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1-11-29 16:04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技能

陈 平(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

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财务共享作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先进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创新性和实践性特征,并对人才的专业素养有全新的要求。而学校要正确看待这一市场形势的转变,重新构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教育改革进度,保证所构建的专业课育人环境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促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探索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能素养,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的行业环境。

■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对会计人员综合职能素质要求提高

财务共享这一全新工作模式,在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其所呈现的工作环境更复杂,所包含的会计内容更加多元、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覆盖面,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超强的业务能力,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基础会计核算知识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统筹与规划能力。有效结合所获取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通过数据评估,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深入剖析当前在会计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优化和调整方案。而上述职能是当前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教改问题。

(二)会计教学偏离企业实际需求

随着会计行业逐渐进入财务共享的发展新时期,学校所开设的会计专业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逐渐偏离行业实际发展需求。教师过于关注对基础概念以及会计理论知识的灌输,通常以单边说教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不利于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专业的会计知识,对其技能的转化与提升也造成了很大阻碍。同时,在课程模块和教学方式的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师未能关注学生思政观念以及职能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所呈现的专业品质并不符合当前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人才所提出的基础职能要求。同时,缺乏宽松、有效的实践实训体系建设和实践,也是当前学校会计教育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体系开发不到位

财务共享顺应了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信息化的技术特征。然而,面对这一行业形势的转变,学校未能认识到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未能科学构建现代化育人载体。这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建设和素养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导致其很难适应综合性、智能化的财务共享工作环境,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会计专业领域,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制定上,革新工作还不到位,未能真正贴合财务共享的改革需求进行合理优化。对此,学校必须要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坚持以财务共享为目标导向,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展开深化改革。

■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搭建“财务共享服务”资源中心

学校务必要全面关注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要求,以及在这一形势下,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所提出的全新要求,明确具体的育人观。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发互联网所具有的资源整合功能。根据具体的专业课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搜集具有一定实时性的教育资源。之后,将其与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依托先进技术合理搭建财务共享服务的资源储备中心。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收集和检索共享中心的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活动,也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检索和下载专业知识,让其对当前的会计专业市场环境有一个更加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课学习和探索目标。同时,合理构建资源共享中心,能够将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实现专业信息之间的有效共享。

(二)融入会计职业思政教育模块

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参与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核算知识,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战略统筹意识。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会计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统计、评估,从而为实现管理型会计有效转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适应共享模式,树立良好的安全观,科学利用现代化载体规范开展会计核算信息整理。并做好安全防范,避免重要的会计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者泄露。因此,学校需根据财务共享发展新要求、新标准,将职业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常规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并结合企业在共享模式下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生在今后职业领域需要遵守的章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安全观,提高法律观念。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财务共享模式所包含的专业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要求更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学校为传统会计模式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案,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行业变革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建设实际要求。对此,学校需要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精准定位财务共享模式下人才培养的革新方向。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在遵循理实一体化战略思想的前提下,多方位多举措的搜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引领学生积极学习会计理论要素的同时,也要深入整合丰富的技能要素,促使学生在丰富知识、技能储备下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同时,在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的改进与创新教育模式。先深入到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搜集典型的实际案例,然后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和分析,支撑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观。

(四)依托信息化载体,开展实训教学

财务共享模式在实践中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较高,同时也给学生的信息素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此,学校需适应这一市场的转变形式,有效引进信息化的教育载体,在校内合理构建实训中心。引导学生借助先进的教育软件和技术载体,并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开展实践探索。从而促使其在实践参与期间,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有效转化为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市场环境。首先,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微课等技术软件,将与财务共享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提炼、整合。并通过智能载体有效传输给学生,引导其在自主意识的支撑下对相关内容展开探索。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总结和分享学习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虚拟实验平台,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会计核算环境,适应财务共享工作模式,在相关任务驱动下有效开展实践操作。从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更加直观的感受财务共享模式工作的特点,并确定自身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工作职能。

(五)秉承校企合作,拓展实习空间

学校需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财务共享教学改革与转型所发挥的支撑作用。本着引进来、搬出去的原则,与企业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共识。充分发挥企业优秀资源以及利用企业的真实会计环境,进一步拓展其实践训练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深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有效了解当前的财务共享工作模式,并对当前企业在会计工作岗位所提出的新要求形成准确的认识。支撑其对比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深入分析自身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存在的短板,从而精准定位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有效合作,共同制定管理体制。合理安排学校内的师资队伍,构建导师制培训体制,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

(六)引进双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

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共享模式下的市场变革需求,以优化和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为根本点,合理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不妨与企业之间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合理引进双师型的人才队伍。从企业中挑选优秀的会计岗位人才,邀请其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规划、教学研讨,以及实习方案优化设计等各项工作要务中。引导其与校内教师共同配合,坚持以理实一体化为改革初衷,探索综合性教育体系,从而保证财务共享的教育专业改革有效落实、深入推进。

■ 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在新时期社会领域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与当前的会计行业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因此,学校也需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深入分析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人才素质建设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革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财务共享发展目标合理构建资源中心,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战略思想,拓展实训教学秉承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队伍,通过多种举措来改善会计专业教学的环境。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财务技能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