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021-11-29 16:04陈小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营销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盈余信息管理

陈小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前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的会计信息紧密相连,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和财务丑闻的频出,企业和投资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公司盈余质量对于投资者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盈余质量,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 相关概念

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两种,其中强制披露是指由相关行政法规或是由公司章程等相关内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的需要在公司公示报告中进行公示披露的信息;自愿披露是指除强制披露以外的,公司为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维护公司对外形象或是规避风险等各种因素的考虑下而选择的主动、自愿进行披露的相关信息。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内部进行有效控制而设置的自我评价,通过根据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公司运营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的有着一套固定评价标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有两种自我评价报告,主要包括提供对外的信息公示和提供给注会内部控制的声明书,为其投资价值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 公司盈余管理内容及现状

公司盈余管理是以会计价值为基础,持续调控和管理企业会计收益信息以实现公司受益最大的管理措施。其中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主体是董事会和经理人,而客体则是会计收益;第二,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会计和非会计手段两种方式来进行商讨会计政策和处理应急项目等,尽可能让盈余管理的主体获得更大收益。

另一方面,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其中应计盈余管理是较为早期的管理方法,针对操控性和非操控性两种性质的应计利润来采取相应的模式配合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通过有意识地操控企业经营、投资和融资的活动时间来改变盈余报告,比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更加完善。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提升公司契约精神

每个利益主体在签订合同时都希望能够让自己在获得更高利益的同时承担最小的责任,这就避免不了双方会产生一定的摩擦,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则能够通过展示企业的诚信,提高公司的盈余管理工作,增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契约精神和伙伴信念。契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其中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主要是显性契约,与财务数据信息相关的多为隐性契约。企业为解决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来进行公司盈余管理,增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对于后续合作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风险的概率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证券价格和利率等因素的波动以及企业管理者不规范操作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定经营风险,通过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构成要素不难得知,内部控制是管理活动的关键部分。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时,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若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盈余管理创造活动的机会,导致企业盈余质量下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如若存在缺陷和问题,都会与企业盈余管理的调控空间形成正比,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质量。因此为减少企业盈余管理波动,需要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给投资者传递正确良好的讯号,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控制的行为,减少人为操作上的失误,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责任感。

(三)增强内部控制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联系

为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公允性,公司需要增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来展开的,因此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其盈余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目前的研究调查结果可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和监管等五个方面,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和信息沟通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 优化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1.建立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机制

首先,公司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机制,通过将规范的内部控制检查体系与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结合,在公司内部建立相对应的监督核查部门,在公司行政机构领导的授权委托下对公司内部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内审部门要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形成双层制约,内审部门将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和结果直接向公司所有者报告,并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形式进行内部检查和评估,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运行。其次,针对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对外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中介机构按照公司章程以及管理规定来对公司内部的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并且通过外聘独立机构对公司内部进行监督和评估,能够有效解决公司内部自我评估报告意愿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力不足的问题,相对于公司内部自设的内审部门来说更加具备客观独立性,也有助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和有效运转。

2.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为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带来的损失,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时有必要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以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将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觉行为。

(二)优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

1.统一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公司内部控制的自评报告内容和形式上不同的监督管理机构有着不同的格式和评价标准,因此导致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比性较差,缺乏统一外部条件和评价标准。因此,监管机构需要统一公司内部控制的自评报告内容和形式,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觉性,优化其信息披露环境。

2.加大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监察力度

为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的监察力度,一旦公司披露了虚假信息或是对于应该进行强制披露的信息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出具了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评价意见的注会师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加大对进行违规操作企业和部门的处罚力度,以增加违规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的措施来保护广大股民的利益,约束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行为,加大造假成本,促使企业放弃造假动机,缩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活动空间,优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从而优化资本市场的运营环境。

■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企业的盈余管理一直都是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学者之间热议的话题之一,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规定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盈余管理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和监管等方面与盈余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需要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来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控制披露制度,通过统一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大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监察力度来优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为我国企业创造更好的运营环境,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盈余信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订阅信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展会信息
管理的另一半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