。将体味“幽兴”之趣的杜甫形象与“隐士”严光叠合,也是对杜甫“隐逸”思想的认同。黄庭坚的“一丝”和严光的“钓”,均与蜻蜓无关,由于杜甫“蜻蜓立钓丝”的介入,才完成“蜻蜓→钓丝→隐逸”这样的意象构架。

把杜甫作为隐士形象认识的,还有例⑥茂彦善丛(?-1542)的《风蒲蜻蜓图》诗,和例⑦、例⑧、例⑨等三首彦龙周兴的《风蒲蜻蜓》诗。

这四首诗虽名为“风蒲蜻蜓”,但与蜻蜓建立重要关系的却并非风蒲,而是钓丝或者钓丝的变形。如茂彦善丛诗是“飞向江边立钓丝”。而例⑦彦龙周兴诗中的“赤辨丈人”是蜻蜓的别称,晋崔豹(生卒年不详)《古今注·鱼虫》有:“蜻蛉,(中略)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绛驺,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19]107景徐周鳞有首《赤辨丈人》诗曰:“每读唐诗与宋诗,丈人相看丈人知。平生翡翠惊冠弁、风急无由立钓丝。”(《翰林葫芦集》)[20]166例⑦诗中的“吾久要”“一丝换得汉三公”出自黄庭坚《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诗:“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杜甫的“立钓丝”在这首诗中变化为“立鱼竿”。例⑧中直接出现“蜻蜓”和“钓丝”。例⑨将“钓丝”拆分在起句、承句之中。例⑨“影似侵钉字”化用宋代释师范(1177—1249)《偈颂七十六首》第三十首:“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捉来摘除两个翼,便是一枚大铁钉。”[21]34779应该是五山诗僧们惯常的对博识的一种炫技式表达。这些诗中更有“野水”“懒渔”“忘机”“大钓”等直接相关“隐逸”的诗语纷至迭出。诗中使“蜻蜓”与“钓丝”及其相关意象相连,进而构造“隐逸”意境的诗歌目的甚为明显,表明五山诗人在一定程度上对杜甫隐士形象的认同。

对于杜甫的隐逸的渲染,最为主要的是以“蜻蜓”与“钓丝”的关系呈现,有时直接,如这一部分以上的分析;有的则委婉,如例⑤的“翡翠兰苕”。

通过以上考察,可见五山诗人在题道潜《临平道中》诗意图的《风蒲蜻蜓图》诗中,在竞炫博识而广集与蜻蜓相关诗句、典故、逸事等化为己用的同时,在相当多的诗歌中还注重对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三》《曲江二首》的诗语化用,进而析出杜诗中的思想给予渲染乃至升华。从而也产生对杜甫形象的多角度认识:乱离后漂泊失所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身处恶劣环境却始终坚守节操清醒认识社会的、如蜻蜓静立钓丝的“隐士”般的杜甫形象,等等。这类诗歌中,更多渲染的是有隐逸倾向的杜甫形象,这当然和杜甫对当时朝廷社会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对时间、生命、自然物理有深深体悟有关。

[1] 玉竹新二. 五山文学新集: 别卷一[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佛书刊行会. 大日本佛教全书: 134册[M]. 东京: 大日本佛书全书刊行会, 1912.

[3] 佛书刊行会.大日本佛教全书: 144册[M]. 东京: 大日本佛书全书刊行会, 1914.

[4] 玉竹新二. 五山文学新集: 第一卷[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M]. 廖德明, 校点.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382-383.

[6] 陶宗仪. 说郛[M]. 北京: 中国书店, 1986.

[7] 陈小辉. 参寥子诗集编年校注[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8] 彭定求, 等. 全唐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9] 萧统. 文选[M]. 张启成, 等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10] 张如安, 傅璇琮. 日藏稀见汉籍《中兴禅林风月集》及其文献价值[J]. 文献季刊, 2004(4).

[11] 大塚光信. 新抄物资料集成: 第一卷[M]. 大阪: 清文堂出版株式会社, 2000.

[12] 玉竹新二. 五山文学新集: 第六卷[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3] 玉竹新二. 五山文学新集: 别卷二[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4]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15] 楚辞[M]. 林家骊, 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16] 冯梦龙.古今谈概[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17] 任渊, 史容, 史季温, 等. 黄庭坚诗集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18]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19] 四库全书: 第805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0] 上村观光. 五山文学全集: 第四卷[M]. 京都: 思文阁, 1973.

[2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6.019

I3/7

A

1674-327X (2021)06-0077-04

2021-07-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WW026)

王京钰(196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
蜻蜓诗句杜甫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杜甫改诗
蜻蜓
蜻蜓点水
绝句
蜻蜓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