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生态环境分析与优化建议
——基于GEM研究框架分析

2021-11-29 16:04刘洪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营销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业者政府

刘洪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李克强总理在2020 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指出“创新创业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90 年代,学者们开始借助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理论分析社会和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社会组织活动等因素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创业生态环境的概念(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EE)。Cavallo将创业生态环境定义成由直接或间接影响创业行为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Cohen 则首次运用创业生态环境的理论来分析美国硅谷可持续性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他认为硅谷创业生态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有机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伦敦商学院和百森商学院在1999 年正式启动的全球创业观察年度报告是目前经济学界有关创业生态环境研究中被广泛借鉴的研究资料。本文也将利用GEM 的创业生态环境理论研究框架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的创业生态环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 全球创业报告(GEM)中关于创业生态环境的研究框架

在2019—2020 年GEM 报告主要包含三个基本问题:创业环境对社会的创业价值观、个体的创新创业动机和行为的影响;指标评估每一个参与该研究项目的国家的创业水平;各国创业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者主要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创业价值观、个人创业动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失败的恐惧,选择创业的原因)、外部环境、创业活动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参与)的影响几个方面切入研究,利用二手数据、调研数据及专家打分等方式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社会创业价值观包括职业选择、社会地位、周边人群影响、媒体的关注度;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创业活动包括早期创业者总量水平(TEA)、成熟企业所有者数量占总成年人数的比例(EBO)、创业公司员工占总成人人数的比率(EEA);创业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创造就业的可能影响、对国家范围内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对国际范围内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影响。

另外,GEM 报告将创业生态环境的主要要素分解为10 个大类:政府的政策措施,分为支持和相关性、税收与行政流程两个方面,主要考量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力度,以及创业相关审批流程是否便捷高效等;政府与创业相关的项目,例如对创业企业有倾斜的政府采购项目、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投入等;创业培训,包括学校阶段的创业培训(不仅是大学,也包含K12阶段的教育,甚至是学龄前教育)、社会创业培训(例如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SIYB 创业培训);科技研发与技术转让,包括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扶持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商业和法律基础的构建,即商业和法律服务的配套支持,例如财务服务、商务咨询服务、法律服务;内部市场的阻碍与壁垒,包括政府的政策壁垒、行业壁垒等;内部市场的活力,包括市场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网络等;社会文化与规范,即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认同感;创业的金融支持,包括银行体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及其他股权融资。项目以调查报告和专家打分的形式对每个研究大类进行打分和评估,并将各个参与该项目的国家的打分结果进行了横向对比。

■ 基于GEM 数据的我国创业生态环境分析

根据GEM2019/2020 年年度报告,中国在国家创业背景指数的排名中位列第四位(NECI),仅次于瑞士、荷兰、卡塔尔三个国家,而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传统发达国家。在具体的各项创业环境要素排名中,中国在科技研发与技术转让(排名第二)、创业投资(排名第三)、内部市场活力(排名第三)、社会文化与规范(排名第四)等领域均排名世界前列。而根据2014 年GEM 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中国的总体创业环境在各成员国中仅排在36 位,这表明我国近年来迅速改善了创业生态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但同时GEM2019/2020报告也呈现出我国普通人群个体对于创业的态度仍需进一步转变,例如“对失败的畏惧”我国的排名为21 名,“创业意愿”排名22 位等,这些指标均低于我国创业外部生态环境的表现,说明我国的创新创业主要源自于政府的驱动,因此个体观念的改变滞后于基础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改革。此外,在受访的创业者人群中,创业目的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数为总人数的39.7%,创业目的是“赚取巨额财富”的人数为48.4%,创业目的是“继承家庭传统”的为40.6%,创业原因为“为谋生”的占65.8%,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创业者主要是以生存型为主,缺乏对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追求。另外,GEM 调查也呈现出我国参与创新创业的比重仍然较低,从事早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劳动人口的8.7%,在成员国中排在第35 位,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家占总成人人口的9.3%,在成员国中排在第18 位,从事公司内部创业的人数只占总劳动人口的0.2%,在各成员国中排在第47 位,说明创新创业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仍然需要政府的加强引导和全社会的持续关注。

■ 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的我国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建议

(一)完善政府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完善政府的引导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距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造成目前以生存为目的的创业者比例比较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性创业公司也会时长遭遇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高科技类的创业公司面临的国际挑战也将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科技类重点攻关项目的关注和投入,对创新创业的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应防止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和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企业,载体是市场,政府的干预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创新创业聚集大量的关注和资源,但却可能削弱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并且从长期来看也会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而部分扶持和补贴政策也容易滋养腐败和企业的套利行为,从而破坏了国家支持创新创业的初衷。

(二)加大对创新创业的金融扶持

众所周知,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其在融资过程中是否与资金提供者形成债务关系而分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资本较少,经营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传统的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很难满足其经营需求,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提供更多债权融资的可能。我国近些年虽然在股权融资的数量和体量上有了快速的增长,但中小企业的融资意识仍然需要转变,在债权融资的行业规范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自2003 年以后,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高校才陆续引入SIYB、KAB 等创业教育项目。在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布以后,各高等院校开始广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师资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而在K12 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目前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几乎完全是空白。因此,进一步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四)要加大力度培养和保护社会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彻底转变人们的创新思维

创业者创业的最大阻力往往不是缺乏资金或技术,而是来自亲朋对自己的看法。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由于承担着巨大的失败风险,背后更需要家人的支持。因此提升社会对创业者,尤其是对创业失败者的认同,培养人人乐于创业,勇于创业的社会氛围,将会鼓舞更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为社会创造就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创业者政府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预算监督显作为 管好政府“钱袋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互联网创业者
国际创业者在朝阳
追逐阳光的创业者杨斌昌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完形填空三则